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行业信息     
华北空管局新航班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西南空管局区域、进近管制室恢复原管制室实施管制,中南空管局设备监控中心采取措施优化塔台频率通信效果,青岛空管站出台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天津空管分局空管设施奥运保障项目和安全专项整治项目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兴高原机场的四川九寨黄龙机场自2003年开航以来单日最高飞行量已达80余架次,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民航西南地区目前飞行流量最大的支线机场。按照民航总局和西南管理局的统一部署,各地区地方机场的航行管制和航务管理工作由各地区空管局统一负责管理。目前,九黄机场的航行管制和航务管理工作由西南空管局指派成都、重庆等地空管系统的工作人员直接支援。自2003年9月九黄机场开航以来,重庆空管站航务管理部进近管制室、气象观测室及技术保障部气象维修室等部门积极参加了支援九黄机场建设工作,他们克服了九黄机场工作强度大、高原辐射强、生活不便等重重困难,确保了支援工作的安全平稳运行,对九黄机场建设的支援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7月16日,西南空管局在空管处和培训中心的组织下,举办了西南地区RNP新技术培训。西藏区局,昆明、贵阳、重庆空管中心(站)以及局本部管制和情报相关专业人员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拧训。培训在西南空管局第一办公区视频会议室举行,采用了西南空管局远程视频传送方式进行。国航西南公司RNP飞行程序专家就RNP相关内容及西南地区运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进民航雷达管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应用,我国雷达管制工作在保障民航飞行安全、提高空管运行能力、提升空管服务质量和强化空管综合保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日前,总局空管局专门召开空管系统雷达管制工作会议,总结我国雷达管制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空管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和  相似文献   

5.
随着东北地区空管体制改革大会的胜利闭幕,东北地区空管事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今后,东北地区空管局将在总局空管局的垂直领导下,以构建和谐空管为出发点,以保障飞行安全为着力点,以促进航班正常为切入点,以形成内和外顺的良好氛围为落脚点,集中各种资源加快建设、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空管安全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东北民航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5月19日.东北空管局在沈阳与来访的全日空公司召开了空管保障协调会。双方回顾了几年来东北空管局与全日空公司在空管保障和飞行等方面情况,并对进一步加强空地飞行安全和傲好空管服务工作交换了意见。我方介绍了东北地区空域管理、管制方式升级、提高空管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发展规划。双方围绕本地区的飞行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及时掌握中南地区各区域、各机场的当日运行状况和次日运行中应引起关注的有关情况,自2004年11月1日起,中南管制室实行空管日报告制度,即每日22:00前将空中飞行不正常情况、专机及重要飞行的保障情况、出现因雷雨、大雾、台风等复杂天气或军方活动,导致航班不能够正常起飞等情况填写《盹区空管局每日运行情况报告表》并通报总局。  相似文献   

