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肖华军  张玉明 《航空学报》1992,13(7):462-463
新一代战术飞机技术性能的提高和空中受油机的应用,要求飞机氧气系统保证长时间续航供氧,有灵活的起降能力。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液态、气态氧源都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美、英等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和应用机载分子筛氧源系统。经过20年,机载分子筛氧源已由设计原型发展到在十几种飞机上应用和准备改装阶段。  相似文献   

2.
航空供氧装备生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肖华军 《航空学报》2001,22(5):441-443
重点回顾了我国 70年代以来航空供氧装备防护生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将我国航空供氧装备生理研究归结为 :高空高总压供氧防护高空低总压供氧简化装备防护和机载分子筛制氧防护生理研究三大部分。提出未来发展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直升机的状态和任务需求,研究需要加装的伤病员氧气系统总体需求、供氧量需求、氧气面罩的选择,并对伤病员氧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进行分析,使氧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满足主要战术任务性能指标。归纳总结了某型直升机伤病员氧气系统的快速选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机载分子筛制氧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动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子筛浓缩器是机载制氧的关键,机载制氧技术的应用,将加大飞机连续飞行航程,保证受油飞机氧气充足,提高战术飞机作战力。  相似文献   

5.
曹栓劳 《飞行试验》2003,19(2):6-11,48
详细介绍了未来战斗机防护救生系统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先进防护救生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新一代战斗机可能出现的过载及过载增长率,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体生理反应。着重论述了机载分子筛制氧系统的试飞方法及评估技术,高过载引起的人体生理反应,以及如何从人体生理反应评价加压供氧和飞行员抗G动作与抗荷系统的综合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19日,我国东航西北分公司A319高原型飞机在执行航班任务时,在空中旅客气瓶式氧气系统发生着火,飞机机体结构严重烧损,所幸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笔者全程参与了该起事件的调查工作,通过长期细致的调查发现:该型号飞机旅客氧气系统的设计不完善,存在单个部件失效而导致整个系统失效的风险。同时,该系统在适航规章的符合性以及适航规章在机载氧气系统的安全性审查要求方面都有亟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与发展,机载分子筛制氧技术日渐成熟,几乎应用到所有的现役战斗机上,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这螳战斗机的综合作战性能。正是看到机载分子筛制氧技术带来的航程增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对某型供氧系统的功能、组成及原理进行分析,创新地提出将此供氧系统与氧气瓶配套的新方案,经重构氧源控制机构及改进含氧浓度调节机构,使此供氧系统与氧气瓶配套使用时输出的氧气浓度及供氧压力与原系统一致,为飞行员供氧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战斗机机载制氧系统,利用Flowmaster软件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分析正常供氧条件下机载制氧系统的吸气阻力。结合系统工作压力、流量及高度要求,对比某型战斗机机载制氧系统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在此条件下,定量分析肺通气量、高度和引气压力对机载制氧系统吸气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机载制氧系统模型可用于吸气阻力分析,并为系统评价、优化设计及故障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飞机氧气系统曾多次出现着火事故。根据公开的文献资料和网络信息,统计分析了50例飞机氧气系统着火事故。分析结果表明,充氧、打开或关闭阀门等动态过程是最易着火阶段,氧气瓶及阀体组件、调节器、关断阀等是最易着火部位。开展系统动态过程和关键部件氧气危险及着火风险分析是减小或避免系统着火的重要措施。对氧气系统着火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因素。材料选择及氧气兼容性分析是氧气系统安全性设计的关键,介绍了氧气系统材料尤其是非金属材料选择一般准则和氧气兼容性分析方法,为氧气系统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简述△F氧分析仪的特点和应用,评价其性能.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FAS100氧分析仪在氮气微量氧分析中的应用,分别说明了FAS100仪器与其他氧分析仪的区别和该仪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简述ΔF氧分析仪的特点和应用,评价其性能。  相似文献   

14.
使用氧化锆分析仪测量气体中氧浓度时发现,压力和速度可能对测量值有影响。本文组建实验系统并进行实验研究,用氧气和空气混合制成高氧气浓度气体,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制成低氧气浓度气体,分别研究了压力和速度对不同氧气浓度下氧化锆分析仪测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锆分析仪在直接插入式安装时,存在最大使用压力;在最大使用压力以下测量时,气体压力对测量值无影响。压力超过最大使用压力时,高氧气浓度下,随着压力升高,测量值减小;低氧气浓度下,随着压力升高,测量值增加。气流速度对分析仪的测量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封文春  朱永峰 《航空学报》2019,40(2):522212-522212
基于航空连续供氧系统和呼吸过程,建立了吸入气、气管气各组分计算模型,并依据此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乘员供氧标准不同座舱高度所需氧流量。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适用于不同乘员类型的连续供氧流量计算,为连续供氧流量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大型运输机乘员多的特点,介绍了多乘员连续供氧试验方法、试验原理,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通气量为15和20 L/min的情况下,12 km及其以下高度各测试点的氧分压均达到100~83.8 mmHg,满足供氧防护生理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型飞机某次充氧过程中的燃爆事故,分析了高压气氧系统的燃爆机理,从绝热压缩、激波等方面对开启阀门瞬间充氧管路内部温升进行了计算。初步分析表明,本次事故的原因可能是阀体内部流动状态的突变导致的温升使尼龙活门自燃。  相似文献   

17.
情况下,实验数据通过对YTQ-7氧气调节器供氧浓度调节原理的分析,说明调整氧浓度调节机构后.在高空输入富氧可以达到输入纯氧时的供氧浓度要求。经测试并对比分析YTQ-7氧气调节器调整前后供氧性能参数验证调整后的氧气调节器供氧性能能够满足不同高度下供氧浓度生理学要求。  相似文献   

18.
原子氧对航天器用有机热控涂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在我国某型号卫星上应用的两种有机热控涂层——改进型S781铝灰漆和S956灰漆作为对象,首次就近地轨道原子氧环境对涂层性能(太阳吸收比αS和红外半球发射率εH)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同轴源原子氧装置,以近地轨道原子氧通量条件对涂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原子氧对涂层表面的侵蚀作用是造成涂层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在相同的原子氧剂量下,涂层性能变化的程度与涂层组成成分的配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