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升力控制系统(HLCS)或称高升力系统(HLS),是为驱动飞机前缘襟翼或缝翼以及后缘襟翼,改变飞机翼型,达到提高飞机低速时的升力和飞行稳定性而构建的功能系统。在大型飞机上,高升力控制系统与主飞控系统(PFCS)、  相似文献   

2.
具有Gurney襟翼的多段翼型空气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增大飞机的升力可以有效地缩短飞机起飞和着陆的滑跑距离 ,本文通过对高升力多段翼型有、无Gurney襟翼时的翼面边界层、尾迹速度分布及表面压力分布的测量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具有Gurney襟翼时的多段翼型绕流特性及增升规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α =8°时 ,Gurney襟翼高度为 0 .0 2c和 0 .0 5 5c时 ,使多段翼型升力系数分别增加了 1 3%和 2 2 %。Gurney襟翼的增升效果不仅与Gurney襟翼的高度密切相关 ,而且还与在翼面上的安装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Gurney襟翼对飞机的影响机理及增升规律,改善某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起降特性,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研究了Gurney襟翼对单缝襟翼流场及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高度和偏度的Gurney襟翼对某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Gurney襟翼明显提高了该型水陆两栖飞机的升力系数和抗浪性。  相似文献   

4.
二维襟翼吹气控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设计机翼翼型、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是飞机增升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二雏襟翼吹气对翼型升力的影响。吹气襟翼的工作原理是,当襟翼偏转角较大时,由于翼面上表面的气流分离,此时达不到附着流所预计的升力值,可以在襟翼上表面进行吹气控制,吹除后缘的涡流而增大升力,得到预计的升力曲线。本文以NACA23018翼型为基础研究对象,采用非结构网格,在襟翼向下偏转角度45度的情况下,进行襟翼上表面的吹气效应数值模拟与流动控制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此情况下襟翼上表面的吹气控制达到了增加升力和抑制分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寻找增大起降升力系数、降低起降距离的方法,一直是飞机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文中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螺旋桨滑流对飞机机翼和襟翼气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螺旋桨的滑流对襟翼的增升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并且随着襟翼的偏转角度增大及螺旋桨的转速的提高越大,该效果也会进一步增强。通过该研究,在飞机设计时可以综合考虑上述影响,选取合适的螺旋桨和襟翼进行配合,找到螺旋桨的最佳位置,得到最大的升力系数,降低起降场长。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低雷诺数下格尼襟翼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Eppler387翼型加装0.5%~5.0%弦长高度格尼襟翼后的气动特性变化,试验雷诺数1.49×105~2.31×105。试验结果表明:低雷诺数下Eppler387翼型加装格尼襟翼后,升力系数和力矩系数明显增大,襟翼高度大于2%弦长时阻力系数显著增大。格尼襟翼在高升力系数下能够起到增大升阻比的作用,适用于微小型飞行器工作在大载荷状态,而0.5%弦长高度的襟翼还能够兼顾中小升力系数下的气动效率,同样适合于微小型飞行器在巡航状态使用。与原翼型相比,加装襟翼后最大升阻比对应的迎角提前,随襟翼高度的增加,翼型升阻比曲线峰值变得不再突出。  相似文献   

7.
维修动态     
山东太古首次完成波音737-400飞机襟翼改装6月15日,山东太古完成了波音737-400襟翼性能提升改装工作并调机出场,这标志着山东太古与美国AREO TECH公司在波音737-300/400飞机襟翼改装项目上首次合作成功。此次襟翼性能提升改装依据AERO TECH公司的补充型号合格证(STC)完成,通过提高机翼的升阻比提高机翼的升力,从而提高飞机的气动效率,减少飞机的爬升时间,减少尾气排放,最终降低飞机的燃油成本。  相似文献   

