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我国的卫星平台研制正在从传统的型号牵引,向"公用化"为导向、多任务应用、提升平台成熟度的新模式转变,这也符合国际航天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在总结传统卫星平台研制模式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模式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卫星公用平台的产品成熟度评价方法。该方法针对平台系统设计、总装总测和应用管理等工作,确定了主要成熟度控制节点及质量风险关注点,为产品成熟度理论在卫星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2.
从规范开展公用平台和单机产品型谱建设、探索实践公用平台成熟度提升、强化新研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加强新产品的搭载试验等方面阐述了卫星产品体系建设综合策划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总结国外卫星公用平台(波音、洛马、阿姆斯特留等欧美公司制造的卫星公用平台)的发展情况和特点,设计卫星公用平台型谱框架,明确平台型谱的设计原则,选取最能体现卫星公用平台型谱固有特性的特征参数,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卫星公用平台型谱框架,形成有序发展的、成熟的、可应用的卫星公用平台系列。  相似文献   

4.
张立华 《航天器工程》2004,13(3):59-67,42
随着小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卫星研制任务大大增加,要“快、好、省”地完成小卫星的研制任务,公用平台技术成为关键。本文论述了小卫星公用平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形成的几个典型的小卫星公用平台,对其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发展我国小卫星平台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国外小型卫星的发展及其公用平台模块化设计的效能,重点介绍了英国、美国海军和空军研制的小型卫星公用平台模块化设计情况,对我国研制的小型卫星公用平台应走通用化、系列化、组合(模块)化的设计路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卫星公用平台的卫星设计、制造理念,以卫星公用平台目录作为重要的采办工具,在当今许多国家的卫星采办项目中得以应用。本文在整理美国卫星公用平台目录建设、管理与应用领域的进展情况基础上,特别是研究分析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属航天器快速发展办公室(RSDO)的运作情况,探讨了我国航天领域卫星公用平台型谱管理与应用的前景和方向,以及专业咨询机构在采办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实践航天产品工程理论提供了新方法、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士元 《中国航天》1999,(8):15-18
今年5月10日我国第一颗采用公用平台思想设计的小型科学试验卫星——实践5号小卫星顺利升空了。该卫星质量为298公斤,尺寸约为1.10米×1.20米×1.04米,主要用于空间单粒子事件测量及对策研究、空间流体科学试验和小卫星公用平台技术试验等。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卫星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 (模块化 )的基本概念和卫星实现“三化”的必要性 ,介绍了国外公用平台的现状 ,提出建立卫星公用平台的基本原则 ,给出了我国 5种公用平台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高分多模卫星(GFDM-1)作为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ZY2000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Platform)的首发验证星,全面实践了基于公用平台的研制模式。文章结合卫星平台"一步正样"、时效要求高的特点,报告了项目管理思路与方法,即坚持以先进性、通用性、覆盖性、经济性为原则组织进行平台产品开发,100%选用平台产品化产品进行卫星平台产品选用控制,使用通用电性验证平台开展初样研制,采用系统工程理论进行工作分解,分级落实责任,有效保障了在24个月之内完成卫星研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了研制过程中的项目管理经验,提出了思考与见解,可用于后续卫星研制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标准化卫星平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首先阐述卫星标准化的三种形式——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的基本概念和卫星平台实现标准化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国外公用平台的现状,提出建立卫星公用平台的基本原则;最后给出8种公用平台的自重、平台尺寸、可支承的有效载荷重量、总功率、有效栽荷可用功率、姿态控制精度、测控能力、推进剂携带量、设计工作寿命、与运载火箭的兼容性等主要性能参数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FSW—0型卫星是我国研制的第一种返回式卫星,以其卫星平台为基础又相继发展了FSW—1和FSW—2型返回式卫星。FSW—0型卫星方案设计符合“先高后低和先外后内”的设计规律,贯彻了整体优化的设计原则,体现了公用平台的设计思想。述评FSW—0型卫星方案的提出过程和设计特色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陈志坚  邱中华 《火箭推进》2014,(1):25-29,38
卫星平台总体结构的要求是自身重量轻,承载能力强,与推进剂燃料贮箱是相同的,如果能把推进剂燃料贮箱作为卫星平台的结构承力件使用,无疑会使卫星平台的结构重量减轻.为此,提出一种卫星平台承力结构件的表面张力贮箱方案.针对采用承力式表面张力贮箱的卫星平台承力结构方案进行了基本的受力分析.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承力式表面张力贮箱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彭健  赵龙  田尊华 《航天控制》2006,24(1):61-64
