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用于卫星入轨段测控的箭载天基测控中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卫星入轨段关键遥测参数下传和遥控指令上传的需求,设计了一种用于卫星入轨段测控的中继系统,方案主要基于火箭现成天基测控终端和卫星现成测控设备。介绍了中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研究了天基测控相控阵天线波束指向算法,设计了一种卫星遥测、遥控信号中继功能的地面测试系统。该箭载中继系统在快舟一号甲火箭上完成了两次飞行试验验证,两次飞行试验中继转发的卫星遥测数据完整,箭载卫星通信终端接收用户卫星遥测数据的载噪比大于20dB;地面测控中心接收天基遥测返向信号比特信噪比相对接收门限有3dB以上的余量。试验表明,该箭载天基测控中继系统通信链路余量充足,工作可靠,相比通过地面测控资源保障或卫星自身使用天基测控可节省一半以上成本。  相似文献   

2.
江山 《太空探索》2014,(6):13-13
<正>4月28日,俄罗斯"质子"M/和风M型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俄本国"射线"5V数据中继卫星和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星"3通信卫星。卫星被直接送入地球同步轨道。两颗卫星均由俄信息卫星系统-列舍特淫夫公司建造。"射线"5V采用‘‘快讯"1000A平台,发射质量1148千克,设有8路Ku和S波段工作转发器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2月13日,俄罗斯"质子"M/"和风"M型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鱼叉"2军事数据中继卫星,代号"宇宙"2513。"鱼叉"系列用于接替俄"急流"军事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中的"喷泉"系列卫星,由信息卫星系统(ISS)-列舍特涅夫公司建造,估计发射质量2.4吨,采用静地轨道,用于向地面站中继侦察卫星所获数据,作用类似于美国国  相似文献   

4.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2,(12):20-23
质子号发射俄两颗卫星11月3日,俄罗斯质子M/和风M型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俄政府的"射线"5B数据中继卫星和俄气空间系统公司的"亚马尔"300K通信卫星。卫星被送入近静地轨道。这是质子号火箭8月份发射失败后的第二次发射,属俄政府发射任务。"亚马尔"300K由信息卫星系统(ISS)-列舍特涅夫公司采用"快讯"1000N平台建造,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于5月底从拜科努尔用天顶号火箭发射了俄罗斯的地球资源卫星,星上搭载有普通多频谱成像有效载荷、德国OHB系统公司生产的Safir-R(情报中继卫星)数据中继组件。后者用于各种中继任务,其中包括由遥测台站提供的环境数据传输、全球搜索与营救应急信息传输、动物跟踪/野生动植物研究、货物跟踪。将Safir-R数据中继组件搭载在俄罗斯地球资源卫星上,OHB系统公司将为此支付20万德国马克(11.6万美元)。第2个Safir组件将搭载在下一颗地球资源卫星上,卫星将采用另一条独立的轨道。德国打算将6个Sa…  相似文献   

6.
美国起搏器系统公司利用卫星遥测遥控技术,更通俗地说是用航宇局向卫星发送编码信息或者接收来自卫星的数据的技术,研制了双向通信心脏起搏器。有了它,医生可以不用外科手术即可给已植入病人体内的起搏器重新编制程序。1979年投放市场的这种新型心脏起搏器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植入病人体内的起搏器,另一个则是供医生用的装有程序器和数据打印机的检测仪。病人只需把一个通信头放在胸外,医生通过此通信头传回的无线电遥测信号就能建立同植入  相似文献   