8.
实现高升力系统的故障保护对提高电传飞机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描述了高升力系统后缘襟翼的架构;针对不对称故障和倾斜故障的监控和和保护方式问题,分析了上述两类故障的监控和保护措施及其工作逻辑,在确定工作逻辑的阈值参数时综合考虑了检测和确认故障、襟翼动力驱动装置的制动过程以及系统机械误等因素;建立了故障保护逻辑的Simulink模型,并对不同的失效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故障保护措施能够很好地监控系统并防止故障蔓延,研究结果对民机高升力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机翼上表面吹气动力增升简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安装在机翼上表面的发动机喷出的尾部高速气流增加机翼升力是一种有效的动力增升技术。不考虑流动分离的影响,建立从发动机尾喷口到襟翼前和沿襟翼偏折两部分流动的增升效果简化模型,根据伯努利方程和楔形流理论得到增升效果计算公式,获得升力系数增加范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发动机尾部气流速度、机翼上表面面积和襟翼角度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机翼上表面吹气可以很好地改善飞机的低速性能,实现飞机短距起降。  相似文献   

10.
一、BAe146—300型飞机襟翼系统的设计特点 BAe146—300型飞机是一种无前缘缝翼,固定式水平安定面,上单翼飞机。为保证起飞和着陆产生最大升力系数和飞机的可操纵性,襟翼的面积设计得很大,襟翼向下放出时,同时向后延伸,以增大机翼的有效面积,并可  相似文献   

11.
受鸟类抬起羽毛控制分离流的启发,涡襟翼成为翼型大迎角分离流的控制措施之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雷诺数下涡襟翼在控制翼型大迎角分离流动时的气动特性及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涡襟翼在低雷诺数下能够极大地改善翼型的大迎角升力特性,其物理机理是涡襟翼将翼型主分离涡的涡心位置控制在离翼型更近的区域,且涡心位置的涡量得到大幅提升,使得涡心附近的低压特性影响到翼型上表面,而且涡襟翼能够将翼型上方前区的低压与下游的高压隔开;但是在高雷诺数(对应常规飞机雷诺数)下涡襟翼改善翼型大迎角气动特性的效果远不如低雷诺数情况,由此解释了为什么鸟类能够通过羽毛抬起提高升力特性,而常规飞机的涡襟翼只能作为阻力板使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襟翼吹吸气控制技术在二维多段翼型中应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在增升装置打开的情况下,襟翼后缘流动分离严重,阻碍升力系数的增加,可以采取主动流动控制的方法控制分离,提高升力系数。本文利用FLUENT 6.3.26软件,针对某多段翼,在襟翼上翼面设置吹吸气孔,分别进行吹、吸气控制,通过改变流量和孔的位置,进行了襟翼上翼面吹、吸气流动控制对二维多段翼型升力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应用吹、吸气技术均可获得更高的升力系数,且能延迟边界层的分离;不同的吹吸气孔流量、位置,对多段翼升力增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Kriging模型的高升力构型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分区对接网格技术求解N-S方程以及遗传算法,在着陆构型下使多段翼型升力系数最大。为了降低计算量和计算时间,在优化过程中采用Kriging模型代替复杂的流场计算。为了提高模型的精度,采用EI方法增加新的样本点。利用该方法完成了多段翼型缝道参数和外形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只优化襟翼缝道和襟翼缝道与外形同时优化两种情况下,该方法使得多段翼型最大升力系数分别提高7.55%和9.48%。  相似文献   

