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通过PC、实验控制软件、DSP、灵敏传感器等组成控制系统对钛合金超塑性拉伸变形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获得更好的超塑性。讨论了m值法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实验方法。结果表明,利用m值法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对变形进行监控,TC11钛合金能够获得更显著的超塑性,能有效地找到一种材料最佳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略介绍了钛合金的应变速率循环诱发超塑性,并着重讨论了它的计算机优化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未经细化处理的钛合金在应变速率循环的变形方式下具有比常规超塑性实验更显著的超塑性,而通过计算机优化可进一步挖掘材料的潜力,获得更为优良的超塑性。这一新的研究方法为探求超塑性的最佳变形模式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20CrMnTi在720~830℃的温度循环下的动态超塑性现象进行了研究,获得了210%的伸长变形,探讨了多种条件对变形的影响,金相显示了微观晶粒的长大和拉长。同时研究了变形时应力和应变速率以及应变和温度的关系,并据此测得该材料的动态超塑性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可达0.7。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粘塑性流变方程为基础,探讨了钛合金Ti-6Al-4V在900℃时的超塑性性能,利用二元回归分析,求出参数K、m、n。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塑变形时,应变硬化参数n值不可忽略,m及n值较大时,材料的超塑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在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内容包括超塑性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成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恒温超塑性成形工艺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升温超塑性成形的新工艺方法,并用模糊神经网络对升温超塑性胀形成形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了优化后的TC4钛合金升温超塑性胀形成形工艺的加载曲线,利用优化后的成形工艺参数进行了某航空器用TC4钛合金薄板盒形件的升温超塑性胀形成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恒温超塑性成形相比,此工艺可以显著地缩短成形时间,在本文试验条件下每个零件可以缩短成形时间10min,并可改善材料的成形性,获得厚度分布均匀(厚度分布不均匀率〈8%)的成形零件。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成形工艺参数优化的升温超塑性成形方法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钢的相变超塑性扩散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金相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碳钢的相变超塑性扩散焊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碳的分布和显微硬度的变化,以及热循环中最高加热温度、压应力和热循环次数等主要工艺参数对T8/T8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超塑性能加速固态扩散焊焊接过程;热循环中最高加热温度、压应力和热循环次数对焊接接头的强度有重要影响。文中还对相变超塑性能加速固态扩散焊焊接过程的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共析钢的相变超塑性扩散连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高温扩散和空洞蠕变闭合理论,在恒温超塑性扩散连接基础上建立相变超塑性扩散连接数学模型,可确定各工艺参数,诸如循环上限温度、压力、循环次数以及升、降温速率等对连接的影响,作为选择合适工艺参数的依据。经过对T8共析钢相变超塑性扩散连接试验研究,证明该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按塑性力学方法,在求解位置建立坐标系,在充分考虑了大变形和材料硬化因素的影响下,提出了一个轴对称金属塑性大变形问题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在1 350 ̄1 550℃下,对3mol%Y2O3稳定的四方ZrO2多晶陶瓷(Y-ZTP)进行了超塑性拉伸试验,最大延伸率达285%。研究了拉伸变形特性,测定了1 450℃下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0.37。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表明:Y元素在晶界处偏析;超塑变形时晶粒明显长大;变形促进了四方相(t)→单斜相(m)ZrO2的马氏体转变,其相位关系为(100)m〃(100)t,「001  相似文献   

11.
文中选择大、中、小3种典型结构尺寸的发射箱,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软件Fluent对发射箱蒙皮表面在导弹发射过程中的力、热环境进行了仿真分析。以铝合金材料为例,对发射箱蒙皮材料在燃气流环境中力学性能损伤情况进行了烧蚀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蚀时间延长,铝合金材料力学性能损伤存在一个突变点,在1.5 s内下降不明显,但是当烧蚀时间延长至2.0 s时,力学性能急剧下降至0。该研究结果为铝合金发射箱轻量化设计、热防护设计和使用次数设计等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比例SiCp/Al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无压渗透法工艺 ,选用不同颗粒度 ( 70 #,10 0 #,15 0 #,180 #) ,不同颗粒形状 (不规则多边形 ,近球形 )的SiC ,制备了不同基体材料 (纯铝 ,ZL10 1,ZL3 0 1)的复合材料试样 ,并用云栅干涉法对各试样的膨胀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SiCp Al的膨胀系数随颗粒尺寸的增大而下降 ,近球形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膨胀系数比不规则多边形要小 ,不同基体材料的复合材料的膨胀系数按着ZL10 1,纯铝 ,ZL3 0 1的顺序增大  相似文献   

