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12月11日凌晨,我国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首发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风云四号不仅是我国风云卫星中最先进的一颗星,也代表着世界同类卫星最高水平。可以说,在气象卫星领域,风云四号使我国向航天强国跃进了一步。将四项蕴含全球顶尖技术的关键载荷集于一身的风云四号,在提高我国气象监测、防灾减灾能力的同时,也为东半球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决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风云四号卫星将于12月中旬择机发射。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是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发星。该星通过获取地球表面和云的多光谱、高精度、定量观测数据和图像,能够有效  相似文献   

3.
<正>新闻:4月23日,在国防科工局、中国气象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高分卫星气象行业应用研讨会暨风云五号气象卫星需求论证启动会上,我国新一代低轨气象卫星风云五号启动了需求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2月11日0点11分,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的首发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2月17日下午,卫星定点成功。风云四号卫星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跨越,将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大气、云层和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2004年10月19日9时20分,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1月22日23点24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刺破夜幕,将我国第四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4星送入太空。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天链一号04星是我国第四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与天链一号01星、02星、03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  相似文献   

7.
太空新航线     
风云三号A星投入业务试运行2008年11月18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了风云三号A星及地面应用系统投入业务试运行启动仪式。风云三号A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研制,是"十五"期间我国民用航天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研制难度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一颗对地观测卫星,该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全球对地观测业务卫星序列。  相似文献   

8.
《太空探索》2005,(1):46
这张由机遇号拍摄的位于“耐力撞击坑”上空的云层照片告诉我们,我们的近邻——火星也同样有着天气变化.在地球上,这样的云通常被称作“卷云”或“马尾云”。  相似文献   

9.
<正>11月7日上午11时27分22秒,于11月5日成功发射的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二颗试验应用卫星风云三号02星经过卫星姿态稳定度等调整,在绕行地球33圈后,打开了星上第一个遥感仪器——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的可见光通道,成功进行了对地观测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0.
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和海洋一号A卫星在轨交付暨风云三号卫星合同、海洋一号B星协议签字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装备部分别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进行了风云一号D卫星和海洋一号A卫星交付签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与中国气象局签订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研制合同,与中国国家海洋局签订了海洋一号B卫星启动协议。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件大喜事,对此卫星研制和地面应用系统的几位总设计师别有一番感慨。  相似文献   

11.
宗合 《太空探索》2003,(2):24-25
北京时间1月5日19时16分,跨越两年时空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在由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_北京时间1月5日傍晚,神舟四号在绕地球飞行108圈后飞临大西洋上空。等待已久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向它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分离,制动发动机点火,飞船返回舱踏上了“回家”的旅途。进入距地面80千米的大气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于7月25日23点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次发射成功后,天链一号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此举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13.
<正>3月31日23时5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呼啸着划破夜空,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一刻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颗星正式开启征程。中继卫星主要是服务于航天器的卫星。通俗地讲,中继卫星就是一个位于36000公里上空的数据中转站,可以"居高临下"观测在中低轨道运行的  相似文献   

14.
<正>千呼万唤始出来。3月30日夜晚,中国首辆"太空摆渡车"——远征一号上面级"发车",经过近6个小时的"车程",将"乘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直接送达工作地点——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上面级是一种具有自主独立性的飞行器,由基础级运载器发射进入准地球轨道或地球轨道,能够依靠自身动力进一步将有效载荷送入预定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1月28日,NASA向"旅行者1"号发送了一束电波,启动其备用推进设备。在指令发出19小时35分之后,结果传回地面:"备用推进设备启动成功,现在一切运行正常。""旅行者1"号靠一种被称为"推进器"的小型设备进行定位,以与地球通信。这些推进器发出微小的脉冲旋转飞船,使其天线指向地球。"旅行者1"号项目团队最近激活的就是一套四个备用推进器,它们自1980年以来一直处于休眠状态。这些推进器在37年后仍能正常使用,将使"旅行者1"号  相似文献   

16.
正1991年2月14日,除夕。我国第二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B星在9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运行,经过地球极区和南大西洋上空的带电粒子密集区时,因受空间高能粒子轰击,星上计算机工作紊乱,卫星姿态失控。若不及时抢救,曾向地面源源不断发送高质量气象云图资料的它,将会变成一颗"死星",落成太空多余物。没有烟花,没有春晚,没有团圆饭。风云卫星战线上每一个人的心都为天上的卫星紧紧揪着。  相似文献   

17.
<正>1月3日,透过嫦娥四号探测器相机的镜头,人们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月球背部的模样。当天10时26分,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嫦娥四号"着陆的全过程牵动人心。上午9时许,"嫦娥四号"从月球正面上空出发,一路掠过"阿波罗""勘  相似文献   

18.
《太空探索》1995,(2):26-27
1990年10月6日,航天飞机“发现者”号将“尤利西斯”太阳探测器发送上天。1994年10月6日,“尤利西斯”飞越太阳南极区上空,俯瞰前人从未见到的太阳极区景观。它在轨道上,边飞行,边考察,每天以6千万字节的速度向地球发送信息。1995年2月,它穿越黄道面。将在6~9月,飞临太阳北极区上空,探  相似文献   

19.
易林 《太空探索》2010,(8):34-38
<正>6月13日,日本宇宙探索局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再入大气层,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麦拉附近的沙漠地带,时隔7年后回归地球。期间,多灾多难,百折不挠,"隼鸟"由此也博得"不死鸟"的尊称。游子"隼鸟"归巢澳大利亚当地时间6月13日20时21分(北京时间18时51分)左右,耗资2亿美元的"隼鸟"号探测器主体在地球上空4万千米处与密封舱分离,当地时间23时20分左右,探测器以每秒约12千米的速  相似文献   

20.
罗斯 《太空探索》2014,(4):24-26
<正>2月19日,欧空局宣布,其科学计划委员会当天把"柏拉图"空间望远镜(PLATO,由"行星凌日与恒星振荡"英文缩写而来)选定为该局"2年宇宙愿景"计划中的第三项中期科学任务。"柏拉图"望远镜将于2024年由俄制"联盟"号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前往距地球150万千米的太阳与地球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L点,开始一项为期6年的行星猎手任务——从众多恒星中搜寻类太阳系恒星系统,并在其中搜寻类地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