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休斯飞机公司准备研制并建造几颗20/30千兆赫通信卫星。这些卫星将是采用尚待开发的20/30千兆赫频段的头一批通信卫星,其通信容量(带宽)更大,能缓和现有地球同步轨道电磁波频率拥挤的局势。休斯飞机公司准备自己出钱为毫米波卫星筹资,卫星将由休斯飞机公司银  相似文献   

2.
双极化天线的设计和测量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频率复用和双极化天线随着运载能力的提高,三轴稳定姿控方式和大的太阳能帆板的使用,通信卫星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如何进一步提高卫星通信容量,以适应目前日益增多的通信业务。对这一问题目前大致从两方面着手努力:一是提高卫星通信频率,将卫星通信频率从一开始的4/6GHz提高到(12/14~12/18)GHz,预计不久20/30GHz频段也将投入使用。工作频率提高增加了有效使用带宽从而提高了卫星通信容量,但工作频率改动不仅涉及卫星上各有关系统和设备,而且也涉及到地面测控、跟踪和各接收系统以及传输和传播的一些新问题,这一改动涉及面广是一个长远性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在现有通信频段(4/6GHz)上提高通信容量,这  相似文献   

3.
正材料电磁参数测量可开展基于平板电容法、同轴/波导传输线法、准光腔法、介质谐振器法、自由空间法等的材料电磁参数测量服务,测量频率覆盖1MHz~110GHz,能够用于校准测试各种透波材料和吸波材料的反射率、透波率、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等。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介电常数测量装置。极化栅网极化栅网由一组平行金属丝在同一平面内等间距排列而成,对极化方向与之平行的电磁波反射,对极化方向与之垂直的电磁波透射。在微波毫米波至太赫兹频段应用广泛,在微波遥感、雷达系统、准光测量等领域中极化栅网用作波束合成/分离器、极化  相似文献   

4.
美航宇局近年来对通信卫星新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包括高频段(30/20GHz),多波束、大容量、星上处理和切换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关于奥林匹断(Olympus)卫星的应用计划,包括使用该卫星广播有效载荷进行直播、远距离教学、信息传播试验和14/12、30/20GHz 频段的通信新业务,同时也提供了进行试验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6.
NASA 的先进技术卫星(ACTS)将利用30/20 GHz 毫米波段进行国内通信,并将采用固定波束与扫描波束相结合的网络结构。为实施这一卫星计划,必须提高低噪声卫星接收机、低造价地面站、高增益卫星天线、星载控制机处理设备、卫星发射机用  相似文献   

7.
<正>为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卫星频谱和轨位资源。目前,卫星通信系统主用的Ku/Ka频段已趋于饱和,毫米波频段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而Q/V频段卫星频谱资源(37.5-52.4GHz)仍有连续大宽带可使用,Q/V频段电磁波具有空间传播方向性好、干扰少、传播稳定等特点,适用于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传输的卫星通信。因此,Q/V频段卫星通信频谱作为稀缺性资源,已经成为各国竞相争夺和开发利用的焦点,特别是Q/V频段非地球同步轨道(NGSO)卫星通信系统对建设全球无缝覆盖的宽带通信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尽快在国际电信联盟(ITU)获取Q/V频谱资源优先地位,尽早推动卫星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精确地实现Ka频段星地链路降雨衰减的短时趋势和强度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天气预报的降雨衰减短时预测方法,设计了降雨衰减预测流程,并应用上述方法对某地区发生的降雨过程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了降雨衰减的实测值和基于数值预报的降雨衰减预测值。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数值预报的降雨衰减和实测值变化趋势符合较好,误差较小,在20GHz频段平均误差约为1.31dB,在30GHz频段平均误差约为2.39dB,在20GHz频段平均误差约为1.31dB,在30GHz频段平均误差约为2.39dB。该方法可实现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的短时降雨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9.
HS-399是休斯公司研制的双自旋低价国内通信卫星,有很多特点;设计思想着重于经济效益,适合于发展中国家使用,虽然容量不大,但电视、电话和数据传输全面发展,使用了成熟的技术。HS-399使用6/4GHz 频段(C 频段),有效载荷包括天线、旋转关节与转发器。天线是一个偏置抛物面(消旋开网天线反射器)。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通信技术愈发依赖毫米波信号,空口条件下毫米波信号质量的校准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用于空口毫米波信号误差矢量幅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 EVM)参数校准的W频段宽带矢量调制辐射信号产生方法,可以提供高载频、高传输速率的宽带矢量调制信号,为毫米波接收设备EVM参数的校准提供标准信号。使用倍频加混频的方式,获得符号速率1 GBaud(500 MBaud)的W频段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QPSK)矢量调制信号,通过天线辐射到空间传输。接收天线在远场条件处对信号进行接收,经过下变频后得到载频1 GHz的QPSK接收信号,解调后信号的EVM约为20%@1 GBaud(10%@500 MBaud)。为提高接收信号质量,研究了相应的预失真与信号平均技术,通过结合发射接收信号来估计传输链路误差并进行迭代补偿,将EVM最低降低到5.2%@1 GBaud(2.1%@500 MBaud),大幅度地提高了信号质量,为空口EVM参数校准提供了高质量的辐射信号。  相似文献   

