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个人移动卫星通信方案30多年来,通信卫星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全球通信业务的发展,最初是开拓了越洋电话和洲际电视转播,后来又开通了国内通信和海洋舰船的移动通信,而今个人移动通信已遍及全球。但是,个人移动通信的成本居高不下,所以人们在寻求一种通用性的个人通信...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年来的救灾实践,机动通信卫星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最近几年世界发生的几次重大自然灾害都使用了可移动的国际海事卫星的终端。这些设备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海事卫星-A和-C系统,并着重介绍了国际海事卫星-C系统在机动车辆通信、救灾小组通信、边远地区通信、远距离监测与控制以及江河流域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激光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及商业卫星组网应用迫切需求的背景下,小卫星激光通信技术逐步发展成为商业卫星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小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性能指标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归纳出轻小型化、低功耗、模块化、低成本四个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四项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小卫星激光通信终端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恩 《中国航天》1994,(4):15-15
卫星通信业的现状与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持式移动电话在世界各地开始得到广泛的使用。手持式移动电话用户在本地可以靠陆上蜂窝式电话网络实施通信,也可通过在轨卫星系统进行通信。据《经济学家》杂志报道,世界上至少有7个全球卫星通信系统准备推向...  相似文献   

5.
一、卫星通信基本情况我国卫星通信21世纪初发展基本情况如下:(1)卫星固定通信:空间段建设大发展;相应的卫星公用通信网、卫星专用通信网和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网得到较好的发展。(2)卫星移动通信:静止轨道的便携式用户终端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运营良好;中低轨道的手持式用户终端的各种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运营不佳。(3)卫星直接广播:国外卫星声音直播系统正在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卫星电视直播系统已纳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建设准备工作已开始。(4)卫星宽带通信:积极发展卫星宽带通信业务;密切跟踪新型卫星宽带通…  相似文献   

6.
卫星通信是地球站(含手持机终端)之间或航天器与地球站之间利用通信卫星转发信号的无线电通信,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约270颗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通信卫星提供80%的洲际通信和100%的国际电视转播,以及开通部分国内或区域的通信和电视广播业务。卫星通信主要包括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电视直播和卫星中断通信等领域。卫星通信由于在高密度、大容量干线通信方面面临光纤通信的挑战,它正朝着能发挥其覆盖区域广,不受地理障碍限制,灵活机动入网快,投入运行周期短等独特优势方向发展,即90  相似文献   

7.
陆征 《卫星应用》2001,9(2):53-57
卫星通信进入第四个十年了,它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卫星通信的主要优势--广泛能力--将继续 作为卫星通信应用的基础而存在,其次是远程接入性能。卫星产业将演进出什么样的战略和前途?卫星产业已经人人空间控制、军事应用、国际和国内电信垄断商演化成为以统一标准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通信产品与服务业,一个成功的卫星通信项目所必箅的因素是投资者、工程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对卫星通信能力的演进与局限性有最充分的了解,了解卫星通信相对于地面通信的经济性与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通信需求增长十分迅速,曾一度形成了国内卫星通信资源短缺、转发器供不应求的现象。经过几年来各方面的努力,我国卫星通信的条件在近期将获得较大的改善。由于中星五号卫星的开通使用,目前我国国内使用的通信转发器已达到30个,初步改变了国内使用的卫星转发器大约有一半是租用境外卫星的状况。国内研制的东方红三号(简称东三)卫星  相似文献   

