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调研国内外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研究及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的目标和特点,即以解决元器件宇航应用可用度评价并促进成熟应用为目标,具有多阶段、多领域、多目标、多任务和多参与方等特点。分析了应用验证的复杂性、层次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等复杂系统特性;在论证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指导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研究适用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工程视角下的我国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技术框架体系,凝练出一套集成的应用验证成果体系。应用验证工程实践表明,应用验证研究成果具备有效性和科学性,但仍需不断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空间级元器件及过程确认文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空间级元器件的定义、品质的6个特性及与宇航元器件的关系,从不同视角提出了PID的定义,探讨了PID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国军标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的关系,总结出在中国应用PID的原则,PID是实现空间级元器件的关键工具。  相似文献   

3.
航天用元器件应用验证方法及其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天用元器件传统鉴定考核方法的局限性,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可靠性保证方法,其核心在于以元器件鉴定试验为基础,结合航天应用的实际背景以及元器件的自身特性制定评估试验方案,对元器件的耐受力裕度、实际性能指标进行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航天器用1553B数据总线隔离变压器的评估,得出了在不同应用条件下其电性能参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与进口同类样品间电参数的比对结果,并对其结构与航天型号要求的符合性以及极限性能指标等进行了评估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充分验证航天用元器件研制的成熟度和在航天工程中的适用度,为元器件的研制和应用提供全面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验证是对国产元器件在上装应用前开展的一系列试验、评估和综合评价工作,评价元器件研制的成熟度和型号装备应用的适用度,以确定其在型号装备的可用度。本文对元器件应用验证的技术内涵、方法和平台、技术流程、关键技术及其与系统工程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型号装备研制中的应用验证工程实践,剖析了对装备应用要求了解不足和理解不深、元器件研制技术未吃透、产品应用状态了解不足等在应用验证中发现的典型问题案例,提出了后续开展应用验证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使用T3Ster对宇航电子元器件内部热特性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使用MicReD公司的热测试仪33Ster测量元器件内部热特性的方法。T3Ster测试仪可以测试各类IC、LED、散热器、热管等电子器件的热特性以及PCB、导热材料等的热阻、热客及导热系数、接触热阻等热特性。使用33Ster测试仪对某航天器用电子元器件内部热特性进行了测量,并与器件资料中的热特性数据进行比对,二者相对误差为0.07%,验证了q3Ster测试仪具有测试高可靠度要求的宇航级电子元器件热特性的能力。为宇航电子元器件的热设计与热分析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出发,根据商业航天元器件供应保证的新需求,探讨人工智能在商业航天元器件供应保证中的应用,提出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元器件供应保证系统、元器件的研制生产、元器件的质量保证中,构建起智慧标准、智慧制造和智慧保证三大体系,实施面向商业航天的全新的供应保证模式。  相似文献   

7.
面对航空装备元器件自主可控的严峻形势,开展元器件应用验证不失为当前工业基础水平下,提升国产元器件工程保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对航空元器件以往验证模式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的应用验证模式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及实施方法,目的在推动当前元器件自主可控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航天关键器件尤其是国产航天关键元器件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风险来源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提前识别航天关键元器件应用风险是保证其成功应用的重要基础。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层次全息模型(ISM-HHM)的组合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系统中各项风险及各风险之间的关系,分析航天关键元器件应用风险属性,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层次全息模型(ISMHHM)组合方法,识别航天关键元器件应用风险之间的交互关系,构建风险间的层次关系框图,为全面识别航天关键元器件应用风险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航天元器件研制的现状,提出提升航天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的建议与思路:以统一的标准为基本保证,提高元器件设计的可靠性;建立元器件型谱规划,做好面向未来应用的前期验证工作;加强应用验证和用户试用,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以过程确认文件(PID)的建设为依托,快速提升研制厂商的过程控制能力;鼓励新技术在航天元器件上的应用,做好技术状态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对于卫星型号的质量与可靠性而言,元器件结构分析技术至关重要,是促进元器件国产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是新型元器件型号应用的验证技术之一,对元器件研制方及使用方均有较大作用。元器件结构分析技术能够帮助使用方进行元器件比较、低等级元器件的升级筛选、空间环境适用性评估及可靠性与风险评估,能够帮助元器件制造方进行工艺结构改进等。元器件结构分析技术的关键环节为方案制定和方案实施,结构分析需逐层分解至结构最小单元,最后得出是否适合卫星型号应用的结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某型号发动机壳体成形难点,结合我所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出新的两端缩径旋压成形工艺,即分段分模旋压成形方式,最后通过小批量生产试验验证了该工艺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为将来制定生产性工艺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它类似结构发动机壳体旋压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推导了天线阵元在不同条件下的方向图,分析了自适应天线的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CCU-816B 是一种通用的 CAMAC U 型机箱控制器。本文介绍了 CCU-816B 的构思设想、硬件组成以及软件 CAMAC 设置举例。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一种小型炮射子母弹装置伞降系统的功能及其组成。伞降系统由降落伞、伞舱、火工品等组成。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的数学仿真系统一科学视算系统的特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系统模型以及系统的构成在文中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典型零件压铸模智能CAD系统,分析了系统各模块的组成及功能,并阐明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动力学环境试验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动力学环境模拟试验综合测试系统的原理、构成及关键技术,给出了大中型动力学综合测试系统硬件平台及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结合最新的网络通信技术、随遇计算技术与雷达探测技术,提出了“随遇感知雷达网”这一新概念,并对其系统组成、性能特点、优势特征与重要作用等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9.
龚德泉 《上海航天》2001,18(6):46-49
简要介绍了计划协调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及其在型号研制中的作用和意义,重点介绍PERT的核心-流程图的构成,特点及其在航天型号研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种大体积高强度排水气囊的工作程序、组成、地面试验的情况及其已达到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