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钛工业与技术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2014年,我国钛工业已经整整经历了6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瞩目的成绩。在简要介绍我国钛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评述钛冶金、钛塑性加工理论和技术、相变组织控制及近净成形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我国钛工业与技术今后发展应该重视的重要方向为:钛及钛合金(尤其是海洋用钛合金)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钛合金低成本化技术研究;钛合金的基础研究和性能数据积累;钛合金设计和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成都航利(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通过审查及专家评审,在第六届中国西部企业信息化峰会上,荣获"2021年度中国西部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单位";厂长张铀获评"2021年度中国西部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3.
1994年8月,美国政府投资起动了钛基复合材料涡轮发动机部件联合体(TMCTECC)研究计划,目的是探索和研究钛基复合材料在燃气涡轮发动机上的应用。TMCTECC研究计划的参研单位包括2家航空发动机设计与制造商(GEAE和PW公司),3家钛基复合材料制造商(TSM,ARC和3M公司),以及1家在铸造方面有独特经验的航空航天部件制造商(Howmet公司)。该计划的目标是推广应用在IHPTET研究计划联合技术验证发动机(JTDE)等分计划下已经开发和验证的钛基复合材料技术,初期研究重点是钛基复合材料在商用和军用运输机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上的应用,目前…  相似文献   

4.
通过搅拌摩擦焊实现了5 mm纯钛的可靠连接,并对焊接接头组织进行了细致研究。通过光学、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纯钛搅拌摩擦焊组织进行了精细表征,对焊接过程中的再结晶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搅拌摩擦焊可以得到成型良好,组织致密的焊缝;焊缝组织可以分为焊核区( NZ)、热机影响区( TMAZ)、热影响区( HAZ)和母材区( BM);根据各区组织形态和结构特点对纯钛搅拌摩擦焊动态再结晶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纯钛搅拌摩擦焊焊缝细化机制;钛的层错能较大,搅拌摩擦产生的位错不能完全分解,遇到阻碍时,只能通过滑移和攀移继续运动,在多次搅拌摩擦作用下,位错缠结堆积,位错密度不断上升,产生新的晶界,从而形成细小晶粒,实现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5.
钎焊料是实现卫星钛导管安装位置氩气保护高频钎焊的三大技术关键之一。本文简述了用于卫星钛导管钎焊的钎焊料试验研究结果。通过对Ti-Cu-Ni、Ti-Zr-Ni、Ag-Al-Mn和49Ti-49Zr-2Be等钎焊料与纯钛的钎焊工艺性能试验、接头与无水肼介质的相容性试验、接头强度试验等比较,确定了用于卫星钛导管钎焊焊料的化学成分(10-20%铜、14—25%镍、余为钛)和熔化温度(890—920℃)。钛导管接头,用该钎料在氩气保护下进行高频钎焊时,能满足卫星钛导管的各项技术要求,可代替钛锆铍钎焊料用于卫星钛导管的钎焊。  相似文献   

6.
在碳化硅(SiC)纤维中引进金属元素钛,可以制得性能优异的含钛碳化硅(Si_Ti-C-O)纤维。该纤维是由聚碳硅烷(PC)与Ti(OBu)_4加热反应制得先驱体——含钛聚碳硅烷(PTC),经纺丝、高温烧结而成。该纤维抗拉强度可达1.6~2.0GPa,抗拉模量150GPa。与SiC纤维相比,Si-Ti-C-O纤维具有更好的高温氧化性及与金属复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正>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黎明)前身始于1919年建立的东三省兵工厂。1954年3月,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家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正式组建成立。2001年12月,由中国一航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合资重组。成立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公司占地面积约299万平方米,员工16000余人,各类技术、技能专家约1000人,拥有各类设备及仪器、仪表16000余台套。  相似文献   

8.
航空发动机钛火预防技术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航空发动机防钛火的控制技术,结合国内外相关工作的研究状况,从钛火机制分析、防钛火阻燃合金的作用机制、阻燃钛合金体系研究状况、阻燃涂层的研究及防钛火结构设计等方面,对航空发动机钛火控制技术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重点论述了各国先进航空发动机中良好的钛火预防技术,并提出我国应建立钛合金启燃与环境(温度、压力、流速)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了阻燃钛合金工程化问题上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原位合成TiC/Ti基复合材料氧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TiC/Ti基复合材料在550℃,600℃和650℃空气中恒温氧化行为.分析了增强体TiC对钛基复合材料氧化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配有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氧化层表面的相组成、形貌以及氧化层剖面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C/Ti基复合材料的氧化层由金红石型的氧化物TiO2组成;增强体TiC能够提高钛基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而且随着TiC增强体含量的增加,钛基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增加;这主要是因为TiC增强体能够促进致密氧化膜的生成.氧化动力学曲线为抛物线类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钛和钢螺栓拉-拉疲劳寿命对比试验(P-N曲线)的分析,为钛螺栓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前言钛的比重小(4.5克/厘米~3),约比铜(8.3~9克/厘米~3)轻一倍;熔点为1720~1800℃,沸点为2800~3000℃;硬度Hb=120~300;在结构材料之中,它具有较高的强度(20.9公斤/毫米~2);在常温下,钛在工业大气中和在海水中皆有较高的耐蚀性,但在温度高达400~500℃以上时,钛便与氧、卤素、硫、碳、氮及其它元素起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且,当加热达400~500℃时,钛合金  相似文献   

