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航空》2006,103(8):68-69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德”为最高追求.以延年益寿、飞身成仙为目的.与儒教、佛教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三教格局。纵观道教的发展.其教义信仰.修持方术,制度仪式.都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点.道教曾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音乐、艺术、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道德规范以及统治方略、军事思想、民俗生活等方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根  相似文献   

2.
《西南航空》2006,(8):108-108
开幕式暨大型文艺演出大型文艺演出以道教文化中舞蹈.武术、音乐等基本元素为基础.编创为中国第一台道教文化精品演艺剧目。时间:2006年8月24日晚地点:青羊宫道观二仙庵广场成都·道教文化国际论坛80名海内外学术界、道教界、文艺界、音乐界房地产界和中医药界等知名人士参加.讨论“道教文化与和谐成都”.“成都道教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利用”.“道教文化与成都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3.
邹笠 《西南航空》2006,103(8):100-101
川人生活——太极城里的悠游之乐四川大邑县的鹤鸣山乃道教的发源地.而四川都江堰市的青城山则是道教的发祥地.近水楼台先得月.蜀中大地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道教的乐土。这里不仅有道教圣地青城山.青羊宫……也浸润在浓郁的道文化中。道教是一种崇尚自然.追求心灵愉悦的宗教.其核心就是用最简单的东西.给人们带来最真实的快乐。千百年来.追求逍遥快活.任性自在的道家文化已融入当地人的血液.  相似文献   

4.
李合春 《西南航空》2006,103(8):50-52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抵全在道教”。作为中国固有的宗教——道教.在其长期以来所构造的体系中.不乏对和谐思想的阐述.这些智慧的语言在当代仍对我们有深刻的启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无疑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道教强调人与自然万物同生共运的浑然一体.强调生态系统的自然、和谐,生命和健康.反映道、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故老子在《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乃  相似文献   

5.
刊首语     
《西南航空》2010,(10):8-8
9月16号,第三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在青城山隆重开幕。此届道教文化节以自然、生命、和谐发展为主题.成都是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主办方也特别强调了这次盛会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活动的成功也充分展示道教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成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吴洪涛樊明亮  肖子奇 《西南航空》2006,105(10):50-52,54,56,58
第二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于2006年8月24日-29日在成都隆重举行.文化节以“自然.生命.和谐,发展”为主题.主会场设在成都青羊宫道观.分会场设在都江堰青城山、大邑鹤鸣山、新津老君山、彭州阳平观。致力于构建道教文化展示平台.打造道教文化展示体系的第二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在文化节期间推出了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的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7.
余茂智 《西南航空》2010,(10):30-32,34,36,38,40,42,44,46
“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弘佛法,探本上青城。”正宗的中国武术.必定是以中国本土文化为主体支撑的产物.而最能代表中国本土文化的当然是道教,所以,自东汉以来的二千年间,作为中国道教发源地的青城山,不仅道观林立,源远流长地传承着华夏传统的礼乐文明;同时.在那些空翠四合的山麓、幽谷,千百年来也是剑光拳影,名侠辈出。  相似文献   

8.
明亮  小浪  刘刚 《西南航空》2004,(4):74-75
2004年6月.中国(成都)道教化节的分会场青羊宫,在道教享有神圣地位的法印首次公开亮相.一起首次展出的还有道教的画像。这些都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土生导师李远国教授的私人收藏品。  相似文献   

9.
《西南航空》2006,103(8):90-92,94
老君山位于成都平原新津县城南.属邛崃山脉的长秋山麓北端.前有卧牛山.后有轩黄台.左有送子山.右有插旗山。山色俊秀.气郁葱葱.宛如众山拱卫下的巍巍巨人。老君山道教文化内涵源远流长。老君山历史上还曾有另外两个名字.稠粳山和天社山。三个名字都有道教典故.稠粳山是因为传说中这座山古时盛产一种仙草.黄帝常食此草.有助修炼.命为神草.芝草.后老君夜观天象.命名为稠粳草。汉安二年.道教教祖张道陵在此山创建二十四治中中八治第四治.以草为名;称“稠粳  相似文献   

10.
2010年9月16日——9月19日,第三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在都江堰青城山隆重举办.这是“5.12地震”以来成都举办的首届道教文化节。本次道教文化节以“自然·生命·和谐·发展”为主题.以道教文化关爱生命内涵为主线,感怀生命,感恩世界.全面呈现成都.  相似文献   

11.
《西南航空》2006,103(8):58-59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因此在中国饮食文化和岁时节令的宜忌上.都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在饮食理论方面.道教主张饮食应重视阴阳调和.荤素平衡.饮食有节的观念.自古以来便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与应用。道教起源道家学说.所以道教饮食深受道家学说的影响。道家认为人是禀天地之气而生.所以应“先除欲以养精.后禁食以存命”.在日常饮食中禁食鱼羊荤腥及辛辣刺激之食物.以素食为主.并尽量地少食粮食等.以免使人的先天元气变得混  相似文献   

