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叙述射频衰减计理保证方案(MAP)的数学模型及t检验和F检验方法。MAP是一种新的量值传递方法,中心实验室通过传递标准衰减器的传递,参加实验室用核查标准衰减器,使其参考标准测量过程不确定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2.
量块计量保证方案(MAP)是美国NIST近年来推行的一种科学的量值传递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量值传递方法,采用l检验和F检验对量值传递过程进行控制,并通过数据反馈对参加试验室进行综合考核,以确保量值传递的质量。介绍了在我国推广应用量块计量保证方案的实施情况,并进行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3.
功率传感器的校准因子直接影响功率测量的准确度,计量确认工作是保证功率量值传递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讨论了微波小功率标准装置在实验室进行计量确认时使用的一种方法。依据测量结果的计量兼容性的概念,结合小功率标准装置量值传递过程中的概率分布,向工程师给出了具体可量化的一种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美国标准局开展了一项新的最值传递服务,即计量保证方案(MAP)。该方案通过一个“传递标准”完成对参加 MAP 的各实验室测量系统的全面考核,并使之溯源到国家标准。MAP 的核心是通过各实验室内部使用的“核查标准”获得大量数据,建立测量过程参数,并在“传递标准”校准了实验室测量系统后的较长时间间隔内,经常测量“核查标准”,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其结果是否符合统计计量的要求,使测量过程处于连续的统计控制之中,从而保证测量的总不确定度的有效性,完成物理量值真正传递到现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对于保证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中计量单位统一、测量设备受控、测量数据准确具有重要作用。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依法逐步规范计量技术规范管理工作,统一计量技术规范代号,梳理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开展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保证了军工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工作的顺利实施。未来国防科技工业要加强计量技术规范全过程管理,制订极值、动态、特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计量技术规范,将适应军工量值传递需要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纳入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体系,修订和废止不满足量值传递需求的计量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93k集成电路测试系统校准原理与实现方法,讨论了校准过程中的量值传递关系;以HPP-MU为例,给出了量值传递的实现过程,并分析了93k校准原理与方法在确保量值准确、一致性上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具有携带方便、测量快速、准确度高等特点的自动测试/校准系统,并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实践证明,系统完全符合相关国军标的要求,保证了现场测试设备和其他通用设备量值传递的统一、准确可靠。同时该系统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电学测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为热流量值传递而研制的“标准辐射热源”。简述了“标准辐射热源”的原理和结构,给出了它的技术指标。误差分析表明该“标准辐射热源”输出的热流值误差不大于±3%。“热流”是个物理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单位是KW/M~2(或W/CM~2),用以描述研究对象的热状态。它广泛用于能源、燃烧、宇航等领域。为了测量热流的大小,我国各科研生产部门都根据各自的需要研制了各种类型的热流传感器供测量时使用。但是,计量部门没有热流量值的传递系统,不可能对各种热流传感器进行分度和检定,因而热流量值也不统一。为了解决各种热流传感器在量值上的统一问题,研制了一套“热流测量系统”,对各种热流传感器进行分度和检定以实现热流量值的统一。“标准辐射热源”是“热流测量系统”中热流标准值的输出装置,所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1.温度范围:900℃~2000℃(若石墨发热体经热解涂层处理后,最高温度可达3000℃); 2.控温精度:≤±2℃/10分钟;3.“靶子”两侧温度对称性:≤±2℃;4.黑度系数ε:0.99±0.005。测定技术指标的实验数据由表(1)和表(2)给出。黑度系数ε为计算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光纤光栅传感解调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应用,提出设计了一种光纤光栅解调仪校准传递件,传递件以F?P(法布里-珀罗,以下简称F?P)标准具为核心器件,利用LabVIEW开发环境设计编写波长扫描程序,配合以可调谐激光器与光功率计完成测量。所研制的标准传递件的测量不确定度2.4pm(k=2),其波长月稳定性在1.5pm。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武器系统研制的复杂性和测量参数的多样化,不断提高武器装备测量质量,本文根据武器系统研制特点提出了在型号产品研制初期开始融入可计量性的理念,在型号产品的方案、研制、生产、试验等阶段进行计量需求分析、提出计量方案和测量手段,将计量设计与型号产品设计有效结合,在型号研制过程中同时开展计量保证工作等实施方法。通过开展武器系统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计量保证工作提高型号产品的测量质量和水平,确保型号产品研制、生产、试验、交付全过程的量值统一、数据准确可靠。