12.
世界最大民用航空企业——美利坚公司(AMR)于1982年10月由几家公司合并而成,总部设在达拉斯的Fort Worth机场,现有员工10万余人。公司按营运性质分为三大部分:航空运输集团;SABRE集团;美利坚管理服务集团。  相似文献   

13.
在室温下以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技术制备超细晶工业纯钛,利用光学显微镜(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室温ECAP变形纯钛微观组织演变过程,并讨论纯钛室温ECAP变形的显微组织演化机制。结果表明:显微组织演化分为3个不同阶段,分别对应3种不同机制:第一阶段在真应变ε≤1.27时,为位错滑移和孪生交互作用细化机制,形成含有高密度位错和孪晶的板条状组织;第二阶段在真应变量1.27<ε<2.54时,为动态回复细化机制,晶粒进一步细化至~0.25μm,形成典型的变形亚晶组织;第三阶段在真应变量ε≥2.54时,为不平衡晶界的转动细化机制,形成平均晶粒尺寸约为0.2μm的等轴状大角度晶界超细晶组织。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国民航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波音公司共同举办的"波音飞机健康管理研讨会"于5月19-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80余名国内外航空运输企业、飞机维修企业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共同深入研讨了飞机健康管理(AHM)新技术为飞行安全保障和运营品质提升所带来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在某机试制中,我们对几种空心回转体TA2钛板零件(如图1)的热旋压工艺进行了一些探讨。其中零件1和零件2是锥形空心回转体零件,这种零件若用一般拉深成形,容易失稳起皱,而且模具结构比较复杂;另外,零件3的收边模具也较复杂,故采用热旋压成形工艺。采用加热旋压,可以提高钛板的塑性,减少变形抗力和回弹。旋压时,直接用火焰(我们采用的是压缩空气——乙炔焰)喷烤加热毛  相似文献   

16.
本标准代替MII-F-83142(1969.2.11)。 1. 范围 1.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航空与航天构件用的钛和钛合金锻件。 1.2 分类 钛和钛合金锻件用下述指定的牌号(见6.3)制造:  相似文献   

17.
以Al(NO3)3乙醇溶液为电解液,利用阴极微弧电沉积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了较厚的氧化铝涂层.分析了涂层的形貌、成分和相组成,测试了涂层的抗高温氧化、电化学腐蚀及抗热震性能,并探讨了阴极微弧沉积氧化铝涂层的机理.涂层由γ-Al2O3和少量的α-Al2O3组成.涂层中含有少量的钛元素,表明涂层/钛界面附近的钛基体在微弧放电作用下也参与氧化铝涂层的沉积和烧结过程.涂层经过100次(700 ℃水淬)热循环后仍与钛基体结合良好.700 ℃恒温氧化结果表明,具有氧化铝涂层的钛氧化速率降低了4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钛和钢螺栓抗剪接头的寿命进行了对比试验,对两者的应力—寿命(S—N)曲线进行了分析,为钛螺栓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19.
在氰化镀镐溶液中加入偏钛酸钾(K_2TiO_3),可以得到含钛的镉镀层。镀有这种镉钛镀层的高强度钢零件,在除氢后,基体金属中渗入的氢几乎可以全部排出,因此而消除了氢脆的危险。其原因就是,在除氢时镀层中的钛能吸收基体金属中的氢。研究者采用的镀液配方是(摩尔/升):Cd0.2,KCN1,KOH1,Ti0.02基体金属选用T8,镀层厚度为4.5微米。用各种手段研究了镀层的组成。研究表明:镉钛镀层中的钛不是以金属状态存在的,而是以不饱和氧化物的  相似文献   

20.
钛火严重威胁航空发动机用钛安全,开展钛合金燃烧特性研究是发动机合理用钛及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基础。通过液滴引燃试验法初步研究了TC11合金的燃烧特性,分析了燃烧的过程特征、试片温度与氧气含量(分压)对启燃的影响及燃烧表面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在压缩空气/氧气作用下,TA1液滴发生燃烧并将TC11合金试片引燃,燃烧过程中反应剧烈,喷射出大量火花;随着TC11合金试片温度的提高,引燃所需的临界氧气分压逐渐降低;TC11合金试片的烧损表面形成了氧化层,从表面到内部呈现出疏松区、致密区和燃烧影响区三种典型的组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