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6月5日—9日,全球千余名专家学者汇聚北京,参加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这次会议,聚焦人类航天探索事业,研讨月球、小行星、火星探索,以及空间探测科学目的与基础设施、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国际合作等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  相似文献   

2.
1 报告出台背景 2006年,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开始讨论全球合作探索太空的问题.2007年5月,联合发布了合作探索太空的顶层战略——《全球探索战略:合作框架》,随后成立“国际空间探索协调组”.2011年9月,该协调组联合其中12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中国和澳大利亚除外),发布第一版《全球探索路线图》,规划了未来25年通过国际合作探索月球、小行星以及火星的目标、路径与方案等.  相似文献   

3.
太空新航线     
<正>俄立法委员会批准俄古航天合作协议俄罗斯政府网站称,俄政府将审议关于批准俄罗斯与古巴政府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合作协议的法律草案。俄政府立法委员会已批准了由外交部和联邦航天局提交的这份文件。俄古间该协议将会为两国在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领域开展互利合作奠定组织和法律基础。俄内阁称,协议符合俄利益,包括需在古巴设置格罗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差分校正与监测系统场站。协议确立了在航天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航天国际合作正逐步成为各国加快本国和全球航天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航天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因素。我国在航天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如参与联合国外空事务、签署广泛的多双边协议、大力发展宇航产品进出口贸易,开展活跃的航天领域学术交流活动等,也面临诸多挑战。研究航天国际合作相关国际法规范,提出我国航天国际合作的立法需求,更好地规范和保障中国航天国际合作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7年6月5-9日,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国家航天局指导,国际宇航联合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主办,同时获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及中国航天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本次大会主题为"分享与合作",旨在加强国际航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航天技术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会共吸引了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6.
正月球作为地球的近邻,是开展深空探索的首选目标。俄罗斯一直将月球探测作为其下一步发展重点,并将载人登月作为其空间探索的中长期目标。基于重塑大国形象和重振航天强国雄风的战略需要,俄罗斯强调要全面提高载人航天技术的竞争力,以取得在深空探索领域的领先地位。为顺应全球航天发展形势,巩固载人航天领先地位,俄罗斯在近期出台的一系列航天发展规划中,明确将载人登月作为发展重点,同时不断推进相关的重大系统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强载人登月核心能力建设。此外,通过开展国际合作,确保航天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范嵬娜  夏辉 《国际太空》2012,(10):10-18
2012年5月,全球空间探索大会(GLEX)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世界各国或地区的航天机构高级官员及探索部门的主管,政府、工业界、学术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派出两人参会。这次会议在《全球探索路线图》第一版修改过程中召开,是各参与国或地区政府机构、学术界及产业界共同研讨、协调的好机会,是国际合作空间探索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全球商业航天进入大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更加关注本国航天的产业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日本位居全球航天发展的第二梯队,自2017年发布《航天产业发展愿景2030》以来,日益重视航天产业化发展,关注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的"实用"项目。国际合作是日本基于国情所采取的航天发展重要策略之一,参与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6月6日,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GLEX)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上千名世界航天精英齐聚北京,围绕航天热点议题,探讨太空探索未来发展方向。6月8日,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办了以"中国小卫星的发展与展望"为主题的全球网络论坛,吸引了国内外航天机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共计3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美国太空领域国际合作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双边、多边合作不断加深,构建了庞大的太空力量联盟,对全球航天形势形成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梳理了美国近年来太空领域国际合作基本情况,总结了美国太空国际合作的特点规律,分析了美国开展太空国际合作的目的,提出了对我国航天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2月2日,国际空间探索协调小组(ISECG)发布了《全球探索路线图》(第三版)(GER)。新版路线图重申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4家航天机构的共同愿景,即以火星探索作为共同目标,拓展人类在太阳系的活动范围。人类对于空间探索的兴趣与日俱增,因此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各机构的共同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新版路线图强调了月球探索对于火星探索的重要性,建议各国航天机构在取得本国及共同进展的同时,不断完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商业航天时代,卫星应用和服务贸易将引领航天经济创新发展,形成新的资源、新的市场、新的业态、新的生活方式。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和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利用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召开的机会,于5月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第三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诚挚地邀请您出席本届会议,共同推动商业航天国际合作。本届会议主题为"共享天基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动荡的一年里,全球政府航天预算连续第5年保持增长态势,创造了自2009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年度增长率。根据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2020年发布的两份研究报告—《空间探索前景(第二版)》和《2020年政府航天计划》显示,全球政府航天支出在2010-2015年经历了一段低迷时期并在2015年恢复增长之后,在2020年达到了创纪录的高点,预算总计825.9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0%;而在最为瞩目的空间探索(载人航天和空间科学与探测)领域,全球政府投资总额达200多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选用这一主题,旨在所有参与空间周活动的国家对太空探索和太空应用这两大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强调人类在这些活动中要开展全球合作,从而达到开发太空、造福人类的目的。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10月4~10日我国都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一系列的航天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举办空间周活动的目的是大力宣传空间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兴趣,普及航天知识,促进国发经济发展。2003年世界空间周主题 太空:地球之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正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和写入联合国宪章的"敌国",在从事航天这种具有较高敏感性的事业时,是非常审慎的,也受到国际社会的严格监督。因此日本的航天项目几乎都有着国际合作的背景。当然,这种国际合作是不均衡的,合作对象主要是美国及其盟友。美日空间探索合作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美国与苏联展开太空竞赛,双方都花费巨资开发大型航天项目。其中美国将人送上了月球,苏联则开发了长期在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太空》紧密配合中国航天器、运载器的研制情况,采用广泛报道与专题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深入地刊登航天领域的七大方面最新科技信息。·中国航天的最新科技成果·世界各国的新航天政策、计划和规划·全球航天未来发展趋势·国外各类新型航天器·航天领域采用的新技术、新设计和新方法·国际卫星及其应用市场和卫星发射市场·新型运载火箭及其地面设施本刊设有群星闪烁、载人航天、空间探索、军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杂志1993年3月15日出版的一期专刊对未来五年全球航空航天及国防工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评述和展望,现将有关欧空局、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主要航天国家的航天经费摘录如下。欧洲航天活动在未来五年中将继续得到稳定发展,几项新的军事、科学和载人航天计划已经确定下来,与俄罗斯合作的一些新计划将是未  相似文献   

18.
王丽君 《国际太空》2014,(10):56-57
由美国国会授权、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撰写的题为《探索之路—美国载人空间探索计划的理由和方式》的报告于2014年6月4日发布。这份285页的报告由美国众多领域的专家历时18个月、耗资320万美元撰写而成。报告就载人航天的理由和价值、载人空间探索的目标、载人航天国际合作、可持续的载人航天探索计划及途径等主题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9.
正5月30日,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和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在北京共同举办"第三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暨微小卫星商业化论坛"。来自国内外航天企业、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外国驻华机构、商协会"、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及泛区域的代表等300余人出席会议。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大会以"共享天基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主题,围绕商业航天与国  相似文献   

20.
<正>《国际太空》紧密配合中国航天器、运载器的研制情况,采用广泛报道与专题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深入地刊登航天领域的七大方面最新科技信息。·中国航天的最新科技成果·世界各国的新航天政策、计划和规划·全球航天未来发展趋势·国外各类新型航天器·航天领域采用的新技术、新设计和新方法·国际卫星及其应用市场和卫星发射市场·新型运载火箭及其地面设施本刊设有群星闪烁、载人航天、空间探索、军事世界、本期视点、宇航巡礼、热点焦点、技术沙龙、科普园地、会议传真和航天档案等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