通过在某些型号中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改进提高了型号产品测量方法,为武器系统飞行试验的成功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计量标准的维护对量值传递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本系统最高交流电压计量标准,说明了维护方法及多年维护考核的结果,提出了计量标准的量值和计量标准量值的不确定度等与计量标准维护相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赋予被测量的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表明测量结果量值的可信程度。测量不确定度适用于各种准确度要求的各类科学技术与工程测量领域。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逐步深化,正如国际单位制单位已经与各种测量紧密结合并在全世界普遍使用一样,测量不确定度必将在测量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测量不确定度的推广应用是一项具体而又艰巨的技术基础工作,涉及领域多、技术难度大,应得到足够重视。本文综述了测量不确定度概念、发展动态、主要评定方法、推广应用的必要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计量工作通用要求中TUR不小于4:1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利用高值电阻器测量高精度数字源表中纳安、微安量级小电流的间接测量方法,通过对多个型号数字多用表输入阻抗的测量与影响分析,评定了小电流的测量不确定度,给出了三个能够满足计量要求的测量标准,通过试验10nA测量点的测量不确定度由7. 0×10~(-4)提高至2. 0×10~(-5),TUR提高了10倍~50倍,不仅满足了规范的要求,更是提高了纳安、微安量级电流参数的测量能力,保证了小电流参数量值的准确、一致。  相似文献   

14.
空间计量是保障地外空间的测量单位统一、测量量值准确可靠的技术和管理活动。本文对空间计量概念进行了全面描述,介绍了国内外在空间计量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取得的部分成果,并提出了空间计量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标准物质是进行量值传递、检定,校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或确定材料特性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应用范围很广的手段。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标准物质的校准系统及其质量保证方案,供采用标准物质或类似方法进行量值传递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计量器具的可靠性分析原则》技术规范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刘智敏起草,1991年3月4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1991年12月1日实施,现已颁布并出版发行。计量器具的可靠性是计量工作的一个基本问题,计量基准量值的复现、检定测试的开展、量值传递的进行,都靠计量器具来实现。计量器具若不可靠,则会对量值的准确一致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制定《计量器具可靠性分析原则》技术规范,保证计量器具的可靠,从而达到量值的准确可靠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国外化学计量中标准物质和量值传递的简况及计量方法和标准化学数据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光通信网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光纤时域反射计(OTDR)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其校准方法;在OTDR的诸多技术参数中只有位置/距离、损耗和中心波长具有计量溯源校准性质,目前对OTDR位置/距离、损耗/衰减的校准方法主要采用标准光纤法,中心波长的校准采用光谱仪直接测量。由于标准光纤法对OTDR的校准状况和实际应用状况相同,因此易于进行量值的传递和比对。文中详细阐述了标准光纤法校准OTDR的技术原理、测量标准设计和组成,给出了测量结果,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该测量标准自建立以来,已为国内多家单位近千台的OTDR提供了校准服务,标准的建立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作为一种国家标准量值的长期保存,标准量值产生器最好按照不同的物理原理构成,以便相互比对,长期监督,保持标准量值的准确性。为了与已建立的十厘米微波热噪声标准源(是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不锈钢波导的衰减常数来定度标准源)比对,我们建立了十厘米微波热噪声付标准源(是利用银波导的电阻率和电阻温度系数来定度标准源),并利用气体放电噪声源作为传递标准源,用同一辐射计对这两个标准源进行了相互比对。实验  相似文献   

20.
在光辐射计量中,陷阱探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探测技术,陷阱探测器是光辐射功率基准量值保持和传递的主要媒介。 InGaAs 陷阱探测器常被作为(900~1700)nm 波段光辐射计量的传递标准。本文基于陷阱探测技术,针对近红外波段量值传递的需求,研制了 InGaAs 陷阱探测器,并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1064nm处绝对光谱响应率为0.7098A/ W,测量不确定度达到0.1%,在(0.1~3) mW 内,其非线性指标优于0.99993,1h 测试非稳定性为0.00495%,空间非均匀性达到0.05%,满足作为传递标准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