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1月,NASA将发射"土壤含水量主被动任务"(SMAP),用于测量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进入它们最后的藏身之处——土壤。SMAP将绘制全球土壤含水量图,精确地发现土壤的冻/融状态,改善人们对水、能量和碳循环的认识。用SMAP数据制作的高分辨率全球土壤含水量地图将有助于人们对水资源进行管理,还有助于预测人口增长与农作物产量数据,有助于天气预报和旱涝灾害的预测。NASA地球科学部负责人米切尔?佛雷利奇说:"把GMP和SMAP的数据结合起来,再结合洋面盐度测量数据、地下水深度数据,可以把人类对全球水循环的理解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月27日,美国商业通信卫星SES-14成功发射,其上搭载的边缘与盘面全球尺度观测(GOLD)载荷是NASA首个在商业卫星上搭载的科学任务,旨在研究空间和地球高层大气的动力混合作用。热层对地球天气和混乱的空间天气响应迅速,可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发生剧烈变化。GOLD将用于  相似文献   

3.
迟惑 《太空探索》2014,(4):12-20
<正>2014年1月22日,美国航宇局(NASA)公布了本年度地球科学的五大新任务。这些任务其实早已为人们所关注,但今年是它们预定的发射年份,引人关注。NASA指出,这五大任务发射后,可以为科学家们提供更具有决定性的数据来理解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这是十多年来第一次有如此壮观的场景:5项NASA的地球科学任务同年发射。NASA称之为"开启了新的、更优秀的遥感之眼来监视我们变化中的行星"。5项任务中,有两项是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4.
托帕斯—海神(Topex/Poseidon)是NASA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合作搞的一个项目,计划于1992年夏天发射一颗卫星(见封4照片),用于环球海洋探测。它采用精密的测高法测量卫星距海洋表面的高度并准确确定卫星轨道,可绘制出海洋表面的三维模型。卫星轨道是这样设计的:使测高仪波束扫描轨迹大约每隔10天重复原来模式。这颗卫星不仅能测量海洋地貌的特点,而且可测出一些随时间变化的、有水源的山丘及深谷。 Topex/Poseidon科学实验计划于1987  相似文献   

5.
欧空局(ESA)选定了1993年的下期科学卫星计划,这是继1988年选定的“卡西尼/海更斯”探测器之后的新的科学卫星计划。目前,欧空局正对以下4种类型的卫星进行概念性研究: ·“斯特普(STEP)”在地球运行轨道上验证相对论。该计划是与美航宇局(NASA)共同研究的计划。·“火星网(MARSNET)”在火星表面上配置多个小型观测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气象变化。它是作为NASA火星探测计划的一环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和美国航宇局(NASA)将开始共同研制一颗海洋科学卫星。这项决定是CNES和NASA的负责人在巴黎进行会晤时确定的。该卫星将从美国和法国现有的项目中派生,通过补充研究和协调,最后由双方共同完成。这颗测高卫星将用于测定海洋地形、研  相似文献   

7.
《太空探索》2014,(7):42-43
<正>我们在2014年第4期谈到,本年度是NASA地球科学任务大爆发的一年。有5项大型地球科学任务要上天。但卫星在地球科学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呢?NASA给出了明确的政策和一些有趣的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何时能将凯歌应用到应用上呢?NASA的政策NASA局长博尔登在2014年5月6日发布的一封公开信中说:"NASA在研究和保护地球环境方面的角色空前突出。气候变化是我们必须立刻加  相似文献   

8.
龚燃 《国际太空》2014,(8):29-33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颗专门用于探测二氧化碳的卫星——轨道碳观测-2(OCO-2)于2014年7月2日由德尔他-2火箭成功发射。OCO-2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地球系统科学探路者”(ESSP)计划中的一项任务。主要用于观测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水平,进一步了解人类在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9月15日,NASA冰云和陆地高度卫星-2(ICESat-2)由DeltaⅡ型运载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旨在测量格陵兰岛和南极洲陆地冰川的年平均高度变化,可实现每秒6万次捕捉测量。ICESat-2是美国科学院首份地球科学十年调查提出的最高优先级建议任务,有助于提高对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如何影响海平面上升的认识。ICESat-2  相似文献   

10.
"界面区域成像光谱仪"(IRIS)卫星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阳观测卫星,该卫星于2013年6月27日由飞马座-XL(Pegasus-XL)空射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任务目的是研究日地关系,探测太阳大气和日球层中的能量和等离子体的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1.
NASA网站2021年3月19日报道,NASA与SpaceX公司签署一项联合协议,正式确定双方将共享信息以维护和改善空间安全.协议旨在实现更深层次的协调、合作和数据共享,明确飞行安全协调的安排、职责和程序.协议关注的重点是避免NASA航天器与SpaceX公司星链(Starlink)卫星星座以及相关搭车任务之间发生会合(Conjunction)或发射碰撞,双方同意由SpaceX机动星链卫星,以避免碰撞NASA的空间资产.  相似文献   

