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大管道流量测量的方法,认为点流量测量的流量计采用基地型插入式切向涡轮流量计较好.文中导出了切向涡轮流量传感器的特性方程,对流量计设计做了重点说明.本文还提出提高点流量测量精度的方法以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涡轮流量计在火箭发动机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军 《火箭推进》2007,33(3):52-55
以涡轮流量计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针对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中流量测量数据出现的异常波动和较大的系统误差,从涡轮流量计的现场使用状态进行了分析。认为解决的方法是用分节式电容液面计对涡轮流量计进行真实介质的校验,校验的方法可通过液面计测得的体积流量反算出涡轮流量计的流量系数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阿牛巴流量计在氢氧火箭发动机大流量气流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某型号氢氧火箭发动机大流量气流试验要求,通过深入分析和调研,决.定采用阿牛巴质量流量计进行气体流量测量.介绍了阿牛巴流量计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对流量计的管道安装、流量数据计算进行了详细描述,将阿牛巴流量计与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阿牛巴流量计在试验中具有良好使用效果.最后对阿牛巴流量计的性能特点、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热式质量流量计是利用流体吸热至使温度变化来测量流量的传感器。特别适于小流量和高精度测量。当气体以一定速度流过管道时,加热的管子两端温度发生变化、利用温差和计算式可测知质量流量。在液体的场合,则使用致冷器冷却方式,再利用温差和计算式求出质量流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小流量气体流量测量装置的原理和应用背景,建立了小流量气体测量系统。采用两种实验方法,即质量流量计串连孔板测量法和孔板配合差压测量法,进行了测量,得到小流量拟合公式。比较了不同实验方法的精度和特点。结果表明,第二种方法重复性好,测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6.
吴波 《火箭推进》2005,31(6):57-60
从原理上解释了Promass83A质量流量计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性,并通过试验将称重传感器、涡轮流量计和质量流量计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掌握了质量流量计的性能参数,在试车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凝胶推进剂是一种非牛顿粘弹性流体,具有粘度高、压力触变性等特点,在发动机实际试车中采用了科氏力质量流量计对凝胶推进剂在实际管路中的流量进行测量。西安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结合凝胶推进剂本身的压力触变特性,对凝胶流量计的校准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基于主动式活塞液体流量标准装置的结构,通过增设加压/泄压装置,加装在线密度计,设计了一套针对火箭发动机凝胶流量计的标准装置。该装置可以充分模拟凝胶流量计的实际使用工况,实现凝胶流量计的实流模拟校准,进而提高了瞬态流量的测量准确度。本套凝胶流量标准装置具有流量稳定、重复性好及测量范围大等特点,其质量流量测量范围为19.44~3 611 g/s,完全满足我国航天发动机在实际热试车和高空模拟试车中对凝胶推进剂质量流量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最新涡轮流量计的研究和试验。这种涡轮流量计的叶轮既作速度的敏感元件又作感受动量的阻力体。同时测量流体速度和动量可得出质量流量。现在这种流量计已用于爱达荷工程实验室的流量损失试验设备中测量两相流。  相似文献   

