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技术在航海业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航海面貌,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拟从海事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GPS系统以及COSPAS SARTSAT系统等三个应用最广、效益最大的方面来简要介绍航天技术在航海业中的应用概况。 海事卫星通信 自从1976年2月19日美国发射的第一颗国际海事卫星以来,经过不断的更新换代,目前仍有4颗国际海事卫星分别定位于  相似文献   

2.
海事卫星系统在载人航天数据中继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志坚  翟政安 《宇航学报》2003,24(3):268-272
对海事卫星系统用于载人航天器数据中继的基本方法及可能性进行了讨论。从海事卫星系统的构成、链路能量和天线跟踪等方面论证了使用海事卫星系统中继载人航天数据的可能性。论述了工程实施中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措施。提出了采用导频接收机来实施多普勒频移补偿的解决方案。最后认为使用海事卫星中继载人航天数据是可行的,可有效提高载人航天器的测控通信覆盖率。  相似文献   

3.
在海事卫星通信中,地球关口站和用户移动终端的载波信号会受到传输距离和多普勒频移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升海事卫星射频通信系统接收性能和频带资源利用,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中采用根据用户移动终端地理位置进行自动频率补偿和时延补偿的技术,同时地面系统还实时记录了时延和多普勒频移的相关参数,为逆向分析用户移动终端位置提供了可能。介绍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中时延和频移的补偿方法,进一步研究基于时延和多普勒频移的海事卫星机载终端定位技术。技术对提升特殊情况下的定位和搜救能力有重要意义,而较好地掌握这门技术还可以促进相关卫星通信系统的研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扼要地介绍了国际海事卫星测控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它包括空间部分和地面部分。其中,国际海事卫星测控网是由卫星控制中心,测控站及其星上相应的测控分系统组成的。然后,说明北京测控站的配置、功能和性能。最后,本文给出该站主要的一些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到1984年10月,世界上第一个商业性空间企业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成立已整整20年了。现在它已有109个国家参加,拥有15颗大容量卫星,掌握着三分之二的国际电话通信业务和实际上全部的跨洋电视传送。在这期间,也出现了若干个区域的和国家的商业卫星网,以及象商业数据传输和海事通信之类的各种专用系统。空间通信的年收入近20亿美元,此外,制造卫星和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为响应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决议,在90年代分步建立一个卫星减灾系统是必要的。这个系统由多颗不同轨道、不同种类的地球观测卫星和地面应用系统组成,以获取地球环境和灾害信息。该系统同时具有全国性的灾害资料广播及救灾指挥调度通信能力。本文分析了卫星减灾系统在灾害监测预报及减灾抗灾中的应用,并且对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预估。  相似文献   

7.
在经三年多的初始阶段后 ,GPS广域增强系统 (WAAS)正在为投入使用做准备。监管改进 GPS系统精度和完整性项目的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表示在 2 0 0 3年 1月 2 4日完成“承包商的承诺”,并期望 7月份将系统投入使用 ,从而具有初步的运行能力。WAAS项目负责人莱昂·埃尔得雷奇介绍 ,联邦航空管理局还在与国际海事卫星公司协商在第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上提供 WAAS传输服务 ,这颗卫星可能会定位在美国中部上空。正如 WAAS现用的两颗国际海事卫星一样 ,新的卫星转发器将转发来自地面设备的信号 ,但不包括未来 GPS L 5频段和 L 1频段上的…  相似文献   

