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5,(2):46-46
2004年12月24日,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成功试射了一枚机动式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这是该型号导弹的第4次试射。俄战略导弹部队新闻处当天在莫斯科向媒体宣布.试射导弹的弹头准确命中位于俄远东勘察加半岛库拉试验场上的预定目标。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观看导弹试射后说.  相似文献   

2.
正铁路机动发射是确保陆基战略导弹武器系统作战能力,应对高侦察力、高精度武器打击的有效方式之一。俄罗斯对战略导弹铁路机动发射系统开展过深入的系统工程研究,于苏联时期研制的SS-24战略导弹铁路机动发射系统"莫洛杰茨"成功投入作战部署,后由于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要求,而于2005年全部退役并销毁。2012年底,俄罗斯重启铁路机动系统的研制,由莫斯科热工技术研究所牵头研制新型铁  相似文献   

3.
小斗 《中国航天》1995,(12):34-36
俄罗斯战略部队的未来尽管存在预算问题,但俄罗斯的战略部队在1994年仍很活跃。1994年6月末,俄罗斯在一次大的核武器演习中进行了3次战略武器试射:从巴伦支海的一艘D3级核动力潜艇上发射了1枚潜射型弹道导弹;从普列谢茨克靶场发射了1枚SS-254刀(...  相似文献   

4.
雨丝 《航天》2014,(4):49-49
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宣布:俄军队将于2018年~2020年获得名为“萨尔玛特”的新型重型弹道导弹,用其取代洲际弹道导弹“撒旦”。由马卡耶夫国家导弹中心牵头相关单位合作研制的新型战略导弹综合体暂定名萨尔玛特。计划以俄罗斯工业目前有能力建造性能超过“军政长官”的现代化作战导弹系统的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为基础来研制和生产“萨尔玛特”导弹。  相似文献   

5.
<正>一国外空射运载火箭项目进展空基发射技术源于美、苏在20世纪70年代争霸背景下提出的反卫导弹、战略导弹空基发射设想,80年代后以相关技术成果为基础,开展了空射运载火箭的研制。1990年4月5日,美国成功发射了"飞马座"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为空射运载火箭技术开辟了新径。近年来,又开展了ALASA、"快速抵达""运载器一号""平流层发射系统"等新型空射运载火箭项目研究。俄罗  相似文献   

6.
正空基发射技术源于美、苏在上世纪70年代争霸背景下提出的反卫导弹、战略导弹空基发射设想。80年代后以相关技术成果为基础,美国开展了空射运载火箭的研制,1990年4月5日,成功发射了"飞马座"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为空射运载火箭技术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来,美国提出了"作战快速响应"(ORS)计划、商业航天计划、"空间增强军事作战效能计划"(SEEME),并相继开展了"快速到达"(QuickReach)、"运载器一号"、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战略导弹的生存能力和作战使用性能,美苏两国先后采用了加固地下发射井、车载机动发射、水下远程潜艇发射等综合技术途径。由于“陆基”或“海基”战略导弹在发射中采用冷发射技术,使导弹发射阵地得到简化,导弹环境大为改善,因此导弹武器在阵地  相似文献   

8.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司令表示,俄罗斯计划在2014年完成新型铁路机动发射系统的初步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突然发现渐行渐远的“死亡列车”似乎又慢慢回来了. 提到铁路机动发射系统,很多人都会想到被誉为“死亡列车”的前苏联SS-24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它是世界上唯一进行过实战部署的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2005年,俄罗斯宣布永久性拆除SS-24导弹系统,作为回报,美国让在发射井部署的MX导弹退役,曾经让人谈之色变的“死亡列车”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航天工业,从创建到现在已经历了整整三十年。在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三十年间,先后研制了多种战术,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二十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三号发射定点通信卫星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航天部第一研究院三十年来,通过多种战略武器和长征系列卫星运载火箭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简讯俄拟在申俄边境建发射场俄罗斯政府正在考虑在不能同哈萨克斯坦就拜科努尔发射场的使用问题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在靠近中俄边境的阿穆尔地区再建一座发射场。新发射场可能将建在俄战略导弹部队在斯沃博德内的18号驻地内,建造费用估计为6亿美元。目前俄哈双方正在准备...  相似文献   