12.
□□美国航宇局 ( NASA)与一些厂商及大学一起实施的“新千年计划”要研制 1种超小型的纳米卫星 ,而且通过这个计划要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是要制造出应用于下一代卫星上的各种新的微小型器件 ;第二是开发新技术 ,使美国公司在国际空间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1 纳米卫星NASA要研制的纳米卫星是一种尺寸不大于生日蛋糕的超小型卫星 ,价格低廉 ,可用于执行科学探测和地球遥感等任务。该星要在美国微小卫星的研制中起带头作用 ,闯出一条新的路子。它设计成可按一定的形式编队飞行 ,形成 1个星座 ,而且卫星之间需要相互交换信息。这种八边形卫…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11月 2 1日 ,美国 NASA发射了一颗崭新的卫星——地球观测 - 1(EO-1)卫星 ,其展示了 2 1世纪地球观测卫星的新概念和新技术。EO- 1卫星质量 46 0 kg,内装先进陆地成像仪 (AL I)、L EISA大气校正仪 (L AC)和高光谱成像仪(HYPERION)等 3台仪器。其中 AL I的用途和技术性能与 L ANDSAT- 7上的 ETM+相当 ;L AC用于测量大气水汽和气溶胶 ;HYPERION共有 2 2 0个波段 (0 .4μm~2 .5 μm范围内 ) ,30 m地面分辨率 ,用于地物波谱测量和成像、海洋水色要素测量以及大气水汽 /气溶胶 /云参数测量等 ,其性能比EOS Terra…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6月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利用长征11号运载火箭发射了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反射信号技术(GNSS-R)的捕风一号A/B试验卫星,实现了我国全天候探测海面风场零的突破,为台风海洋监测预报业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早在1993年,欧洲航天局(ESA)就提出了GNSS-R概念,2003年,英国灾难监测星座(UK-DMC)卫星利用其搭载的GNSS-R仪器成功获得了海面粗糙度等数据,2014年,英国发射搭载了"海状态载荷"的技术试验验证卫星-1(TDS-1),首次提供延迟多普勒映射(DDM)数据产品,开启了星载反射测量的应用。2016年12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飞马座-XL(Pegasus-XL)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采用GPS技术改进天基飓风观测能力的"气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YGNSS)。本文拟对CYGNSS卫星星座的技术指标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介绍,供读者进一步理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遥感技术的融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5,(4):6-9
<正>"猎鹰"9发射美深空气候观测卫星2月11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1(R)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深空气候观测台"卫星,但原定再次进行的第一级火箭海上漂浮平台着陆试验因海况不佳而被取消,改为在海面上着陆。"深空气候观测台"是NOAA、NASA和美国空军的联合项目,是一颗空间天气与地球科学卫星。卫星重570千米,将部署到距地球约150万千米的日地第一拉格朗日点(L1),用于开展至少2年的空间天气和太阳风监测,对来袭的太阳暴发活动进行预警,可为可能受  相似文献   

16.
为把66台遥感器搭载在铱通信公司的“下一代铱”移动通信星座卫星上,从而深入认识太阳入射能量和地球反射到太空中的热能之间的失衡,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正在争取NASA经费。该项目称为“地球辐射失衡系统”,是竞争NASA“地球风险”2科学任务计划经费的一个候选方案。该计划要求相关任务能在5年内发射,耗资不超过1.5亿美元。应用物理实验室ERIS项目首席科学家戴鲁德说,要以认识全球气候变化所需的精度来测量射出辐射,就必须能随时随地地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7.
正特朗普政府的2019财年预算案提出为美国宇航局(NASA)拨款199亿美元,计划砍掉NASA继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后的下一个旗舰级天体物理学任务,即"宽视场红外巡天望远镜"(WFIRST),并把相关资源转用于NASA其它优先工作。预算案还提出要砍掉2018财年预算案就已提出砍掉的5项地球科学任务,还再次提出要关掉NASA教育办公室,节省  相似文献   

18.
正"火星2020"(Mars2020)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项火星巡视探测任务,于北京时间2020年7月30日19:50由宇宙神-5-541(Atlas-5-541)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该任务的科学探测目的为探寻火星过去的宜居条件,探索火星表面远古的生命痕迹,并采集火星岩石和土壤样品,将其存储在容器中,供未来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带回地球。"火星2020"探测器携带毅力号(Perseverance)火星车,将于2021年2月18日着陆火星表面,工作时间为至少1个火星年(687个地球日)。  相似文献   

19.
正NASA网站2017年11月27日报道,在一项新的合作研究项目中汇总了NASA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16颗卫星的数据,研究地球磁层亚暴的成因及结构。为获取全局图像,整合了磁层多尺度(MMS)、范艾伦探测器(VAP)、Geotail测地卫星和亚暴事件历史及宏观相互作用(THEMIS)4个NASA任务数据以及LANL的GEO卫星数据。以往每个独立任务的数据只能提供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的环境图像,虽然这有助于详细了解某些  相似文献   

20.
木星和土星探测的未来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苏联先后向火星、金星、木星和土星发射了几十个探测器,并实现了火星和金星的机器人着陆。这些探测器中以探测火星和金星的居多,仅有几个掠过木星和土星,而且未能获得这些巨行星的全貌。1989年和1997年发射的"伽利略"(Galileo)木星探测器和"卡西尼-惠更斯"(CassiniHuygens)土星探测器分别进入了木星和土星轨道,实现了大气就位探测和土卫六表面着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料,更激发了世界对这2颗巨行星及其卫星的关注。200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先后发布的深空探索愿景中均规划了木星及土星探测任务。2008年,NASA和ESA组成了木星系探测联合研究组(JSDT),提出了在2020年后实施"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EJSM)和"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TSSM),美欧将集中资源联合开展木星系和土星系探索任务。2011年,美国选定了"土星海"(TiME)着陆器作为2016年的发现级备选任务。2012年5月,ESA确定了将在2022年发射"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将探测木星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