建立卫星/INS组合导航仿真平台可以先行对结构设计、相关算法和精度分析验证提供支持,是优化设计指标和加快开发周期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卫星/INS组合导航系统的特点,利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模块分解,设计了一种扩展性好的卫星/INS组合导航仿真平台结构。并提出了与此平台构建相关的关键仿真模型。另外,还提出了一种从数值上对卫星轨道根数进行仿真的方法,避免了直接由动力学模型来计算卫星轨道根数的复杂性,简化了卫星轨道根数的仿真。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12月发射首颗试验卫星以来,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GIOVE-A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电子设备的设计体现了当前先进的综合电子系统设计思想,卫星电子系统在集成化、模块化和网络化等方面具备了较高的技术水平。文章调研并分析了伽利略系统首颗试验卫星GIOVE-A的电子系统设计研制和在轨运行情况,可为我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即插即用模块化卫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即插即用模块化卫星是模块化即插即用技术与卫星平台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卫星系统,是实现空间快速响应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即插即用模块化卫星的概念;分析了即插即用技术在航天任务中的应用;概括了即插即用模块化卫星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功能模块、即插即用标准接口、卫星平台总线和系统软件。在传统卫星分系统划分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解,提出了即插即用模块化卫星功能模块的划分方案。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发展即插即用模块化卫星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conomics of a very large satellite in geostationary orbit. Present day charges for satellite transponders are used to show that the seemingly high cost of this type of platform is rapidly repaid. Several orbit locations a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usages and a satellite is configured with the power and mass requirements identified. Costs for the total space segment of a large platform are extrapolated using established cost histories of both satellites and launch vehicles. It is shown that the original investment is repaid in less than three years. After this time, the platform continues to earn revenue.  相似文献   

17.
以通信卫星为例,分析卫星已经发生的和可能出现的在轨故障信息,利用数据库与面向对象技术对在轨故障现象与故障排除过程的仿真进行建模,设计了一种通过遥测信息显示故障仿真过程的全数字仿真平台,可为卫星在轨故障的辅助分析与定位、故障解决预案的制定提供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国外高分辨率相机与卫星平台连接方式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高分辨率相机与卫星平台之间的结构一体化程度,总结出三种不同类型的连接方式,并对它们的受力形式以及传力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列表对比和分析总结,给出了中国敏捷成像相机与卫星平台一体化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通信卫星转发器分系统测控数据传输的5线制同步串行总线,支持30个终端同时接入,改变了通信卫星平台传统的点对点式的遥测遥控信息传输方式,大大减少了通信舱内电缆数量;并在某通信卫星载荷舱上进行了应用,使卫星载荷舱质量减少几十千克,提升了卫星平台的有效载荷能力。文章设计的串行总线提供标准的接口电路,有利于有效载荷设备的扩容,可以推广至更多的有效载荷设备,构成其之间的测控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20.
《Acta Astronautica》2013,82(2):645-659
Vibration isolation is a direct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ultra-precise pointing capability of a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In this paper, a passive multi-strut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for the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 in a pyramid configuration on a satellite is adopted and the parameter design of this platform is discussed. The first step constructs a whole satellite dynamic model including the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 and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with Newton–Euler method, while the analytical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 disturbance model is derived. The transmissibility matrix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is then obtained, and the frequency do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tform are described, with its influence on the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analyzed. The third part presents the parameter design method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frequency domain characteristics mentioned above. The stiffness and damping coefficients of this platform are subsequently selected with the above mentioned method. Finally, using these parameter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on the satellite is testified by integrated simulations. The study shows that parameters of this platform selected based on this method not only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vibration isolation but also guarantee that the closed-loop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remains sufficiently st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