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3,(5):84-84
<正>据中国航天网2013年8月2日报道,近日,风云-3卫星系列的首颗业务星(02批首发卫星)已装运出厂,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院研制。风云-3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的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该系列中有2颗科研试验卫星已在轨正常运行。目前,这颗业务星通过了出厂评审,其主要功能、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卫星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2008年5月27日11时许,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9日11时58分,风云三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成功获取风云三号A星第一轨可见光图像。风云三号卫星是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卫星质量2 295 kg,安装了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仪、红外分光计、微波温度计和微波成像仪等10余种有效载荷,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三维、全天候、多光谱、定量探测,获取地表、海洋及空间环境等参数,实现中期数值预报。风云三号卫星的遥感能力实现了从单一遥感成像到地球环境综合探测、从光学遥感到微波遥感、从公里级分辨率到百米级分辨率、从国内接收到极地接收等四大突破,与第一代风云一号系列极轨气象卫星相比,其探测能力、手段等有质的跨越和提高。风云三号卫星的研制技术难度大,其探测能力和性能指标均已达到了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世界气象组织已将其纳入新一代世界极轨气象卫星网。该星将在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规律和减灾防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为航空、航海等部门提供全...  相似文献   

3.
太空新航线     
《航天》2009,(8):10-15
首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完成730余次全球观测 据报道,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悉,以该所为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首发星,一年来在轨稳定运行,对地观测5100多圈,完成了730多次全球观测,获得了大量数据,并已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4.
王程 《中国航天》2005,(8):10-12
气象卫星是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遥感卫星。气象卫星按轨道不同,分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以获得全球气象信息,如我国的风云(FY)1号气象卫星: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连续气象观测,如我国的风云2号气象卫星。两种类型的气象卫星相互补充、协同观测。目前除中国外,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都先后发射了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5.
风云三号(FY-3)系列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2008年5月27日上午11时02分33秒.第一颗FY-3系列卫星FY-3A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2008年11月18日,经过5个月紧张、高效、有序的在轨测试。FY-3A及地面应用系统正式投入业务试运行。标志着我国极轨气象卫星成功地实现了技术升级换代,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国务院批准 ,上海航天局正式启动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风云三号”的研制工作。据介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继目前正在太空运行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之后的新一代产品 ,其目标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 ;其主要任务是提供全球的温、湿、云、辐射等参数 ,实现中期数值预报 ,监测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 ,探测地球物理参数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的规律 ,为航空、航海和军事等部门提供全球任意地区的气象信息等。“风云三号”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轨道高度 850km ,轨道倾角 98.79°;卫星发射时的…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发展的历程,重点介绍了1999年发射的风云一号C星至今在轨稳定运行概况,星上遥感仪器、卫星采用的主要技术和改进措施以及卫星资料的应用,展望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及其星上遥感仪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李叶飞  曹琼  杨勇  董瑶海 《上海航天》2012,29(4):7-13,26
介绍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现况。提出了由风云三号(FY-3)上午星、下午星和降水测量卫星组成的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对地观测网构想,给出了三种卫星的主要仪器性能指标。讨论了多载荷综合观测,利用微波波段实现全天候探测,提高光谱分辨率,提高空间分辨率,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定标精度,发展无线电(GPS)掩星探测,以及发展主动遥感等极轨气象卫星发展趋势。对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发展给出了气象卫星向对地综合观测发展、遥感探测技术向"四高两全一多"发展、探测方式向主动与被动结合方向发展、遥感应用向高精度定量化发展、发展专用卫星或小卫星阵列等建议。分析了转动部件与太阳阵耦合抑制、高指向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高数据率数据传输、颤振对高光谱成像质量的影响分析及减振、主动微波及可见、红外、紫外谱段高精度地面及在轨定标等实现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5月5日,风云三号C极轨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该星正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交付中国气象局使用。这标志着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首发业务星具备了业务运行能力,实现了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7-127
据中国航天网站2012年3月6日消息,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初样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现已完成了初样电性星的研制,通过了卫星总体初样设计评审,初样鉴定星研制于近期全面启动。风云四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三轴稳定对地遥感卫星,是目前我国对地观测卫星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1.
明星档案     
"风云三号"卫星A星:类别: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用途: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可为我国全国范围的天气预报,特别是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以及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监测等提供重要的气象参数。  相似文献   

