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航天》2010,(1):12-12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蒋兴伟日前透露,我国拟在南极地区建立遥感卫星接收站,以完善我国海洋卫星应用体系,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全球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欧空局发射的欧洲遥感卫星(ERS-1)具有为海洋科研和海洋经济服务的双重目的。这颗卫星在海洋渔业、海上油气业、海洋灾害预报、海洋环境监测等海洋经济部门的应用前景良好,经济效益比较明显。我国在发射自己的海洋卫星之前,先行接收和应用ERS-1卫星数据是发展我国海洋遥感事业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拟对ERS-1卫星产生的社会效益、科学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一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我国十分重视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遥感及其监测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了自主海洋卫星的研制、发射、在轨运行和业务应用,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洋二号卫星A星(HY-2A),不仅填补了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遥感的空白,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身的综合型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具备同时获取风场、有效  相似文献   

4.
海洋监测对遥感卫星的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强 《卫星应用》1999,7(1):35-43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在日益深入,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资源卫星如能成功发射,将有助于我国海洋监测的现代化建设,改变目前海洋卫星遥感资源完全依赖国外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就开始十分重视海洋遥感技术的发展,从1987年起在FY—1A卫星上就加上了海洋水色通道,发展到2002年发射了专门的海洋水色HY—1A卫星;从地面的海洋反射率光谱仪的测量,发展到卫星上的水色、水温扫描仪;从简单的假彩色合成处理技术,发展到多要素、多功能的海洋要素提取和应用技术。总之,中国的海洋遥感技术在国际上已有了发言权和一席之地。但在以海洋卫星为主手的立体海洋监测体系,高精度分析与定量比测量,多平台监测数据同化和技术集成等方面与国际上先进国家比,还存在着差距。就以上方面的差距出发,文章最后提出了建立稳定运行的海洋卫星体系,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提高海洋遥感精度和开发同化技术研究的应用水平,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洋遥感卫星及应用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海洋卫星能够对全球海洋大范围、长时期的观测,为人类深入了解和认识海洋提供了其他观测方式都无法替代的数据源。海洋遥感卫星通过搭载各类遥感器来探测海洋环境信息,按照功能可分为海洋水色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目前,全球共有海洋卫星或具备海洋探测功能的对地观测卫星近百颗。美国、欧洲、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均已建立了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航天海洋遥感技术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中国就开始十分重视海洋遥感技术的发展 ,从 1987年起在FY - 1A卫星上就加上了海洋水色通道 ,发展到 2 0 0 2年发射了专门的海洋水色HY - 1A卫星 ;从地面的海洋反射率光谱仪的测量 ,发展到卫星上的水色、水温扫描仪 ;从简单的假彩色合成处理技术 ,发展到多要素、多功能的海洋要素提取和应用技术。总之 ,中国的海洋遥感技术在国际上已有了发言权和一席之地。但在以海洋卫星为主导的立体海洋监测体系 ,高精度分析与定量比测量 ,多平台监测数据同化和技术集成等方面与国际上先进国家比 ,还存在着差距。就以上方面的差距出发 ,文章最后提出了建立稳定运行的海洋卫星体系 ,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提高海洋遥感精度和开发同化技术研究的应用水平 ,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8.
肖择 《上海航天》2009,26(4):6-6
据报道,印度计划于2009年8月发射一颗海洋卫星-2号海洋监视卫星,以加强对印度洋地区渔场的监测和气候的观察,为经济发展服务。该卫星将由运载火箭从印南部安得拉邦基地发射升空进入太空轨道,以替换老化的海洋卫星-1号星。海洋卫星-2号星质量约952kg,配备了彩色监视器、电子散射仪和测深仪等先进设备,可每隔2d飞越印度洋1次,能识别渔场、观察印度洋地区的气候变化等,  相似文献   

9.
<正>碧波万顷的蓝色海洋,留给人类太多的秘密。当今世界,由于人口的激增和无节制的掠夺性开发,资源和能源日益紧张。向海洋进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征程中,海洋卫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誉为"数字海洋"的"千里眼"。2014年8月,设计寿命为3年的我国"海洋二号"卫星迎来在轨稳定运行三周年。目前,该卫星仍然在稳定运行。3年多来,该卫星与"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分别以微波、光学两种观测手段,进行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构成了空间立体监测系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大幅提升了我国对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洋卫星技术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卫星探测海洋已经成为国际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探测的最有效手段。文章介绍了我国成功发射的海洋一号A星和B星的主要技术指标以及获得的重要应用成果,并展望了未来我国海洋卫星的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