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分析介绍了AMT环境下质量控制的新特点及其主要的理论与方法,其中包括统计过程控制(SPC)、统计过程诊断(SPD)、统计过程调整(SPA)、质量方法论、集成质量系统(IQS)、面向质量的设计(DFQ)、虚拟环境下的质量保证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栅位移传感器和压电石英力传感器 ,建立了热膨胀位移和动态电极压力点焊质量微机监控系统 ,并对这两种监控方法的控制原理、控制性能和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此类单参数质量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点焊过程质量监控 ,并具有自适应特性 ,可用于构造多参数点焊质量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
基于关键特性的质量控制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下层关键特性进行监控,间接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在装配误差积累传递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装配关键特性定性分析和定量识别方法,再结合统计过程控制理论,开发了关键特性识别与控制系统软件.该软件在某型号飞机应急门装配应用中,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关键特性,并有效地进行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4.
秦利  闫莉莉  刘福才  梁波 《航空学报》2018,39(10):422070-422070
模块更换方式在轨加注任务面向不同类型的多个待加注目标与推进剂模块,过程中涉及航天器对接与分离、推进剂模块拆卸与组装等多种操作,研发时需要考虑系统中质量特性变化复杂,以及地面验证中存在的全周期、遍历性的任务级微重力模拟试验难以实现的问题。首先,针对地面调试良好时在轨加注空间操作臂系统可能被掩盖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了一定参数范围下,任务执行过程中负载和基座质量特性变化对空间操作臂动力学特性和控制性能的影响。随后为实现对控制对象及环境改变的自适应性,基于惯性矩阵分解与重力载荷矩阵线性化,设计g的自适应律,并扩展系统状态变量,建立系统的Hamilton模型,进而基于能量函数整形与阻尼注入的无源性控制思想,设计预置镇定控制律,提出一种可对不同工况下的系统非线性实现自适应镇定的控制方案。最后,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工序质量检验的智能方法及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质量控制图异常模式自动识别等质量控制的智能化方法.重点介绍了作者提出的基于质量特性预测、采用自适应自校正网络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依据确定性测量理论、应用有监督线性特征映射网络(SLFM)的过程参数控制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其特点、优势和发展趋势.通过飞行任务,分析了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所面临的复杂环境特性和飞行控制特性.从飞行控制角度出发,概括了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导航制导控制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包括高精度导航技术、多约束航迹优化技术、再入段和能量管理段的制导技术以及强耦合强不确定强鲁棒姿态控制技术等.最后,针对技术挑战,对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导航制导控制技术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逼真度燃油重心控制仿真平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燃油重心控制仿真手段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Flowmaster、CATIA与VB交联仿真的燃油重心控制仿真技术方案,重点论述了该技术方案中涉及的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建立和燃油系统交联仿真,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燃油重心控制仿真平台。以某型飞机为例,进行了燃油重心控制仿真分析,验证了平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引言 飞机研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个学科和多个专业,一架飞机的零件数量和技术参数高达107量级.准确地掌握和控制每个零件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以及所依据的技术文件(设计图样、设计/试验文件、工艺文件、更改文件等)的状态,是飞机研制技术状态管理的重要内容.清晰的技术状态不仅可以为技术决策提供依据,而且还可提高飞机的设计、制造及售后服务质量,保证飞机的性能和安全,同时还可大大降低研制成本.因此,在型号研制中推广应用技术状态管理技术.不仅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而且也是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飞机和参与国际合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通过诊断方法获取装备状态质量特性指标值的思想,解决了统计特性不明显的小样本集装备获取状态质量特性指标的难题;规范了装备状态质量诊断试验的条件;在装备质量评估领域首次提出了评价装.备诊断试验效果的确诊率、负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故障预测指标、正常预测指标等单指标体系以及符合率、综合指数、比数积、故障似然比、正常似然比等综合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装备状态质量诊断试验效率的平行诊断试验方法和系列诊断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QFD和TRIZ的可信软件技术冲突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暾  熊伟 《航空学报》2011,32(1):128-136
为解决软件开发中的技术冲突及提高软件的可信性,提出了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FD)和发明性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可信软件技术冲突解决方法.首先构建可信软件规划质量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引入用户视角;其次,重点分析质量屋的技术特性自相关矩阵中呈负相关的技术特性,尝试用TRIZ的发明创新原理予以解决,获得多个可行的创新性解决...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控制和预测熔焊质量的计算机可视系统的结构和技术特性。该系统能在航空、航天、原子能等部门的重要焊接结构的质量保证方面发挥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零件的三维测量规划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多几何特性的测量规划与质量评定框架,并从基于MBD的测量需求表达、测量规划、测量执行与数据预处理、质量综合评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基于CATIA二次开发平台进行原型系统开发,并进行了初步验证。该研究为基于模型的测量规划技术工程化与综合评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3.
