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来读往     
本期选登了王毅强和徐晗两位读者的来信,对于他们给予我刊的高度评价以及宝贵建议,我们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本期的专稿对于深入研究累积叠轧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封面文章中,崔尔杰院士为  相似文献   

2.
对航空历史的研究而言,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大小航空博物馆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刊从本期开始陆续为读者介绍国内外博物馆的飞行器部分,希望能和大家分享其中的知识和乐趣。  相似文献   

3.
由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的超精密加工技术考察团对日本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了解了日本超精密加工和测试技术的近况,获益匪浅,很多方面值得我国借鉴。我刊从本期起将陆续报道考察的技术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一年的回顾     
从1986年1月首届编委会到本期发稿,正好一年,也出完四期,每期都能做到在该季度第一个月上旬出版,这得感谢1202印刷厂的高效率工作和对我刊的大力支持。 本刊提出要办出技术科学学报的特色,以“实用、创新”为办刊的指导思想,促进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的结合,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一年来,我刊努力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刊登的文章有的来源于研制和改型,有的服务于预研和科研,都有自己的创新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4年4月在京举行的航天工业部第13情报网筹备会会议决定,原由航天工业部第703研究所主办的《宇航材料工艺》刊物为其网刊。网刊编委会成员由34人组成(成员名单见本期封4)。编委会于1984年6月15日在京召开了第三届编委会会议。除了来电来函、因事  相似文献   

6.
读来读往     
在本期“读来读往”栏目中,我们摘录了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黄春峰和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陈冬梅两位读者的来信,他们分别谈了阅读本刊的体会。对于我刊能够及时服务于读者,对读者有所帮助,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也希望其他读者能把你们阅读本刊的感受或对本刊的服务需求及时告诉我们,以便我们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本刊编辑部我是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的一名科技人员,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科技情报的研究工作,是《航空制造技术》杂志的忠实读者,在长期的阅读和学习当中我受益匪浅。2005年为配合我院“航空推进技术验证(APTD)”计划的开展,我准备撰写…  相似文献   

7.
《生产过程管理》简介刘振芳,甘立伟(沈飞公司)(三○一研究所)编者按为配合《生产过程管理》系列标准的宣贯,我刊决定从本期起陆续刊登有关这套标准的介绍。一、编标指导思想1.要求通用性强。尽可能充分反映航空工业各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的特点,使标准能适用于各企...  相似文献   

8.
读来读往     
在本期“读来读往”栏目中,我们摘录了西飞国际机加科张泽新和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胡铭两位读者的来信。他们分别谈了各自阅读本刊后的体会以及对本刊刊登的一些文章的理解,并对我刊的选题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对两位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以后广大读者能及时地反馈您的感受及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热切期望读者与我们一起努力,使我们的期刊越办越好!本刊编辑部综合性制造技术刊物《航空制造技术》,作为面向科研、面向生产、面向市场的权威刊物使我扩大了视野,了解了制造业的发展。每期的“产品聚焦”使我对于各…  相似文献   

9.
正值我们编辑44期时,于94年3月21日收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给我刊编辑顾问姜长英教授的信,非常高兴。现在刊出,与读者共勉。钱老对我会及我刊的工作一直很为关心,曾经几次来信。我们在他的鼓励、鞭策下,严格要求,认真做好工作,为实现他提出的“为我国航空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进行努力。在此我们向钱老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关心、爱护我刊的广大读者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有很多军用飞机的设计思想十分先进,性能在当时亦出类拔萃,但由于生不逢时──或出生于和平年代,或赶上战争结束,或因为不受决策者青睐,或遇到国家战略高速……总之无缘登上历史舞台,它们中的大多数只能默默地停在博物馆中或被送进飞机坟场,有的甚至支离破碎,极少有人知晓。我刊从本期起将陆续介绍十种此类飞机,希望它们异样的光辉能够冲破时间的帷幕,唤起航空爱好者的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