8.
《空中交通管理》2007,(B11):1-1
今年9月,民航空管系统开始在新的体制下运行。在空管事业新的一页刚刚翻开的时候,西南地区空管局“创新与科技空管征文”获奖论文专刊与大家见面了。本期专刊登载了32篇文章,作者都是工作在基层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管理人员,他们紧密联系岗位实际,有的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创新的管理办法;有的洞察空管发展趋势,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手段;有的在细节上下功夫,钻研关键技术,努力提高设备保障能力。征文活动展示了西南空管局广大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对空管事业的热爱热忱之心。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2月的全国民航空管工作会上,民航局空管局局长苏兰根指出,“三横三纵”运行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空管系统未来三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要构建贯穿于全系统的管制运行、设备保障和气象服务的新型运行保障服务模式。4月13日,民航局空管局正式下发了《民航空管系统“三横三纵”体系建设纲要》。5月15日,“三横三纵”体系建设纲要宣贯视频会召开,空管系统的“三横三纵”运行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各地区空管局对学习贯彻“三横三纵”体系建设纲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通过学习和讨论深化了对“三横三纵”体系建设的认识,并且结合各地区不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体系建设和确保持续安全。本刊与《民航空管》联合开设专版,反映各地区学习贯彻空管系统“三横三纵”体系建设纲要情况。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一年半的调研和酝酿,民航局空管局近日出台了《空管系统“三横三纵”运行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保持现有空管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运行机制的建设,整合空管系统的人员、设备和技术资源,构建符合空管实际、适应未来发展、安全高效的空管运行保障服务新模式。为此,记者对民航局空管局苏兰根局长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4日,民航局王昌顺副局长在《民航局空管局关于开展紧急抗震救灾工作的报告》上批示:"大地震发生以后,民航空管局带领整个空管系统,特别是西南空管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多种积极措施,迅速恢复保障能力。危机时刻,领导能深入一线,广大管制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能坚守岗位,为抗震救灾人员和物资设备尽快安全送达灾区,以及灾区旅客的疏散做出了重要贡献。民航局李家祥局长和其他领导都非常满意,对这种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努力工作,做出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月16至17日,本年度的全国民航空管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民航总局副局长王昌顺、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局长杨晓枫出席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来自民航总局机关、民航总局空管局、各地区管理局、各地区空管局、各空管中心(站)、民航院校的近2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民航总局空管局苏兰根局长作了题为《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开创民航空管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05年民航空管的主要工作,回顾了“十五”期间的建设成就,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部署了2006年的主要工作。2005年,民航空管系统共组织保障军民航专机及重要飞行16…  相似文献   

13.
《空中交通管理》2009,(7):56-56
为落实《民航空管系统“三横三纵”体系建设纲要》要求,加强空管设备运行信息通报管理工作,实现对全国空管设备运行保障状况及时、准确、完整的掌握,民航局空管局于7月7日至10日在沈阳组织召开了《民航空管系统设备运行状况信息通报规定》的修订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5日,中国民用航空新疆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继中南、西南、西北、东北、华东、华北等6个地区空管局之后正式挂牌,标志着空管体制改革实施顺利完成,实现了空管系统一体化管理和运行,民航空管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4月26日,民航西南地区空管系统“十一五”规划评审会在西南空管局顺利召开,这标志着由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委托,西南空管局具体承担编制的西南地区空管系统“十一五”规划正式定稿,民航西南空管规划建设工作将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6.
《空中交通管理》2006,(B12):10-10
到2006年11月8日,东北空管局已连续保证飞行安全10周年。10年来,在东北民航事业快速发展、机场空域和航路飞行矛盾比较突出、空管保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空管局各级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上级安全工作指示,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共保障飞行260万架次,高质量地完成了东北地区空管保障任务,取得了杜绝严重差错以上问题的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7.
每月一览     
民航局空管局 2月5日,民航空管系统党内实力统计会在长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区空管局、空管局各直属单位、民航二所、各空管分局站等负责党内统计工作的50余名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5月28日,民航局空管局在京召开民航奥运空管保障工作汇报会。空管局苏兰根局长、吕小平副局长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空管局王利亚副局长主持。华北、东北、华东地区空管局主要领导,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无线电管理部门,空管局机关,运行中心、技术中心、情报中心,华北、东北、华东地区空管局空管处,天津空管分局,大连、青岛空管站,秦皇岛机场空管部门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从2000年东北空管局开始实施ISO9000空管保障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此后4个地区空管局16个空管分局嘞)相继引入质量管理理念,说明在探索提高空管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过程中,空管保障单位对QMS理论和体系运行方法的逐步认同,并希望通过QMS的有效运行,提高空管管理水平,满足和超越顾客(政府、航空公司和社会公众)的期望。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各单位在健全规章、规范程序、系统策划、文档管理等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过程控制”和“PDCA”管理方法的应用,为减少业务差错、降低空管事故率,发挥了积极作用。贯标活动不仅改变、强化了传统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AT-VCS0422内话系统由民航东北地区空管局沈阳空管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该系统是国内首次自主研发成功、通过民航使用许可和成果鉴定的国产内话系统。系统实现了飞行运输中语音通信的综合调度,提高了地空管制和地地协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保障飞行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该系统已经有了遍及全国的近三十个用户,包括空管分局、站、航空公司和机场等民航单位,其中93%以上的用户均为主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