12.
道润天府     
《西南航空》2013,(7):6-6
四川大邑县的鹤鸣山乃道教的发源地,而四川都江堰市的青城山则是道教的发祥地,近水楼台先得月,蜀中大地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道教的沃土。这里不仅有道教圣地青城山,青羊宫……事实上,在漫漫的浸染中,天府之国已成为一座道风习习的道场。道教是一种崇尚自然、追求心灵愉悦的宗教,其核心就是用最简单的东西,给人们带来最真实的快  相似文献   

13.
彭彤 《西南航空》2006,103(8):96-99
阳平观位于今彭州市新兴镇光辉村.地处该镇阳平山上.这个因山而名的道观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曾占据显赫的地位,居道教二十四治之首.被誉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据史籍载,东汉顺帝年间.张陵博通五经.潜心研“道”.闻巴蜀地区巫风盛行.民风纯朴易于教化.便入川布道。初居阳平山.并以为据点创“五斗米道”。其教一经建立便迅速发展,“民夷倍向”,“翁然奉之以为师.弟子至万户”.  相似文献   

14.
道化西蜀     
《西南航空》2013,(7):36-38,40,42
早在东汉时期,道教先师张陵入蜀修炼,在成都大邑鹤鸣山创立了世界几大宗教中惟一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之后又在青城山设坛传教,道化西蜀。如果说成都大邑的鹤鸣山是道教思想的发源地的话,那么青城山则为道教的光大发祥之地。两山同属邛崃山脉的支脉,仿佛一鸟之两翼,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期,二者缺一不可地肩负起道教诞生与弘扬的重担。  相似文献   

15.
余茂智  樊明亮  张晓峰 《西南航空》2013,(7):34-38,40,42
巴山蜀水,雄奇秀丽;巴蜀文化,灿烂多彩。从《山海经》到《淮南子》,从老子到庄子,道教吸收了古代中国包括星相家、医方家、谶纬家等对自然、社会与人的思维成果。巴蜀文化是其发展的重要源头。反过来说,作为道教思想的发源之地,道教文化对蜀地的影响更是深远——在这片广袤的风土大地上,至今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仙传  相似文献   

16.
尹志华 《西南航空》2006,103(8):44-45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既需要依赖科技进步.以显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也需要大力建设节约文化和节约文明.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使节约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  相似文献   

17.
刊首语     
《西南航空》2006,(8):22-22
八月份这期《西南航空》杂志的特稿栏目,为您呈上的是中国道教文化专题。四川是道教发源地,道教文化资源积累雄厚,在海内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青城山、鹤鸣山、青羊宫、以及阳平治、老君山等在历史上都享有盛名。若以成都鹤鸣山—青羊宫—青城山为线,则可以显示出道教史上的发源地、重要的传播地以及修行地。2004年首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的盛况,已经展示出道教文化的无穷魅力。2006年8月24日-29日,由中国道教协会、四川省道教协会、成都市道教协会主办、青羊宫道观、青城山道教协会、大邑县道教协会、新津县道教协会、彭州市道教协会、四川大学  相似文献   

18.
刊首语     
《西南航空》2006,106(11):18-18
春戏桃花夏观荷.秋赏菊花冬品梅.一年又一年.大自然重复着如此的美丽.于是.我们总相信.花凋了会再开.是啊.花凋了会再开.那岁月流走了还会再回来吗?岁月慢慢地流淌着.如此的悄无生息.如此的了无痕迹.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它又如此的实在.实在得让人觉得它的残酷.它残酷得可以剥夺掉曾经的繁荣.让繁荣走向衰微,直至灭亡.想来真是让人颓废.我们还能留住什么呢?而实际上.我们正努力地留住些什么!“它们或许偏处一隅鲜为人知,或许因传载人群的衰落而难以为继.或许因环境的变迁而举步维艰.总之.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维持文化多元性的区域传统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尽管它们曾经绽出那么灿烂的文明之花.并一度在人类的精神殿堂中占据显位.”本期特刊《触摸文化的脉络——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选粹》让我们在文图的带领下.走进这些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中.去感受它们荣耀.并为它们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家思想、儒家伦理纲常、墨家思想、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谶纬之学、古代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黄老思想的吸纳,而且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学术思想、科学技术、政治、道德伦理、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卿希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研究所博导)  相似文献   

20.
我与道教     
Seth Lefkowitz 《西南航空》2006,103(8):104-106
到2006年.我已历18载学习传统中医。通过在美国和中国的学习.我已于2003年获得了中国河南大学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在中国的数次旅行中.我来到青城山并沉浸于这座被誉为道教发源地名山的壮丽与秀美之中。就在这里的道观中.我遇到我的道教师傅张明心.她无私地开始教授我一些基础知识.并引导我最终树立自己生活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