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星载微波散射计是用来测量海面风速和风向的一种遥感设备。系统定标是散射计能够进行精确测量的重要一环。文章介绍了散射计定标技术的相关理论,给出了国外星载微波散射计的定标方法,并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定标是星载遥感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我国海洋卫星星载微波散射计的定标概念、主要误差来源及拟采用的定标策略与方案。重点提出内定标信号源的两种实现方法,并通过比较的方法介绍了两种定标信号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通道串扰、通道不平衡问题,利用Ku波段机载全极化SAR数据进行定标试验研究。进行了极化通道间干涉相位去除,以及包含相位校正、串扰校正和通道不平衡校正的极化SAR定标处理。对三面角反射器后向散射的分析表明:经定标处理后,极化通道不平衡降至1 dB以内,通道串扰降至-17 dB以下,极化特征图与理想三面角更为接近。Freeman-Durden分解结果表明:经定标处理后,极化SAR数据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地物主要散射机制信息。  相似文献   

4.
朱金台  董晓龙 《宇航学报》2014,35(8):961-968
RFSCAT具有较宽刈幅并能够对同一个风单元提供较多的方位角和入射角观测组合,提高风场反演精度。为了达到设计的风场反演精度,必须对散射计进行在轨外定标。该文基于中法海洋卫星(Chinese French Oceanography Satellite, CFOSAT)雷达散射计的系统参数,给出了一种利用地面定标站(Calibration Ground Station,CGS)对RFSCAT进行在轨外定标的定标方法,并利用仿真数据进行验证。该方法能够达到0.01°的姿态角估计精度和0.1〖KG*9〗dB天线方向图估计精度,实现对RFSCAT天线方向图在轨监测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星载微波散射计接收的回波信号的特点和地球自转对回波信号的影响,以及在微波散射计的实验过程中,模拟回波信号的基本要求及具体的实施方法,最后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探测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廓线的星载微波探测装置,对探测最为有效的5毫米频段的多频点、多通道天线共用,以及Ka频段各辅助探测通道多频点天线共用提出了几种方案设想及比较。讨论了实用微波辐射计的定标和天线旁瓣的修正问题,给出了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海洋二号微波散射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海洋表面风场的仪器,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需要进行精确定标。文章基于VC设计了微波散射计有源定标试验自动控制系统;依据卫星轨道预测,精确计算并自动控制有源定标器的天线指向,自动采集和存储定标信号,实现外场定标试验的自动控制。多次外场定标试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外场定标试验的自动控制和天线指向的准确计算,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的天线方向图与实测天线方向图基本吻合,3dB波束宽度内角度测量误差优于0.1°。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卫星 地心连线和卫星 有源定标器连线的夹角逼近卫星视角,能够精确计算有源定标器的天线指向。该技术显著提高了试验的效率和有效性,已成功应用于风云三号和演示验证双星有源定标器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环境一号”B星热红外通道星上定标与交叉定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环境一号”B星(HJ-1B)发射前实验室定标为基础,分析了HJ-1B红外相机的星上定标系统功能。利用2009年3次星上黑体定标数据对HJ-1B热红外通道进行星上定标,以青海湖不同时相的美国TERRA卫星MODIS传感器31通道(MODIS-31)数据对HJ-1B热红外通道进行交叉定标,得到了准确的定标系数,最后对两种定标方法进行误差对比分析,为实时准确的获取HJ-1B热红外通道定标系数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星外快旋部件的热设计特点和难点,包括整体散热能力较小、热管工作条件苛刻、散热面外热流复杂、加热回路资源有限等多个方面;结合HY-2卫星散射计探测头部和辐射计探测头部的热设计方案,描述了星外快旋部件的热设计方法和热设计要点;最后对散射计探测头部和辐射计探测头部,采用"机-电-热"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得出了合理可行的星外快旋部件的热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微波散射计主要有两种体制:一种是固定扇形波束体制,另一种是笔形波束圆锥扫描体制。将两种体制的散射计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体制的散射计——星载扇形波束圆锥扫描体制散射计(RFSCAT)。这种新型散射计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多于其他体制散射计的观测数,因此能提供优于其他散射计的风场反演精度和去风向模糊的可能性。文章首先介绍了扇形波束圆锥扫描散射计(RFSCAT)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扇形波束圆锥扫描散射计的观测数;随后对波束观测到海面分辨单元时的方位角和入射角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系统的各项工作参数,给出了观测数仿真分析及其方位角和入射角特性仿真。  相似文献   