13.
混合式CRP吊舱推进器水动力性能数值模拟及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混合式CRP吊舱推进器数值模型并置于数值空泡水洞内,结合RA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运用滑移网格方法对混合式CRP吊舱推进器在均匀流场中水动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敞水性能预报结果,并分析了混合式CRP推进器的非定常力;同时,利用空泡水洞、吊舱动力仪及长轴动力仪对混合式CRP吊舱推进器敞水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3组重复性试验表明了试验方法的稳定性;并将3组试验平均值与将数值模拟所得的敞水性能结果进行了比较,彼此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本文所用试验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对吊舱推进器模型敞水特征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达到工程应用要求的要求;和国外学者在空泡水洞内得到的不附带吊舱相同对转桨敞水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吊舱对前后桨敞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吊舱对前桨的敞水性能基本没有影响,但对后桨的敞水性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从Stratton-Chu公式出发,利用阻抗边界条件,得出阻抗边界条件积分方程,将目标表面分成不同的区域,有些区域用高频解析方法求出其表面电流,有些区域利用矩量法解阻抗边界条件积分方程得表面电流。本文以橄榄体(包括介质涂敷情形)为例,计算其电磁散射特性,混合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或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翼型低速动态实验研究的测试设备和实验方法。给出了NACA。。12翼型动态测压的实验结果,初步分析了影响翼型动态气动特性的因素。将所得实验结果与国外实验结果及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实验结果与资料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先进云纹测量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了高灵敏度云纹法的发展及其在结构和材料力学行为测量方面的应用,包括云纹干涉法、微米云纹法、纳米云纹法及其相移技术。介绍了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光测实验室近年来利用云纹干涉法在材料科学、激光焊接、微电子封装等力学行为测量方面的应用成果。讨论了微米/纳米云纹法分别在微电子封装、微机械系统(MEMS)、纳观变形场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高阶理论对层板的热稳定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算例表明文中方法是精确的。文中给出了层板热稳定的数值结果,并讨论了铺层方向、铺层数量、边界条件、板的长宽比、材料的纵横弹性常数比以及温度分布等对失稳特性的影响,由此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导引控制延时对追踪捕获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深入分析国内外有关追踪捕获性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导引控制延时对捕获能力影响的新内容进行了专门研究。在对理想的、无延时假设下获得的理论成果进行系统分析与仿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仿真计算的方法,从捕获概率和追踪过程两个方面,对导引控制延时与导引捕获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获得了关于控制延时对追踪捕获能力和具体追踪过程影响的研究成果。指出如果控制延迟不大于0.02s.对捕获性能没有明显影响。可为导引内回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基于低轨卫星星载GPS双频观测值的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简化动力学定轨方法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简化动力学定轨中的关键问题--伪随机脉冲的设置问题及其对定轨精度的影响.最后结合CHAMP卫星实测GPS数据,利用简化的动力学定轨方法对CHAMP进行定轨.算例结果表明,伪随机脉冲的设置可以有效吸收力学模型误差的影响,因而定轨精度较稳定.根据一个星期的CHAMP星载GPS跟踪数据计算的CHAMP轨道,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计算的CHAMP轨道相比,均方根误差(RMS)在10 cm以内.  相似文献   

20.
直升机后掠桨尖旋翼气弹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具有后掠桨尖旋翼气弹稳定性的分析模型,研究后掠桨尖旋翼气弹的稳定性。结构模型考虑了旋翼桨叶的偏置、预锥、预掠、预扭以及桨尖的后掠等多种旋翼参数及非线性影响,分析了不同桨尖后掠角几何参数对旋翼气弹稳定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桨尖后掠对旋转旋翼桨叶气弹稳定性影响较大,桨尖后掠使一阶扭转频率增加,同时使一阶摆振阻尼降低,后掠桨尖单元的非线性转换关系对气弹分析结果有影响,桨尖后掠角越大这种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