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空间对接机构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崇峰  刘志 《上海航天》2016,33(5):1-11
对空间对接机构及其技术进行了综述。将空间对接机构分为载人大型对接机构和非密封小型对接机构两大类,阐述了空间对接机构的物资补给与人员轮换、大型航天器或平台在轨装配、航天器在轨服务,以及探测器飞行过程构型优化等主要用途。将空间对接技术划为早期探索、实用、发展成熟和深入发展4个阶段。归纳了主要空间对接机构的特点。分析了空间对接技术中的总体设计、关键部件研制、对接力学仿真、对接机构试验等难点。回顾了我国空间对接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突破的总体技术方案、捕获与缓冲设计、连接设计,以及其它设计要素等关键技术。给出了我国空间对接机构应用取得的重大成就。介绍了国外载人弱撞击式对接机构、停靠性对接机构和卫星对接机构等新型空间对接机构的研究背景、进展和涉及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未来我国空间对接技术发展路线,建议开展弱撞击对接系统、卫星对接机构的研究,并将合作目标对接技术向非合作目标捕获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强化学习的软体机构抓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奇  陈萌  谷程鹏 《上海航天》2019,36(5):63-70, 82
大型空间结构建造与维护、失效卫星检测与维修、轨道碎片清除等已成为航天技术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传统空间捕获机构质量惯量大、末端抓取精度要求高、抓捕对象适用范围窄不足等,创新性地提出基于IPMC(ion-exchange polymer metal composite)功能复合材料的多自由度仿生软体新型抓捕机构,同时基于强化学习算法提出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抓捕操作强化学习策略,从而提升抓捕机构空间捕获的成功率,为空间抓捕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空间站大型机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空间站大型机构的基本类型。综述了盘绕式太阳帆版展开机构、周边式对接机构、转位机构,以及大型机械臂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关键技术、适用范围和典型应用性能。讨论了空间环境机构的共性技术及主要发展趋势,可为我国空间站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外固体运载火箭技术的新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毅强 《固体火箭技术》2012,(5):569-572,582
固体运载火箭作为快速进入空间的有效手段,已成为目前各国航天运输系统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对国外固体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研究其发展历程及特点,从四方面总结出其发展趋势,即向低成本、高可靠、快速机动发射发展;向固体运载与导弹技术共用发展,深层次拓宽军民融合领域;向与捆绑式运载火箭的大型固体助推器技术共同发展,并充分利用成熟技术;向模块化、可扩展化设计发展。最后,对国内发展固体小型运载火箭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型空间电站在轨展开与组装过程中复杂的动力学环境,将桁架类大型空间电站视为一个刚柔多体系统,采用自然坐标法对刚性构件建模,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方法描述柔性桁架结构,编写了一套动力学仿真软件,实现了大型空间电站在轨展开与组装动力学的精确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摆线运动插值函数作为控制方程有利于提高多级展开过程的稳定性;在结构组装过程中,减小组装速度,增大组装机构阻尼系数与劲度系数,有利于提高结构稳定性。最终集成了一套针对大型空间电站的动力学仿真平台搭建方法,为大型空间电站在轨展开与组装动力学预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空间应用SoC研究现状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当今空间应用SoC研究与应用状况,介绍国外NASA、ESA、JAXA等主要研究机构在SoC多核技术、IP复用与集成、抗辐射、新的微处理器架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空间应用SoC技术的热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人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前祥 《中国航天》2001,(10):32-36
一、交会对接的控制模式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实现空间站、空间平台等大型载人航天器在轨装配、回收、补给和维修服务等高级空间操作的先决条件,具体地说,对交会对接的任务需求可归纳为下述几个方面:1大型空间机构的在轨组装,增加或更换空间站的舱段;2定期为永久性空间站和空间平台加注燃料,补充给养、器材和原材料。3更换陈旧或失效的有效载荷、实验仪器和生产设备,并回收产品。4执行空间维修和救援任务。一般而言,它包括两个相互衔接的空间操作:空间交会和空间对接。所谓交会是指航天器之间在轨道上按预定要求相互接近的…  相似文献   

8.
围绕空间光学望远镜在轨建造中的结构机构技术进行分析,重点包括结构机构相关的关键技术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分别对大型望远镜空间结构拓扑构型优化及模块技术、光机结构机构的高精度展开调整及锁合技术、典型光机元件的在轨增材制造技术、机器人辅助自主精密装配及控制技术进行了技术内涵及先进技术途径分析.最后展望了在轨建造中结构机构技术...  相似文献   