8.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提出民用导航星系统着眼于对国际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日益增长的需求,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最近提出了逐步建立一个国际性的民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计划。将分几步建立的这一系统将在2010~2015年全部建成。计划的第一步是在4颗国际海事卫星3卫星上...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应急救灾等行业领域内,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监控工作。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放运行,基于北斗的定位、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本文针对工作环境差、测试工位分散等长时间、远距离、无人值守情况下的监控工作需求,对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方式的移动信息监控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在航空航海运输、地理地质勘探、危机救灾抢险以及高精度地理信息测绘、高精度相对测量、物联网应用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应用需求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谢怡 《中国航天》1992,(5):22-23
泛太平洋信息网络是一种与夏威夷大学的泛太平洋卫星教育通信实验(PEACESAT)计划类似的非赢利性卫星通信系统。这项计划是在1987年8月19~21日在夏威夷举行的太平洋国际空间年会议上提出的,现已列为国际空间年项目之一,命名为扩展了的PEACESAT或泛太平洋信息网络。泛太平洋信息网系一个卫星通信网,它采用简单的低成本地面站,用于太平洋地区教育、科研和卫生方面的通信和技术交流。本文介绍了PEACESAT网络的研究现状和在日本的有关活动。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CDMA网络多采用专门的语音通信协议,无法直接与地面电话系统PSTN实现互联互通。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种基于VoIP的互联网关系统,并进行系统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VoIP的互联网关系统可实现CDMA卫星专网与PSTN之间的语音互通,极大地方便了卫星通信网的落地和网络扩展。互联网关系统可用于军事通信、应急和救灾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中继卫星系统的天基测控通信是近代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它能够有效地满足航天器交会对接的测控通信需要。文章分析了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和欧洲"阿特米斯"(ARTEMIS)中继卫星对"自动转移飞行器"(ATV)与"国际空间站"(ISS)交会对接任务的测控通信支持,总结了国外中继卫星系统支持航天器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3.
正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2018年已经到来。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收官之战——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实践十三号、慧眼空间天文卫星、北斗三号全球组网首发双星等相继成功发射;国际化发展迈出新步伐,委内瑞拉遥感二号卫星和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顺利升空;中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升级换代,观测领域覆盖全球;海事卫星专属1749号段投入使用,卫星和陆地通信实现无缝互联;北斗系统  相似文献   

1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国际海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航海领域卫星导航标准现状,系统分析了国内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详细阐述北斗航海领域标准的需求,并就北斗航海领域卫星导航标准的制定以及国外相关标准的引进、消化、吸收提出建议,为北斗航海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球环境问题,例如在同温层中臭氧层的消退,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植被变化,不正常气候的发生,目前正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利用卫星进行观测是了解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已经研制了海事观测卫星-l(MOS-1、MOS-1b)和地球资源卫星-1(ERS-1),现在正在研制大型地球观测卫星(ADEOS)。该文叙述ADEOS计划概要,目前卫星设计状况以及卫星地球观测系统的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汶川地震救援对卫星导航定位及应急通信的需求,简要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功能及导航卫星特点,总结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这次汶川地震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建设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小卫星系统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布式小卫星系统是现代小卫星的一个崭新的应用领域,它能充分发挥小卫星的优势,同时也能克服小卫星的缺点。分布式小卫星系统包括星群、星座、编队飞行等。小卫星编队飞行将在空间遥感、深空探测、通信导航等方面带来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文章论述了小卫星特点和分布式系统概念,介绍了分布式小卫星系统技术发展水平和关键技术,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21世纪航空业发展的需求,日本制定了庞大的计划,推进国际民航组织提出的通信导航监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即新航行系统。本文介绍日本运输省的多功能运输卫星计划以及基于MTSAT的增强系统。虽然首颗MT-SAT卫星1999年11月15日发射发放,但这项计划不会停止。  相似文献   

19.
1988~1989年(截止至9月1日)期间,世界上共发射了30颗通信卫星,其中欧洲9颗,日本7颗,美国6颗,国际卫星组织5颗,其它国家3颗。这些卫星当中有16颗作为国内通信系统,6颗为国际或地区通信系统,6颗为电视直播系统,2颗为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至1988年底,世界上共有约1850个36MHz的转发器在使用,其中国际通信组织占33%,美国占36%,加拿大占6%,欧洲占8%,日本占4%,其它国家(不包括苏联和中国)共占13%。据分析,到1992年,投入使用的转发器数量可能增至2500个,国际通信组织将占31%左右,美国可能占29%,加拿大占5%,欧洲  相似文献   

20.
中国从50年代末期开始航天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30年来,已成功地研制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多种卫星,包括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和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等,取得了重要成就。这些航天系统都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可靠性高,费用较低。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在8个航天专业技术领域的研制水平,从卫星姿态控制、火箭发动机到卫星返回技术和环境模拟试验设备,这些先进技术为有效地开展航天技术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最后,本文对人类未来的航天活动发表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