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院直升机专业同美国直升机教学、科研、生产机构的联系日益广泛,学术交流不断开展。我院并于1981年参加了美国直升机学会(AHS),成了它的团体会员。 为了进一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加强合作,美国直升机学会和我院将于1985年11月6日至8日在南京联合举办“直升机技术理论基础学术讨论会”。讨论会内容包括空气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我院103研究室副主任朱德懋副教授于4月6日—10日去美国,参加了由美国航空、宇航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和美国直升机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十二届结构、结构动力学与材料会议,以及美国航空、宇航学会举办的动力学专家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回国后,他于5月中旬就此在院内作了汇报性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3.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专业学会成组技术研究会第一次CAPP学术讨论会,于5月25日在我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在会上宣读讨论了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的学术论文,交流演示了CAPP系统的软件,座谈了近几年来开展CAPP研究工作的经验.美国宾州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南京  相似文献   

4.
学术动态     
由中国航空学会委托江苏省航空学会主办的“2000年的中国直升机”研讨会,于4月17日至19日在我院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国内从事直升机研究、设计、教学、生产、使用等18个单位的代表48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张阿舟教授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讨论国内外直升机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为领导机关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围绕这一主题,与会代表交流了18篇学术论文,开展了专题讨论。通过对国内外、主客观条件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奋斗目标和措施,比较具体、清晰地描绘了中国2000年直升机的图象。  相似文献   

5.
经国家科委批准,我院与香港理工学院将于1987年5月11日~13日在南京举办“第三届金属切削、特种加工及机械加工自动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正式代表120人(其中中国代表80人,国外及港澳代表40人)。讨论会拟分三组: 第一组:金属切削 内容:金属或其他工程材料的切削磨削机理;材料加工性;刀具材料;涂层刀具;新型  相似文献   

6.
应我院飞机系的邀请,美国直升机专家格林那(Grina)偕夫人于3月10日来我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讲学活动。 格林那先生是美国著名的直升机专家,在世界直升机界也有一定威望。他在波音公司从事直升机设计工作40余年,从一名设计员逐步晋升为该公司主管技术工作的副总裁。他主持  相似文献   

7.
为了繁荣科学技术,加强学术交流,我院于6月15日—17日举办了“无线电通信与编码”学术讨论会,邀请全国各地有关院校、厂所的教授、专家,以及江苏省电子学会和江苏省通信学会的有关成员参加了会议。三天中,出席会议和参加座谈、讨论的共有460人次。 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江苏省电子学会秘书长、省邮电研究所所长缪朗,省电子学会通信专业学会主任、734厂总工程师王树尊,省电子学会信息论专业学会主任、南京工学院教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质量,讲究实效,我院1983年度的科学报告会采取专题学术讨论会和按系、部组织的报告会相结合的方式,并把在有关学会和上级机关委托我院主办的学术会议上,我院教师宣读的论文纳入到科报会之内。时间上,除在校庆期间安排若干专题讨论会之外,其余穿插进行。 一、专题学术讨论会 1.微机应用技术交流会 6月6日—11日在南京举行,由航空工业部第二技术交流站委托我院主办,我院教师在会上宣读论文12篇,反映了我院在利用微机进行机床控制、实验过程控制、故障检测、自动编程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全国军用直升机与无人机应用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于1992年8月14日至21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该研讨会由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主持召开。与会代表共110人,分别来自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工业部所属院校、厂、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等30多个单位。会上交流论文60多篇,内容涉及军用直升机的应用与发展研究,军用无人机的应用与发展研究,以及其电子系统、飞行控制、气象、救援、使用、维护等方面。会上代表们根据海湾战争  相似文献   

10.
今年11月9日—1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第三届机械阻抗和参数识别技术学术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学会(筹)委托机械工业部郑州机械研究所和哈工大主办。来自全国21个省,市99个单位的157名代表参加会议,共宣读,交流了70余篇论文。我院张阿舟副院长等代表4人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宣读了五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筹)成立于1985年8月,决定我院为该学会的挂靠单位。1986年3月27日至29日,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筹备组第二次扩大会议在我院召开,出席会议的除筹备组成员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23个单位40余人。著名力学家、筹备组组长胡海昌教授主持了会议。我院党委书记吴明、院长余承业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和闭幕式。  相似文献   

12.
美国第53届冲击振动讨论会,于198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丹佛城举行。由北京工程环境试验站柯受全、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褚桂敏、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张万付组成的三人小组应邀出席了会议。冲击振动讨论会由美国海军试验室冲击振动情报中心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分秘密和非秘密两部分,秘密部分只有美国公民才能参加。今年的会议由美国陆军材料和力学研究中心主办。会上共发表论文69篇,简要讨论论题13则。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数学会计算数学会的关怀下,由南京航空学院、南开大学、航空航天部631所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逆特征值问题讨论会于1992年5月25日至30日在我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计算数学界和力学界的专家、教授、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青年学者占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新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首届无损检测新技术学术会议于1990年10月8—12日在我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102人出席了会议。 大会由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常务理事兼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积懋教授致开幕词,南京航空学院院长朱剑英教授、江苏省科协常委王适存教授、江苏省激光学会理事长苗永智副教授等到会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5.
由法国国防部、法国宇航研究院(ONERA)和法国宇航公司(AEROSPATIALE)的三位专家组成的直升机专家小组;11月17日至20日在我院进行了访问,并举行了中,法直升机技术交流会。 会上,法国专家分别介绍了有关直升机空气动力学与气动弹性、机身及机翼/机身相互  相似文献   

16.
受国防科工委委托,“红外隐身技术专题研讨会”于1986年9月23日至25日在我院举行。这是继今年6月隐身技术交流研讨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有关隐身技术方面的大型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航天部,兵器部,航空部及所属院校、研究所、空军、海军和中科院等23个单位56名代表。  相似文献   

17.
应美国海军冲击振动情报中心主任蒲西(H·pusey)的邀请,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周锡仪、吴家驹二人出席了美国第52届冲击振动讨论会。会议由美国海军试验室冲击振动情报中心组织,美国国防部防核局和美军水路试验局主持,1981年10月26日至29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城举行。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瑞士和中国等国家的400多名  相似文献   

18.
航空高校学报研究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于11月6日—8日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举行,出席会议的除北航、西工大、南航、昌航、沈航和郑航学报编辑部的代表外,中国民航学院学报编辑部的代表也首次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郑航学报主编赵玉同志和航空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孙平凡编审共同主持.郑航主管科技工作的张副院长和科研处长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电机电器学术年会于6月13日—6月15日在我院召开。来自省内外60个单位的116名代表,共聚于本院荟萃楼宣读学术论文44篇,进行了成功的学术交流、情报交流和科技信息交流。 这次会议由我院303教研室为主承办,大会首先由特邀报告人,《中小型电机》主编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8月17日至22日在大连市召开了力学环境条件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23个单位的53名代表,交流技术报告19篇。会议是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所长张竞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副主任戚发韧,北京环境工程试验中心副站长柯受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一系副主任季南等同志的主持下进行的。七机部副部长李绪鄂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出席会议的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