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号发射成功之后,前苏联的飞船设计功臣科罗廖夫便开始着力酝酿新的航天计划。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规划,不久之后,科罗廖夫拿出了两项计划——“东方”ZH飞船和“联盟”复合体。对于当时的前苏联来说,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创造新的第一,才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科罗廖夫提出的这两项计划都是长期性计划,不可能马上见到成果。在这种压力之下,他被迫改变了自己的计划。  相似文献   

2.
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全称为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联合股份公司。它的前身是1946年成立的第88研究所第一特别设计局,由科罗廖夫直接领导。1966年改为实验机器制造中央设计局,1974年改称能源科研生产联合公司,1994年改为现名。能源公司是俄罗斯大型综合性航天企业,下属机构有联盟载人航天系统设计局、运载火箭试验中心、下诺夫哥罗德公司、彼尔姆分公司和萨马拉分公司等。它研制的著名的能源号巨型运载火箭曾于1988年11月成功地将不载人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近10年来,公司在苏联解体造成的极为艰难的条件下,继续遵循科罗廖夫院士的积极创…  相似文献   

3.
魏雯 《中国航天》2007,(9):30-36
俄罗斯的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于2005年底制定并提交了《2006~2030年俄罗斯载人航天发展规划构想》。这一规模宏大、任务性质崭新的构想引起了专家学者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关注。2006年5月24日,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总裁、总设计师尼古拉耶·尼古拉耶维奇·谢瓦斯季亚诺夫在接受俄罗斯《宇航新闻》杂志采访时,讲述了此发展规划的构想、多次运输航天系统"快船"方案和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段发展提案。本刊特此刊出,以飨读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谢瓦斯季亚诺夫已在今年年中被迫下台,原因就是他提出的大胆计划不切实际,与俄联邦航天计划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谢怡 《中国航天》1992,(3):45-46
原苏联在普列谢茨克建造新型sL-16天顶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台和大型运载火箭/航天器组装场,为在1994~1995年发射5800千牛推力的SL-16大型运载火箭作准备,从而使原苏联极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增加了一倍。 美国的第一个NASA戈达德航天小组在这里观看了一次发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空间军事部门最近在积极从事新型导弹预警、照相侦察和电子情报卫星的发射,其目的在于使俄罗斯在一些重要的军事领域的空间能力大体保持原苏联水平。这些原本以美国和北约国家为目标的空间军事能力目前要求用来监视原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其它国家的发展动态以及它们对俄罗斯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6.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质子号(俄罗斯)李双庆质子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开始于1961年。它是前苏联第一种不是从弹道导弹发展而来、而是新设计的运载火箭,设计和研制工作以切洛梅设计局为主进行,制造工作由赫鲁尼切夫工厂负责。科罗廖夫设计局、格鲁什科设计局、科斯伯...  相似文献   

7.
在1992年夏天的莫斯科航空博览会上,俄罗斯首次公开展出了他们最现代化的武器系统,其中包括SA—12防空和反导弹武器,它是俄罗斯武库中最引入注目的机动地空武器系统之一。除美国的间谍卫星外,在此之前人们从未亲眼见过SA—12武器系统。 SA—12(原苏联代号S—300V)和SA—10(原苏联代号S—300PMU)都是全机动武器系统。但两者不同的是,SA—12安装在履带式装甲底盘上,而SA—10则  相似文献   

8.
《航天》2009,(9):38-39
2009年4月5日,是苏联航天事业奠基者之一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梁赞斯基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梁赞斯基是苏联科罗廖夫为首的航天总设计师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这个委员会决定苏联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道路。梁赞斯基在这个委员会中主要扮演的角色,是负责提出火箭和航天器的控制方式和确定无线电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9.
1.第一次舱外活动 第一次舱外活动是由原苏联航天员Alexey Leonov于1965年3月18日,从“上升”号飞船出舱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中苏关系正常化之后,两国在航天领域内的交往日益增多。前不久,应苏联通用机械工业部的邀请,我们有机会到苏联访问。访问过程中,我们参观了苏联液体火箭发动机等方面的几个重要设计机构,其中包括能源机械联合体(原格鲁什柯设计局)、科学生产联合体(原扬格尔设计局)、能源科学工业联合体(原科罗廖夫设计局)、热过程研究所及材料与工艺研究所等。  相似文献   