12.
李卿 《中国航天》2008,(6):8-12
中国是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行研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极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FY-1)于1988年和1990年分别发射了A、B两颗试验卫星.经重大改进后,1999年和2002年分别发射了C、D两颗业务应用卫星,在轨运行寿命均已超过5年.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FY-3)也已发射.星上装载8种探测仪器,其探测谱段覆盖了从微波到紫外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我国十分重视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遥感及其监测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了自主海洋卫星的研制、发射、在轨运行和业务应用,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洋二号卫星A星(HY-2A),不仅填补了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遥感的空白,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身的综合型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具备同时获取风场、有效  相似文献   

14.
周威 《中国航天》2005,(8):30-31,36
2004年10月19日,我国长征3A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2C气象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成功不仅是我国气象卫星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我国航天保险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因为风云2C卫星的保险是自1997年以来中国航天首次按照商业化模式和国际商业航天保险市场的惯例运作的商业航天保险。商业航天保险主要包括发射前保险、发射保险、卫星在轨保险和第三方责任保险。笔者长年接触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业务,积累了商业航天保险的相关经验和资料。现以风云2C卫星保险项目为案例,就商业航天保险中发射保险和卫星在轨保险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上海航天》2010,(6):I0004-I0004
2010年11月5日,风云三号B星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星上装有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微波辐射计等11个遥感探测仪器,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可获取地表、大气、海洋及空环境等参数,为实现我国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16.
FY-3A极轨气象卫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我国研制的风云三号A(FY-3A)极轨气象卫星的基本任务、轨道与发射窗口、构型与布局、主要技术参数、探测仪器配置、图像资料传输与存储,以及姿轨控和数管系统等总体概况.分析了卫星的技术特点.介绍了卫星入轨过程、平台和数传等在轨运行状况.给出了遥感仪器的工作及其部分应用结果.卫星近4个月的运行稳定,获取了大量的气象和环境数据.初步测试结果表明:FY-3A卫星大部分仪器性能与国际同类仪器比对一致,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风云卫星体系的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瑶海 《上海航天》2021,38(3):76-84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发展始终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为蓝图,以解决中国的气象观测问题为宗旨,秉承“开放合作、服务世界”的理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气象卫星观测体系。风云卫星是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中应用范围最广、效益发挥最好的卫星系列之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卫星观测网重要成员,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实践者。新时代,全球气象卫星发展迈入新阶段,面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安全,风云卫星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应用效能导向,充分发挥体系效能,突破卫星及遥感关键技术,率先实现遥感卫星及体系的自主运行、快速响应、智慧观测,拓展风云卫星在军民各领域各行业的应用。在实现遥感数据的获取途径和处理算法自主可控的基础上,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全球及重点区域的精密监测覆盖率,为全人类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预报和更加精细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6月5日21时07分,我国"风云"二号H(FY-2H)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与在轨的"风云"二号系列E、F、G卫星开展组网观测。"风云"二号03批卫星与02批卫星形成了"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保证了组网观测业务的连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为了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水平,在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为主要数据源的基础上,结合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数据,建成的环境应用系统将满足我国天地统筹的国家环境监测体系,并实现我国环境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环境一号卫星业务运行管理平台(即业务运行管理分系统)既是环境应用系统的中枢,也是环境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海洋二号卫星A星(HY-2A)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它不仅填补了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遥感的空白,也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在轨运行的综合型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卫星在轨获得的数据提高了我国灾害性海况预报的水平,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海洋科学研究、全球变化提供了实测数据,同时也在国际对地观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HY-2A卫星在法国、美国和荷兰等国家的海洋业务系统中分别实现了应用,数据质量受到国外用户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