7.
美国将卫星医疗系统用于军事领域为使后方医学专家能帮助战地医生就地进行医疗诊断,美国陆军正试验利用卫星把病人的X-射线图片和其他一些医疗信息从索马里传回美国本土。索马里蒙高的蔗第86后方医院的医生,可以使用数字化照像机为病人照像,并即刻通过海事卫星将图...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典型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通信链路;给出了这些系统在用的和计划使用的无线电频谱;讨论了影响数据中继卫星频段选择的因素。为了防止其他中继卫星系统对一个中继卫星系统的有害干扰,可以使用如频率错开、极化分辨、经度分离,甚至采用伪码分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继卫星支持海量航天器在轨测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低轨的卫星在轨测控主要基于地面测控设备,当管理的在轨卫星数量持续增加时,需要不断地建设新的测控站或增加测控设备,同时由于地球遮挡限制,一个地面测控站的测控范围只占一颗卫星运行弧段的很小部分,集中在国内建设的地面测控站无法解决轨道全弧段覆盖难题。地球静止中继卫星系统的高覆盖特性和多址服务能力为近地卫星在轨测控提供了空间和频域的多重复用能力,文章从中继链路性能、多目标服务项目、多目标服务能力、覆盖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3颗具有多址能力的中继卫星就能管理中国目前在轨的和今后一段时间发射的所有近地卫星,这将显著降低在轨卫星对地面测控设备的需求。同时,中继多址测控服务模式可以克服现有在轨卫星管理时间域集中和应急能力差的缺陷,为卫星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手段,满足不同在轨卫星管理和使用要求,大幅提升在轨卫星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星间链路天线驱动机构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星间链路天线驱动机构由于机构负载的特殊性,负载能力、驱动性能、刚度、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与其他航天器的双轴驱动机构有很大的区别.介绍了美国第一代中继卫星TDRS、日本试验中继卫星COMETS、欧洲试验中继卫星ARTEMIS、俄罗斯中继卫星LOUTCH的星间链路天线驱动机构的详细设计指标及设计方案,并加以总结和比对,为研制中继卫星天线驱动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继测控终端小型化和高增益、宽波束天线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中国后续 中继卫星将具备S频段多址服务能力, 使得依靠中继卫星系统实现航天器飞行 测控和所有在轨卫星的日常管理成为可能. 通过分析中继测控支持中/低轨 道卫星在轨测控的能力、优势和基于中继测控实现卫星发射弹道优化策略, 提出了定向天线中继终端应急测控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 中继卫星系统能够为航天器飞行任务从发射、入轨到在轨管理提供测控服务, 特别是基于多址 服务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从数量上完全满足中国在轨卫星的测控需求, 测控效率和应急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2.
<正>3月31日,俄罗斯"呼啸"KM型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信使"M11~M13民用通信卫星和一颗军事卫星。"信使"M11~M13是"信使"D1M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第11~13颗卫星,由信息卫星系统(ISS)-列舍特涅夫公司研制。该系统拟由12颗卫星构成星座,用于俄偏远地区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为存储-转发式系统。"信使"M卫星采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卫星导航设备制造商天宝公司和俄罗斯空间系统联合股份公司正在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以向俄罗斯和其它独联体国家推销导航定位产品。称为俄罗斯导航地面设备公司的这家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独立完善的航天体系,提高对航天器的轨道覆盖和测控能力,解决载人航天的实时通信,以及增强中低轨道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效果及效率,欧空局和日本紧随美国和俄罗斯,积极发展自己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经过10多年的努力,日本于2002年9月13日发射了它的第1颗“数据中继试验卫星”(DRTS-1),为其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ADEOS-2)提供数据中继服务。而欧空局虽然早于日本在2001年7月12日发射了“阿蒂米斯”(Artemis)数据中继卫星,但却因阿里安-5火箭上面级发生故障将其置入了一条错误的椭圆轨道。经过欧空局地面控制中心18个月的挽…  相似文献   

15.
王景泉 《国际太空》1997,(10):25-26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以其较大覆盖转发地球站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跟踪测控信号,并对中、低轨道航天器发回地面的数据。图像、话音等信息,进行实时、连续中继等优势,逐渐成为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重要的项目。美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早已组网运行,并在发展后续系统;欧空局和日本在这种卫星的发展上以其新思路和技术途径,大有后来居上之趋势。近年各有关国家的数据中继卫星都在研制中,但美国军用数据中继卫星发射了第二代的第一颗(SDS-2),这是一种大椭圆“闪电型”轨道卫星,用于KH系列成像侦察等卫星中继数据。1989年和1992年发…  相似文献   

16.
正俄罗斯于2017年5月25日使用联盟-2.1b火箭成功发射第二颗"集成空间系统"(EKS)系列导弹预警卫星,也称为"冻土"(Tundra)卫星。集成空间系统-2卫星与2015年底发射的集成空间系统-1卫星均部署在大椭圆轨道,增强了俄罗斯的弹道导弹预警能力。目前,俄罗斯官方没有公布"冻土"导弹预警卫星的性能指标,本文根据俄罗斯航天网等媒体的报道,初步梳理俄罗斯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的发展情况和性能。  相似文献   

17.
博引 《国际太空》2011,(1):1-11
在当今社会,60%的信息都与时间和定位有关,拥有自主的时间和定位系统,不仅事关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也关系到其影响力和统治力。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研制或应用导航卫星。目前,除了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卫星以外,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最有实力。GLONASS由俄罗斯单独研发部署,这一系统至少需要18颗卫星才能为俄罗斯全境提供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如要提供全球服务,则需要24颗卫星在轨工作。然而,就在俄罗斯即将完成新一轮24颗GLONASS导航卫星部署之际,却因火箭故障使原计划严重受挫。  相似文献   

18.
<正>3月31日23时5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呼啸着划破夜空,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一刻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颗星正式开启征程。中继卫星主要是服务于航天器的卫星。通俗地讲,中继卫星就是一个位于36000公里上空的数据中转站,可以"居高临下"观测在中低轨道运行的  相似文献   

19.
数据收集系统是利用人造卫星中继地球环境资料的一种无线电遥测系统。近地卫星(如美国的陆地卫星、泰罗斯-N气象卫星)所属的数据收集系统一般都采取随机取数的方法。在这类系统设计中,电文碰撞规律是涉及到系统容量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古典概率的基础上,经适当修改,得到符合计算机模拟结果的理论公式。并提供针对不同系统方案的电文碰撞概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第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卫星目前正在TRW公司进行测试,准备在明年一月用航天飞机发射。第二颗卫星正在装配,预定在明年年中发射。这种大数据率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是用在地面用户和其它轨道飞行器之间传输数据的轨道中继系统,该系统包括东、西两颗卫星,两星的定点位置相距130°。第一颗星早已装配完毕,并经过测试和部分验收,后来接到进行修改的要求。这些更改包括:为适应从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