9.
液氧平均流量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军  薛宁 《火箭推进》2010,36(1):67-70
以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中液氧平均流量测量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其组成、测量原理及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的计算方法。采用分节式电容液面计测量液氧稳态平均流量,为准确测量低温推进剂流量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了减小涡轮流量计因水校后直接用于低温测量引起的系统误差,利用平均流量测量数据在原位进行校验。校验原理是根据质量守恒原理,以容器内测得的平均体积流量为基准,求出涡轮流量计在实用状态下的流量特性方程,由该方程提供液氧流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涡轮流量计在两相流中(空气与水混合)的试验。试验是在两种条件下进行的:即把空气注入系统分别放在远离被试涡轮流量计102英寸和348英寸的地方,中间经过了三个直角弯管。试验结果表明,当空气流量占水流量25%时,对涡轮流量计输出的影响大约是12%。即使空气流量只占水流量5%,对所试的最大流量点,也会引起6%的偏差。本试验也发现,空气注入系统位置变更,对流量计输出没有什么影响。本试验是在美国Worcester技术学院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参数测量不确定度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而提高参数测量准确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测量系统现场校准。本文介绍液氧煤油涡轮泵联试中,产品自带传感器现场校准技术。着重阐述原理和方法。该方法具有校准简便、准确度高,不用拆卸传感器、提高测量不确定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号发动机试验测量系统中的流量参数测量的异常现象,从涡轮流量计的使用方法、流量计前后压力和流量参数对比、各次试验中测量介质的流阻等角度进行故障分析,对故障原因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3.
液氧密度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万明 《火箭推进》2007,33(4):56-62
液氧/煤油发动机地面试验中,液氧质量流量通过测量体积流量乘以密度来获得,密度测量的准确度直接影响质量流量的测量准确度。影响液氧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密度的计算公式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介绍了液氧密度的获取途径、计算方法,对影响密度的主要技术问题,特别是液氧温度测量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采用测温法计算密度,测温点选在涡轮流量计附近,传感器选用铠装裸露式A级铂电阻,同时推荐了密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的热试过程中,由于工作条件极端恶劣,要进行细致的流场测量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些测量参数对于了解涡轮中复杂的流动又非常重要。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MSFC)采用全尺寸的发动机涡轮在等效的空气条件下进行了流场参数测量,用三孔眼睛蛇型探头、热膜探头和激光多普勒速度仪测量了航天飞机主发动机高压燃料涡轮进出口气流的速度分布、湍流强度以及附面层厚度,并用这些参数来完善计算流体力学的分析模型,进一步提高涡轮设计水平。本文还根据设计工况的一例试验结果对所使用的设备和测量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电磁流量计是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基础的传感器。它有无压力损失、无可动部分、输出和流量成线性关系等特点。用作工业流最计它是非常优异的。特别是本公司1974年提出的“方波励磁方式”解决了零点不稳定性(老式电磁流量计的一个缺点),从而扩大了电磁流量计的应用范围。随着近年来电子学的显著发展,电磁流量计在微机的基础上实现了多功能和高性能,又由于添加了通信功能,使操作性和维修性都获  相似文献   

16.
带不锈钢隔膜的硅压阻压力传感器在航天等许多领域应用很广。它的压力应变膜片是硅应变膜片,其制造工艺是集成电路及微机械加工工艺。将不锈钢隔膜、灌充液及硅应变膜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传感器的精度高、可靠性好、稳定性好及动态性能好,不但用于普通气体及液体的压力测量,还可用于腐蚀性介质的压力测量。文中介绍其工作原理、结构、制造工艺及技术指标最后指出今后研究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航天飞机中的温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飞机传感器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和高可靠性。提高可靠性的途径是在同一测点安装备份传感器。安装温度传感器时,在关链部位必须考虑结构的力学和热学性质匹配。设计传感器应满足的要求是:结构整体化、高精度、快响应。防热系统的温度传感器仍然是传统的铂电阻和热电偶。但结构都做得很小。热流传感器则都是热电堆。其原理是利用沿热阻板厚度方向建立的温差来测量热流。它是固态传感器、输出大、精度高、为Gardon计所不及。文中还简介了安装技术和鉴定试验。  相似文献   

18.
混平  赵政社  刘军 《火箭推进》2008,34(4):55-59
水击压力数据采集系统是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设计的。阐述了系统设计指标、功能、原理、应用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后的调试方法。该系统具有数据采集、信号转换、瞬态参数信号调节、高速采集、数据实时显示及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实现了多路参数高速、数据实时显示及数据分析处理,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便,能快速响应控制信号,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空间站在轨检漏技术对维护空间站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空间站检漏技术要求能更加快速、准确地确定微小泄漏点的位置。碳纳米管表面积大,对气体吸附反应灵敏,利用碳纳米管制备的气体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可以用于微量气体检测。据此,文章提出可以将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技术用于空间站的在轨检漏,并探讨了该技术在空间站检漏应用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有望提高空间站在轨检漏技术水平,为空间站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氟化氢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在工业生产中,其流量测量和控制一直是一个难题。论文通过多年的耐腐蚀性试验,选用对氟化氢具有优秀耐腐蚀能力和良好加工性能的蒙乃尔合金作为氟化氢流量计的材质,对内锥流量计进行了技术改进,成功地应用于氟化氢流量的实际生产测量中。这对提高和完善氟化氢流量计的制造技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