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郑哲敏院士第一次见到钱学森是在1947年,当时他正在清华大学当钱伟长的助教。钱伟长跟钱学森关系很好,郑哲敏从钱伟长那里了解到钱学森的一些情况,后来有机会出国就选择到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郑哲敏去的时候是1948年,但钱学森当时不在加州理工。钱学森再次回到加  相似文献   

2.
黄志澄 《航天》2010,(10):48-51
钱老回国后北航成立了空气动力学专业 1955年10月9日,钱学森先生回到了祖国,揭开了共和国导弹和航天发展的历程,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5):462-462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本期"院士语录"板块将继续推出纪念钱学森专栏,回顾钱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4):348-348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本期"院士语录"板块将继续推出纪念钱学森专栏,回顾钱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航天》2010,(10):34-35
今年10月31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1周年纪念日,2011年12月11日是钱老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深入宣传钱老为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和取得的光辉业绩,深入宣传钱学森同志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与爱护,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航天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投身科学发展,勇于自主创新,为实现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本刊在“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课题组的帮助下,编撰“回忆与钱老在一起的日子”专辑,以飨读者。并欢迎各位航天前辈不吝赐教,贡献美文。  相似文献   

6.
院士语录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28(3):267-267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自本期起,"院士语录"板块将连续三期推出纪念钱学森系列,从各个方面回顾钱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宿东 《航天》2011,(1):4-4
12月8日,在钱老99岁诞辰前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京召开了“钱老的航天岁月”座谈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有关领导,航天老领导、老专家和“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共20多人共同追思与钱老在一起的日子,深情缅怀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领路人。钱学森儿子钱永刚教授出席会议并代表家人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本刊特别开辟了纪念钱老的专栏,约请钱老的同窗、同事及学生撰文,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集大成得智慧-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成就与贡献》中,呈现了作为科学家和思想家的钱学森。他创建的系统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黄顺基教授与钱学森曾多次以通信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在科学研究上得到了钱学森的多次指导。以下内容是根据黄顺基教授访谈资料整理编辑而成。"在与钱学森的接触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钱学森关心的都是事关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主要从与钱学森的接触过程、钱学森的先进事迹、对钱学森的认识,以及钱学森对我的影响4个方面来谈谈。  相似文献   

10.
<正>王越院士在20世纪60年代与钱学森有过工作上的接触,并对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以下内容是根据王越院士的访谈录音整理编辑而成。20世纪60年代,我和钱学森接触过一段时间。1965-1967年的时候我曾任某型导弹预研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在西安的某设计所工作,当时是属于七机部的,而钱学森是七机部的副部长。那个时候钱学森作为领导,我有时向他汇报一些问题,和他有些接触。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1,(3):4-I0002
2011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4月19日,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座谈缅怀这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在追寻钱老光辉人生足迹的同时,畅谈继承钱老崇高精神,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中组部干部五局高选民局长、石军副局长、刘成旭副巡视员,国资委党建局刘汉滨局长、宣传局毛一翔副局长,  相似文献   

12.
《航天》2010,(10):42-47
钱振业:钱老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1957年,我毕业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因为我在北航学的是飞机设计专业,分配到五院以后才知道是搞导弹的。听钱老给我们讲的导弹课非常兴奋,也了解到钱老回国前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钱学森秘书、学术助手,涂元季跟随钱老20多年,除了学到很多科学知识外,最大的收获是学会如何做人。然而,钱老并没有把"如何做人"这几个字挂在嘴边,而是靠自身的行动时刻感染着身边的人。当然,钱老能有如此高的成就,与他从小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息息相关,尤其是他父亲对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忆钱老     
赵少奎 《航天》2009,(12):17-17
自1964年4月到1989年底,在25年间我一直在运载火箭研究院总体部从事导弹与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工4乍,有机会多次直接向钱学森同志汇报技术工作,聆听他的教诲。钱老学识渊博、思路开阔、对工作极端负责任、提携年轻人才的科学家风范,在我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薛滔 《航天》2012,(1):42-43
为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弘扬钱学森的教育思想,2011年12月4日,北京市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召开了“缅怀钱老光辉一生——青少年素质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正通常在人们认识当中都认为钱学森是力学家,中国导弹、航天的开创者,航天之父。但从钱学森全部科学成就与贡献来看,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钱老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从工程、技术、科学到哲学的不同层次上,在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层次的研究中,特别是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相互交叉、结合与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而钱老在这些方面的科学成就与贡献,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意义和影响可能更大也更深远。  相似文献   

17.
<正>孔祥言教授曾于1963-1964年期间接受钱学森的悉心指导。以下内容是孔祥言教授口述整理而成。投身祖国力学研究钱学森1955年回国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郭沫若请他组建力学所。1956年1月6日,力学所成立,钱学森任所长。同年9月13日,我到力学所报到,加入了钱学森具体负责的小组工作,从此开始与钱学森有了较长时间的接触。钱学森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诞辰110周年. 钱学森的一生是科学的一生、创新的一生和辉煌的一生.在长达70多年丰富多彩的科学生涯中,钱老建树了许多科学丰碑,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79年10月,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决定创办《宇航学报》,以反映我国宇航科学技术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和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任新民理事长亲自指导我们筹备创刊工作,钱学森名誉理事长撰写发刊祝词,他说:“宇航的第一阶段是航天,也就是在太阳系内部大约几十亿公里范围中活动。我认为航天技术是毛主席明确过的技术革命中的一项,与蒸气机、电力、原子能、以及电子计算机并列的一次技术革命。航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0月31日08时06分,享誉海内外的世界级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8岁。钱老的逝世是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