9.
受运载工具运载能力的限制,大型空间站须在太空对接组装。对接与转位机构在空间站组建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用于实验舱与核心舱的对接及转位,实现空间站实验舱的组装。空间站实验舱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是实施对接与转位任务的主动端,为复杂的空间机电热一体化机构产品,在正常模式下,由主动端实施分系统所有动作。在研制过程中,分系统充分论证系统方案,集中攻克关键技术,充分试验产品样机,并先后在轨圆满完成了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的对接与转位任务。论述空间站实验舱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的研制技术,对后续空间机构产品研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微机电系统的微推进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皮型卫星和卫星编队飞行的发展,对星上推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微型推进系统以此为契机迅速发展起来。基于MEMS技术的微推进除了具有成本低、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之外,还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它利用MEMS加工技术,能将推进系统的推进剂、贮箱、喷嘴、阀门、推进剂进给系统,以及某些微传感器和执行器,甚至控制电路都集成在一个或几个硅片上,再通过键合等微连接装配技术将这些MEMS器件组装在一起,形成功能完善、稳定性高的集成微推进系统。目前国内外对集成式微推进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都处于设计和试验阶段。随着MEM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集成式微推进技术将日趋成熟,并最终广泛应用于微小卫星领域。  相似文献   

11.
空间机械臂技术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空间机械臂是一个机、电、热、控一体化的高集成度的空间机电系统。文章概述了国内外该技术的发展情况;论述了空间机械臂在目标监视与观测、在轨试验和建设、行星与深空探测三个方面的任务;讨论了系统构成与功能。结合工程应用,提出了空间生存与性能保持、空间驱动与伺服、空间建标与测量、天地协同控制与示教、地面仿真训练与环境模拟五项关键技术。文章还对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并展望了我国空间机械臂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空间技术实验是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是空间技术发展的先驱和阶梯。本文以美国、苏联、印度、巴西为例说明空间技术实验在过去和未来对空间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文中研究了90年代世界空间技术实验的发展趋势和具体项目,探讨了我国空间技术实验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50年来在回收与着陆技术、航天光学遥感技术和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对三大技术领域的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空间推进技术需求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国内外空间推进技术(内容涵盖了星、船、弹、箭、器等领域)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空间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对我国的启示。在对未来任务和技术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空间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对存在的差距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思路和重点发展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军事航天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军事航天技术的地位作用、技术体系以及军事航天装备的主要构成,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权威界定;全面总结了军事航天技术以及军事航天装备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我国空间事业发展现状,概述了现代控制理论在我国空间技术领域的应用现状,描述了现代控制理论对空间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最后指出如何结合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开展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Far-reaching social and political issues are implicit in any discussion of large-scale space development. This Viewpoint argues that the evolution of appropriate political institutions to deal with these issues is likely to be at least as important 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If large-scale space development is to take place, glob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ill be essential and such cooperation will have to be underpinned by enhanced institutional and legal structures. In the shorter term, an appropriate institutional response may be the creation of a World Space Agency. However, in the longer term, we should probably view a world space programme as falling within that class of global concerns that would be most appropriately managed by a federal world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8.
以空间太阳能电站为应用代表的微波功率传输系统中,微波功率发射阵列是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保证特定传输距离限制下的波束收集效率,目前国际上多种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中收发天线口径都达到了km级以上。在空间构建大尺度的微波功率发射有源相控阵,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发射阵列电性能的高要求、发射阵列折叠状态的总体积限制、大功率发射阵列的热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新型大尺度空间微波功率发射阵列的一些研究及设计考虑,主要包括大尺度阵列同源分发倍频的频率分配方案;高效率高集成功率发射组件技术;大尺度阵列相位同步与误差自校正技术;低剖面天线结构及型面误差补偿技术;大型天线3D打印在轨建造方案设想以及空间微波功率发射阵列热控新思路等。文章提出了新型大尺度空间微波功率发射阵列3个方面的6个主要问题,可为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提供可优化、开放性的设计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深空探测天线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我国新世纪深空探测任务的需求,文章结合国内外部分典型深空探测项目,介绍了有关探测器上天线系统的设计思路,从而了解深空探测天线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根据目前星载天线技术发展和深空探测领域测控通信系统的需求,归纳和总结了未来深空探测领域中探测器上天线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深空探测天线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