11.
郑忠 《中国航天》1992,(8):25-27,31
本文简要介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CIS空间活动面临的各种困难,尤其是资金短缺,部分机构和设施分散到CIS各个共和国。尽管如此,俄罗斯/CIS在原苏联航天技术的基础上,仍在进行发射活动。  相似文献   

12.
原苏联(下简称苏联)宇航工业的焊接、机械加工、压力加工、铸造、装配测量工艺及其设备,有的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有的接近世界水平,工艺技术在苏联宇航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近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大型运载火箭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影响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的因素,然后按国别分别介绍了美国、欧洲、日本和原苏联近期和未来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概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国外芳纶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实例,介绍了美国杜邦公司的Kevlar49、Kevlar149及原苏联复合材料联合体的CBM和APMOC系列纤维的性质;综述了提高芳纶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强度转化率的途径。并为我国早日成功应用芳纶复合材料提出4条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原苏联(俄罗斯)、美国等国外可靠性技术的分析,概述了可靠性技术的特点和发展简况,并从可靠性技术的应用考虑,提出必须解决可靠性技术的标准化问题,即明确可靠性技术标准化的主要目的、任务和标准基本内容与结构组成及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1991年的国际宇航联合会会议上,原苏联一家设计局披露了他们所研究的一种新的系列空射型运载火箭——空间特快火箭(Space Clipper)。 这种四级固体空射型运载火箭从原苏联经过改进的安-124运输机的后货舱门发射。该系列运载火箭将有6种型号,可将小型有效载荷送入低地轨道、逃逸轨道。低地轨道的最大有效载荷可达800公斤。最大的一种型号可将450公斤重的有效载荷送入 逃逸轨道。 该火箭的成本没有透露,据说只是目前小型火箭成本的一小部分。 运载火箭装上飞机后飞到用户所在地的机场,在用户监督下装入火箭的整流罩内。整流罩通过强制换气、空气净化和调节来控制环境。整流罩和有效载荷一起装到飞机内的火箭上,然后对组装好的火箭进行测试。 飞机载着经过测试的火箭飞到发射空域,随后打开飞机的后  相似文献   

17.
海湾战争之后美军将新装备一种隐身战术导弹。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军已研制成一种三军通用防区外发射的攻击导弹(TSSAM)。这种新式隐身战术导弹于1986年开始研制,1987年投入研制试生产,目前有80%的飞行项目、试验内容已完成,进入完善配套、全面发展阶段,预计1995年左右装备部队。2000年前美陆、海、空三军全部装备这种导弹。 这种隐身导弹设计时是针对原苏联和华约各国的,原方案只有AGM-137一种型号,主要安装核弹头,用于破坏原苏联的机动导弹发射架,重点破坏核武器库、核电站和航天发射场。现在苏联已解体,针对伊拉克和中东局势,美有关机构重新调整了研制计划,在AGM-137的基础上又扩展了MGM-137型。MGM-137安装常规弹头,空军、海军的B52、F16、A6、F/A18等飞机可载带发射,陆军用M207自行火炮或多管  相似文献   

18.
SS—18、SS—24导弹简介一、SS—18简介SS—18为原苏联70年代初开始战备值班的液体多弹头战略导弹。射程10000~12000km。SS—18由三级液体火箭和分导级构成。分导级不加末制导系统,能载10个子弹头,打击范围50km×1000km...  相似文献   

19.
胡平信 《中国航天》1992,(12):34-37
双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进一步提高性能已十分困难。为满足空间开发的需要,需要探索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的新途径。国外(美国和原苏联)十分重视三组元发动机技术的研究,我国近来也做了一定的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三组元发动机理论的提出、发展情况以及几种这种发动机方案(双燃料、双膨胀、双喉道和一体化方案)及其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20.
原苏联联盟-23飞船飞行一开始就很不顺利。首先是载运宇航员去发射台的汽车途中损坏了。在飞船上升过程中运载火箭大大偏离了预定的飞行弹道,差一点就要执行发射逃生程序。由于这种偏差,飞船达到的初始轨道比预定的轨道低。在接近礼炮-5空间站时,自动对接系统失灵了。交会和对接继续靠人工进行。但由于初始轨道低,比正常情况消耗了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