9.
刘悦 《卫星应用》2012,(3):51-55
国际移动通信卫星公司(INMARSAT)是全球最成功的卫星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2011年,尽管欧洲及全球经济的复苏变缓,INMARSAT仍然传出了总收入大幅增长的好消息。为了巩固公司的行业领导地位,INMARSAT于2010年8月6日宣布,未来4年半将动用12亿美元的资金,投资建设下一代Ka频段卫星移动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一种独特的全球高速移动宽带业务,成为GlobalXpress。Ka频段卫星固定宽带通信业务在过去2到3年里发展迅猛,各大卫星固定通信运营商先后发射了多颗Ka频段大容量宽带卫星。INMARSAT作为卫星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代表,将Ka频段作为未来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INMARSAT的Ka频段战略是风险还是机遇?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牧 《卫星应用》2010,(1):45-48
从应急救援的角度入手,探讨应急通信现状,分析现存的问题,提出深入卫星应用研究,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广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天地应用层互联、标准体系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践的构想,构建一个系统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应急通信平台,推进中国卫星通信和应急通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志坚 《宇航学报》2004,25(3):247-250
在原有卫星测控网的基础上规划设计的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与国际标准接轨,通过国内外的地面测控站和遍布三大洋的四艘远洋测量船保证了地面与飞船的测量控制和通信,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它不仅能满足载人航天任务的高可靠、高精度、高覆盖、高速率的需要,还能同时为30颗以上卫星提供测控通信支持,这标志着我国自主发展的航天测控通信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VSAT是始于70年代末,兴于80年代中的一项新型卫星通信技术。VSAT与MSAT代表了当代卫星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与ISDN联网可构成包括海、陆、空在内的全球、全方位综合业务立体通信系统,从而将卫星通信推广到普及应用的崭新阶段,这在卫星通信史上是一个重大转折点。目前,发达国家认为VSAT给西方通信事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变革,发展中国家则把它作为迅速改变通信落后状态,促进经济发展的捷径。本文结合笔者几年来的调查研究,就建设VSAT卫星通信网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航天技术的应用已遍及全世界,非洲大陆在利用卫星进行通信和陆地遥感方面也初具了规模,目前有10余个国家租用国际通信卫星的转发器进行国内通信和电视转播,有两个接收美国陆地卫星数据的地面站在工作,接收、处理和传递卫星遥感数据。 非洲国家大多地域辽阔、资源分散、政局动荡、经济发展面临困难,但也许正是这些国家,才更迫切需要航天技术的帮助。现在,那里正酝酿着一些雄心勃勃的计划:建立泛非的、地区性的,甚至国有的卫星通信系统;建立利用美国陆地卫星、法国斯帕特卫星等资源卫星数据和图象的新的地面站。当然,非洲国家要实现这些计划,在技术、财政和管理上都将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4.
杭仁  文青 《中国航天》2005,(6):16-19,21
2005年3月12日,人们盼望已久的首颗第四代“国际移动卫星”终于由美国宇宙神5火箭送入轨道。这颗世界容量、体积和重量最大的移动通信卫星,比第三代“国际移动卫星”功能强大100倍,将克服目前陆地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小的缺陷,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和视频通信需求,尤其是其新宽带多媒体业务,可全面开启宽带移动卫星通信。  相似文献   

15.
干扰卫星通信是破坏精确打击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巡航导弹为主的中远程精确打击将成为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的重要形式,为了使中远程巡航导弹精确命中目标,常需要利用卫星与飞行中巡航导弹进行通信,破坏这种通信就能破坏这种精确打击。探讨了干扰这种通信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卫星应用技术国际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发展重点,探讨了在卫星应用领域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化的发展重点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日本未来空间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玉兰 《卫星应用》2002,10(4):41-47
描述了日本未来空间发展构想和它在未来5-10年计划发射的通信与广播卫星,地球观测卫星,数据中继卫星和星间光通信卫星,以及对平流层平台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国外卫星通信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阐述了国外卫星通信中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直接广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论述了卫星通信发展总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卫星开发太空资源已取得累累硕果,本文论述卫星在气象观测、资源勘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林来兴 《卫星应用》1998,6(4):24-27
世界上采用小卫星星座实现全球通信已经有十几种方案,有的已经或接近实现,例如“全球星”,“铱”星和ICO手持机移动电话系统等,但是这些对于我们来说仅能提供参考作用,或者成为它们的用户,若按国际上通常方式发展我国自己的移动通信,将面临三大困难:一是组成星座卫星数量多,一般需要几十颗以上,就是中轨道至少也要十几颗,而且投资大;二是采用中,低轨道星座的全球通信系统,若用在地区通信将是浪费的,只有发展国外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