11.
电大尺寸平面数字相控阵通道校准测试对暗室规模和质量要求极高,扫描架探针移动速度受限导致通道校准的暗室测试时间长达数小时,且长时间测试引起的温度变化会造成通道相位漂移从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外场通道校准测试方法,整个阵面中所有通道单次校准测试仅需几分钟,可有效解决由于长时间测试引起的温度变化进而造成的通道相位漂移问题,并通过引入基准通道来解决外场通道校准测试中存在的收发不同源问题。测试方法可有效缩短电大尺寸平面数字相控阵的通道校准时间,提高测试准确性,降低天线测试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暗室硬件建造成本。最后,通过某Ka频段电大尺寸平面数字相控阵测控系统的外场测试,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HJ-1B卫星红外多光谱相机星上定标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境一号"B(HJ-1B)卫星红外多光谱相机在轨辐射定标的目的以及星上定标的原理,分析了星上定标算法的精度。利用星上零级数据对星上定标系统的测控精度和工作稳定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定标数据的处理精度。HJ-1B卫星发射以来共对红外相机热红外通道进行了7次星上定标,为了监测定标系统的精度变化,文章利用MODIS-31、32通道辐亮度对HJ-1B卫星上定标系统精度进行检验,考虑MODIS传感器本身定标的不确定度恒定,分析结果表明自HJ-1B卫星发射以来星上定标系统相对精度发生了衰减。  相似文献   

13.
王晓梅 《上海航天》1995,12(5):19-22
结合近程战术地地导弹控制系统滚动回路的设计,讨论了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针对导弹的弹体滚动运动参数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的特点,将回路校正网络设计为变参数校正网络。设计中,使用IEAS语言编程对滚动回路单通道和控制回路三通道进行计算机仿真,经多次协调设计,结果令人满意。给出了部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4.
孔尚满  单静  陈建友  赵帆 《遥测遥控》2024,45(1):100-105
Ka频段双通道遥测设备的和、差通道存在相位差,并且随环境变化而变化,需要在基带终端通过校相才能实现相位差的校正,最终完成对目标的自主跟踪。在靶场中,以往都是通过架设标校杆进行基带校相,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相位标校的目的,但是随着遥测设备作战领域已经向深海、高原等区域拓展,受到这些特殊位置环境等对架设标校杆的种种限制。本文重点研究了在高原环境下,不架设标杆校,通过偏馈天线发射信号,实现和、差通道相位零值标定的目的。本文给出了基于偏馈天线的无杆标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合成孔径雷达的极化校准的根本目的是校正各个极化通道的极化不纯度和通道间的不平衡量,而对于星载系统,还要考虑受到Faraday旋转引入的极化矢量偏移的影响。文章首先利用电磁数值计算的方法获得点目标的极化散射矩阵,利用Kroneker积的性质得到极化校准模型,从而得到极化校准矩阵。由于不需要得到各个通道具体的失真特性,以及Faraday旋转的具体大小,因此该方法更容易实现。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王永庆  王鹏  陈岩  任鹏 《宇航学报》2013,34(5):693-698
为适应对星载扩频应答机和测控地面站零值稳定性指标的评测需求,对扩频测控模拟器的零值稳定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在扩频测控模拟器中通过宽带自闭环校准通道进行零值实时校正的方法。发射通道信号输出功率可数控调节,接收通道通过数字AGC适应接收功率的变化范围,满足不同输出功率下的零值校正。发射功率调节模块和校准通道的零值延时事先标定存储,并通过恒温确保事先标定零值的稳定性。实测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小于0.1m的零值稳定性,已成功应用于某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内部压力传感器自动校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压力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硬件设备特点,设计完成了内部压力传感器自动校准系统。在WindowsXP操作系统下,采用VB6.0语言,设计了传感器通道配置与自动校准程序,通过GPIB总线.完成对程控电压源EDC522及PACIFIC6000采集装置接口操作,实现传感器自动校准。  相似文献   

18.
星载多工器是卫星有效载荷分系统中的关键部件;须对其在热真空环境下的插入损耗、波动等射频性能进行准确测量,以真实反映产品的应用性能。经过分析多工器测试系统原理组成以及导致多工器热真空试验测试数据不准确及不稳定的各项因素,确定测试电缆性能随温度变化是影响多工器热真空试验测试精度的主要因素后,给出5种改进方法,包括:以参考电缆辅助说明测试电缆变化;采用波导阵测试系统;测试电缆实施热控包覆;运用时域分析计算并剔除测试电缆变化;测试电缆多通道实时校准。最后,汇总对比这些改进方法的应用效果,推荐测试电缆多通道实时校准为最佳,为行业提高星载多工器的热真空试验测试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