11.
刘殿文 《国际太空》1990,(12):19-20
澳大利亚卫星公司(AUSSAT)和日本邮政省通信综合研究所于1988年秋季,利用日本ETS~V卫星进行移动体通信实验。AUSSAT公司现在使用两颗Ku频段(14/12GHz)的通信卫星AUSSAT-A,经营固定卫星通信业务。1991年澳大利亚将发射第二代通信卫星AUSSAT-B。AUSSAT-B卫星上装有移动体通信用的L波段(1.6/1.5GHz)转发器,进行陆地移动体卫星通信业务。  相似文献   

12.
毫米波频段已经开始并将逐步成为各种应用领域的新宠。毫米波矢量网络分析仪系统是毫米波频段应用最广泛的测量仪器之一,用于测量二端口网络的散射(S)参数。毫米波网络分析仪系统通常由网络分析仪主机和扩频模块组成,它们通过电缆组(射频电缆、本振电缆、测试中频电缆、参考中频电缆和供电线)进行连接。毫米波网络分析仪系统测量时,电缆组不可避免会发生移动。本文分析了电缆组移动对毫米波网络分析仪系统S参数测量引入的影响,并详细讨论了一种由于电缆移动导致毫米波网络分析仪系统传输参数产生误差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日本邮政省为了利用太空站进行通信实验,正设想在卫星上采用直径10米的两个天线平台,作移动通信及毫米波通信实验。倘若这些通信技术予以确定,就能够用超小型天线实现个人卫星通信。设想的通信实验平台有三种系统:1.综合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体与卫星之间采用超高频段(900/800兆赫);地面站与卫星之间使用12/14千兆赫与20/30千兆  相似文献   

14.
直到最近,大多数美国制造的通信卫星都在无线电频谱的 C 频段范围内工作,以6GHz 频率接收,以4GHz 频率发射。C 频段的频率与为公共事业和私人电话通信设备服务的地面微波站所使用的频率是相同的。因为 C 频段卫星与地面通信网共用工作频率,卫星发出的信号会干扰地面微波网,所以,卫星给其他地球站传输信号的功率就受到限  相似文献   

15.
毫米波技术早已被人们所了解,已有许多杂志和会议发表了关于毫米波技术的文章。毫米波在雷达方面的应用具有下列一些优点:1.对于同样的天线增益和波束宽度,毫米波需要较小的天线直径。2.提高了角度分辨率/天线直径。3.提高了频段宽度的有效性。4.提高了距离分辨力。5.由于波束宽度较小,以及该频段的使用密度低,故提高了电磁共容和电子干扰  相似文献   

16.
7 电视频道容量□□ 1颗卫星 (或 1台转发器 )能提供的电视频道容量与该卫星能提供的带宽、功率、频率复用能力、电视信号编码调制和传输体制、地面接收站性能等因素有关。下面从提供的带宽进行粗略估算。1977年国际电联 (ITU)划分的 Ku频段的卫星广播业务 (BSS)频段 ,在中国所在的第 3区为 11.7GHz~ 12 .2 GHz,共有5 0 0 MHz带宽。我国的数字卫星电视直播业务 ,采用国家广电总局已确定的 MPEG- 2 / DVB- S卫星广播数字压缩和传输体制。卫星直播业务传输方式有 SCPC和 MCPC两种方式。现粗略地来估算一下 5 0 0 MHz带宽可提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外毫米波技术在同轴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各种超小型毫米波接头相继研制成功,如美国Wiltron公司推出的频率上限为46GHz的K接头系列,HP公司推出的频率上限为50GHz的2.4mm接头,以及OMNI公司的OSSM接头等。具有优良性能的毫米波接头的问世,促进了毫米波同轴器件和毫米波集成电路的应用和发展。尽管目前国外推出的超小型接头品种较多,但是先前推出的毫米波接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点,要么这些接头这不到足够高的频率,例APC—3.5接头的上限频率只有34GHz,而且成本太高;而1.9mm接头虽然其频率上限达50GHz,但因其可靠性较差,而且该接头不  相似文献   

18.
自1960年世界最早的通信卫星“回声1号”发射以来,以国际通信、国内长距离线路、专用网以及异常灾害时通信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卫星通信,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纠误编码技术、高频电路技术以及无线技术等发展,使图象分配网、高速数字专用网、运用小型地球站的专用网,以及为移动体提供通信业务的移动体卫星通信不断发展扩大。使用的波段也从6/4GHz(C波段),14/12GHz(Ku波段)扩大到30/20GHz(Ka波段)。卫星方面则采用大天线、多波束和频率复用技术,提高了发射功率和通信容量。一、日本国内卫星通信的现状和动向  相似文献   

19.
给出用于毫米波频段精确测量介质片复介电常数的准光开放腔系统的误差分析,说明了近似理论引起的误差和被测量提取不准引起的误差。推导了相关的公式,给出了分析的数值结果和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20.
宗河 《国际太空》2002,(4):14-16
军用通信卫星现已被誉为现代战争的生命线。为此 ,欧洲国家正竞相发展军用通信卫星。2 0 0 1年 2月 8日 ,意大利首颗军用通信卫星“西克拉尔” (Sicral)升空 ,它载有 9台特高频 (UHF,30 0~ 30 0 0 MHz)、超高频 (SHF,3~ 30 GHz)和极高频 (EHF,30~ 30 0 GHz)转发器 ,性能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