11.
据法国防部1979年11月29日新闻通报宣布,法国新型战略导弹 M20、M4和 S3在79年7月成功地进行了三次发射试验。法国防部长确认:“这些试验表明法国正在服役和  相似文献   

12.
张晓岚 《上海航天》2005,22(5):18-18
据报道,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第一个装备了白杨-M公路机动导弹的团将在2006年执行战斗值勤任务。机动导弹系统包括发射装置和由机动作战指挥所各1个。导弹弹长21.5m,发射质量45t,弹体一级直径1.8m,二级直径1.55m,车载发射箱直径2m,长22m,装载导弹时质量约100t。该导弹可在行军途中发射,发射装置装于千斤顶上,并与地平线保持平行。发射前装有导弹的集装箱升至垂直位置,发射时顶盖打开,用火药蓄压器将箱内导弹弹出,之后一级主发动机启动。另外,导弹也能在驻军或技术维护期间在车库内发射,要求车库顶可作周向转动。  相似文献   

13.
宋丽芳  黄希 《中国航天》2007,(11):33-34
10月24日,长征3号甲火箭成功发射了嫦娥1号卫星,"嫦娥奔月"成功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现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  相似文献   

14.
俞杰 《中国航天》2001,(12):35-36
11月1日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成功地进行了一次RS-12M“白杨”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导弹从普列谢茨克国家航天试验基地发射升空,飞行7000多公里后,准确地命中了位于远东勘察加半岛试验基地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10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刚刚表示,俄罗斯决定不再反对美国就“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所进行的一系列拦截试验;11月3日美国副国务卿伯尔顿又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同抵达莫斯科,同俄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就导弹防御和削减核武器问题展开新一轮谈判,并为原定于11月13日的美俄首脑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美苏双方固体战略导弹机动发射和部署方面的若干问题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航天》2010,(10):38-41
鲍克明:第一次科技委会议确定三大原则 我记得第一次科技委员会研究了几个重大问题。 第一个就是我国战略导弹使用什么燃料问题。当时争论很大,一种主张用液氧和煤油,这在美国、苏联都有这样的。但是钱学森同志提出一定要用可储存的燃料,即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这种燃料可以预先加到战略导弹里面,储存相当长的时间,而不是在发射之前临时加注。后来科技委员会形成的决定,支持在我国洲际战略导弹上使用可储存燃料。  相似文献   

17.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新纪元,开启了我国迈向航天大国的新征程。今年的4月24日是东方红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弘扬航天精神,中国航天基金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发起"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请贵单位予以协助,现将事项函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论述了美苏两国战略导弹的三种发射方式,并简要地介绍了它们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三叉戟" 2导弹是美国第三代潜射弹道导弹,也是美国目前唯一在役的潜射弹道导弹型号,搭载于"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上。该型导弹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且于1989年首次试射成功后,连续百余次试射成功,展现了极高的可靠性。目前外界对该型导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技术水平发展方面的内容,尚未见对其试射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出于核威慑和部队作战能力检验等原因,美军常年实施潜射弹道导弹试射,已形成稳定的试射机制,因此系统梳理美国潜射弹道导弹的试射组织情况,总结其特点,可为我国构建潜射弹道导弹试射机制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航天控制》2000,18(2):80
“白杨-M”导弹系统是21世纪的武器,在战斗准备自动化程度、机动性、生存能力和杀伤效能方面它远远超出了前一代。这一导弹系统将决定俄罗斯未来战略导弹部队的概貌。“白杨-M”是采用固体燃料的三级洲际导弹系统,它属于第五代。在俄罗斯联邦总统签署命令之后,于1993年在现有的“白杨”导弹系统的基础上改进研制,到1994年12月,在米尔内进行了“白杨-M”的首次发射。由“莫斯科热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白杨-M”是第一种既可以井下发射也可以在自行式机动装置上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其弹头具有突破反导防御的能力。将来“白杨-M”导弹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