14.
新概念机翼尾流特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型飞机常采用开启襟翼以增大机翼升力系数,实现较大迎角的起飞和降落,而机翼在大迎角状态下,翼尖会产生能量集中且自由消散时间长的飞机尾涡,严重影响后续起降飞机的安全。基于Rayleigh-Ludwieg不稳定性,提出一种新概念飞机襟翼布局,通过水槽实验发现:新概念布局的襟翼对翼尖涡的消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参数组合下襟翼涡对翼尖涡的运动特性和能量变化的影响均有不同。实验结果也为飞机尾流控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在满足飞行力学设计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增升装置构建四涡系统可以有效促进飞机尾流的消散,提高机场飞机起降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刘沛清  杨硕 《航空学报》2012,33(9):1616-1623
为改善某型客机的起降性能,通过在机翼尾缘加装Gurney襟翼,对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该客机机翼的控制翼型安装不同高度的Gurney襟翼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安装Gurney襟翼可以提高多段翼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但会增强尾迹流动的不稳定性。将不同高度的Gurney襟翼应用于该客机的简化模型,机翼的大部分区域符合二维翼型研究得出的流动控制规律;在机翼外侧区域,Gurney襟翼使机翼附近流场中的翼尖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数值模拟的结果还表明,Gunney襟翼可以提高客机的升力系数,而且不会给飞机流场带来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水陆两栖飞机内吹式襟翼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某型水陆两栖飞机的起降性能,提高其抗浪能力,需设计高性能吹气襟翼以满足其性能要求。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吹气襟翼研究基础上,结合飞机气动综合优化设计框架及计算流体力学(CFD)的优势,以设计出高气动效率及工程实用性的内吹式襟翼方案作为设计目标,对内吹式襟翼的基本形式、吹气缝道位置及喷缝参数等进行综合优化设计,最终通过风洞试验来验证优化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从分析及验证结果来看,通过本优化设计方法所设计的内吹式襟翼,能在使用相同吹气动量系数的条件下,明显推迟襟翼上的气流分离,实现最大升力系数20%左右的提升,显著提升了内吹式襟翼的气动效率,为进一步实现内吹式襟翼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生产成本、性能和可靠性、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运输类飞机的发展趋势是具有更大的载重、更短的起降距离、更低的污染排放和噪声,因此迫切需要采用更高效和简单的增升和控制技术,而采用狭缝吹气的主动流动控制增强升力的方式已经被证明是最值得研究推广的应用技术之一。而在分析飞机起降性能时,必须要考虑到地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采用吹气进行增升的翼型地面效应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定常吹气对某无缝襟翼翼型地面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近地面在襟翼前缘施加吹气控制后,与远地面施加定常吹气控制相比,翼型升力线斜率和升力明显降低;小迎角下,动量系数为0.005时,升力随着距地高度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加,动量系数增加到0.01后,升力随着距地高度的减小而减小;无缝襟翼翼型在不同动量系数和不同距地高度时出现的不同程度升力减小的现象,能直接影响飞机的起降性能,是采用吹气控制进行增升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J-7型飞机是一种超音速歼击机,由于飞机机翼的相对厚度和展弦比较小,使同一迎角下的升力系数比J-6型飞机小,这就导致了飞机着陆速度增大及滑跑距离增长。因此,采用机上的一切减速装置来减小飞机着陆后的滑跑速度,以缩短滑跑距离,是避免飞机冲出跑道提高着陆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跑道比较短的机场就更显得重要。所以,正常情况下飞机着陆均应放下24°襟翼。然而,当飞机的液压收放系统一旦发生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或因飞机两翼下的襟翼失去协调,使放下的开度不一致而使襟翼不能放下时,飞行员只能采用不放襟翼着陆(因J-7型飞机未设应急放襟翼的冷气系统)。不放襟翼条件下的着陆改变了飞机的气动外形,这样就给飞行员在操纵上带来一些差异感。应如何做好J-7型飞机襟翼放不下的着陆,根据本人的实际飞行体会下面谈谈个人的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空长航时无人机追求高续航性能和任务多样化,故应满足高效巡航、短距起降、抗变形等多性能要求。在原始飞机单段翼型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点加分段可控二次曲线方法并结合优化算法开展两段翼型的设计优化;利用新设计的两段翼型完成对无人机机翼内侧段(襟翼段)的改进设计及其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无人机在续航因子、起飞升力和起飞升阻比方面得到大幅提升;襟翼大角度偏转时,在保持一定升力的同时阻力增加,满足飞机着陆减速要求;此方法可以满足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巡航和起降多设计点综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黄炜  龚志斌  李杰 《飞行力学》2012,30(4):300-303,309
采用求解N-S方程的方法,分别对安装后缘装置(Lift Enhancing Tabs,LET)中的传统形式Gurney襟翼(Gurney Flap,GF)和新型后缘装置(Mini-Trailing Edge Device,Mini-TED)后的多段翼型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带有30%弦长富勒襟翼的NACA632-215B两段高升力翼型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安装位置的GF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襟翼偏角下主翼尾缘安装GF对气动特性是不利的,而GF在襟翼尾缘的安装则有实际应用的可能。针对某真实飞机起飞、着陆构型多段翼型,研究了襟翼后缘不同偏角的Mini-TED对气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Mini-TED安装偏角的优化,对于不同的构型和飞行状态可以增大其改善飞机气动特性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