1988年3月28日至4月2日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会上对:①质量成本管理;②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的质量控制;③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实施要求及评定;④  相似文献   

14.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复杂化,人们把注意力深入集中的激光中剖面特性的质量,过去那些用烧蚀斑和目视分析散射光斑等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激光工艺和应用对激光束质量评定的要求,本文介绍应用电子图像方法诊断激光束的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激光测速的光束诊断和监控。为改善激光流动测量的性能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综述某型飞机传动系统在与意大利合作研制中的质量管理方法。重点介绍质量文件的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供应商的质量控制、特种工艺和关键件鉴定、交付质量控制和质量记录控制等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韦文书  荆武兴  高长生 《航空学报》2013,34(7):1520-1530
捕获非合作目标后航天器质量特性发生突变,这大大地增加了系统的不确定性,控制不当容易导致失稳.为避免控制过程中航天器出现较大系统干扰问题,提出了先识别捕获后的系统质量特性,而后合理摆放非合作目标的自主稳定策略.首先,对航天器捕获过程和自主稳定策略进行了描述;其次,依据动量矩定理建立了非合作目标与航天器组合系统的数学模型,推导了非合作目标位置与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航天器数学模型和姿态测量信息,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质量特性进行了辨识;最后,利用滑模变结构理论设计了非合作目标的控制回路,采用Lyapunov理论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自主配平策略响应快、精度高,适合在轨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S弯进气道设计点,针对前机身/进气道一体化模型,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开展内外流计算,分析管道内流场特性从而为流动控制装置设计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微质量射流流动控制装置对进气道内流进行流动控制,射流装置可变参数包括射流装置安装站位、入射流向角度、侧向角度及射流孔间距。基于DOE方法设计控制效能计算样本,开展流动控制效能计算分析,得到总压恢复系数σ及流场畸变指标DC60的响应面函数,采用多目标优化技术,得到使得总压恢复比较高、流场畸变比较小的控制装置参数Pareto最优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带控制舵弹体的气动特性。该问题外形复杂,在控制舵和弹身之间会出现明显的缝隙。为了解决此类外形的气动力计算问题,我们发展了结构网格和非结构网格的混合网格技术。这样一方面充分发挥了贴体结构网格质量好、效率高的优点,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非结构网格几何灵活性好、易于模拟复杂外形的优点。数值计算与风洞实验相当吻合,说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最后对两种外形进行大量计算并进行气动特性分析,给出了静稳定特性和配平特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爱  陈果  张强  侯民利 《航空学报》2010,31(12):2407-2416
 通过对智能化诊断技术的研究,提出将人工智能多智体(Agent)技术应用于飞机液压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中。构建了基于多种油样分析的多智体协同诊断专家系统方案,并开发了飞机液压系统状态监控专家系统(AHMES1.0),应用于飞机液压系统的磨损故障监控。专家系统由污染分析Agent、理化分析Agent、铁谱分析Agent、光谱分析Agent、融合诊断Agent及综合诊断Agent构成,综合诊断Agent负责控制和管理其他Agent进行协同诊断。根据飞机液压系统诊断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各Agent的诊断规则。最后用实际的故障案例进行了验证,表明了多智体协同诊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研制开发了基于PLC的数字智能PID控制算法,与全桥逆变直流调功技术、光纤传光和辐射测温技术相结合,实现了钎焊过程的数字化精确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很好地满足了工件的钎焊特性,改善了焊接区域的温度场分布,减少了焊接缺陷,提高了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