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阿帕奇”(Apache)“阿帕奇”反跑道空射隐形巡航导弹由马特拉·英宇航动力公司研制,能在火力圈外距离安全地攻击目标,这种导弹已经投产,将在1998年获得初步作战能力。“阿帕奇”是一种能全天候工作的发射后不管导弹,采用模块式设计,长5.1米,宽0.63米,弹翼伸开后翼展为2.84米。导弹以法国微型涡轮公司的TRI60-30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动力,飞行速度为M数0.8以上,射程达140千米。“阿帕奇”的中段导航采用惯性导航、高度表相关及用雷达景像匹配进行航路点更新,末制导采用Promethee毫米…  相似文献   

2.
郭振玲 《推进技术》1989,10(1):64-64
最近法国玛特拉公司和意大利梅拉腊公司决定共同研制MILAS反潜导弹.MILAS导弹是一种用鱼雷管发射的反潜导弹,它的射程为5千米,动力装置为涡轮喷气发动机.这项研  相似文献   

3.
面对21世纪的弹道导弹威胁,美空军一直在研制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系统,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1995年,先后开展研制“导弹防御警报系统”,“国防支援计划”(DSP),“后继预警系统”(FEWS),导弹警报,定位和报告”(ALARM)系统计划等等。1995年美国最后决定研制“天基红外系统”(SBIRS)预警卫星,待SBIRS预警卫星系统建成后,美军的天基预警能力将跃上一个新台阶,SBIRS预警卫星将不仅能比DSP卫星更出色地完成战略导弹预警任务,而且还能对针对美国与其盟国以及海外驻军的战区弹道导弹攻击实施有效的预警和踊跃,从而能满足21世纪美军对战略和战区弹道导弹预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计算弹道导弹的飞行时间,首先分析了影响弹道导弹飞行时间的各因素,并重点仿真分析了不同发射点纬度、射程、大地方位角对飞行时间变化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快速计算弹道导弹飞行时间的方法,并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适用于多枚导弹进行火力协同攻击或饱和攻击时,快速计算不同导弹的飞行时间。  相似文献   

5.
美国双射程/双任务导弹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在2009年第2期刊登的((美国双射程/双任务导弹的发展》一文中,对美国双射程/双任务导弹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后收到读者反馈。认为双射程导弹技术难度过大,成本过高,实用效率反而不如现有近程空空导弹和中远程空空导弹的组合。对于这种观点,《美国双射程/双任务导弹的发展》的第一作者中航光电所高劲松博士并不认同,他又向本刊投来了《美国双射程/双任务导弹评述》一文,从不同层面对双射程/双任务导弹的发展进行了更全面的回顾,解释了其一度没有引起关注的原因,与具备部分双射程能力的法国“米卡”导弹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双射程导弹的全寿命费用低于现有空空导弹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国际航空》2009,(5):4-4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提出一个1.37亿美元的计划,为美国空军的F-15C开发一种MIM-104“爱国者”PAC--3(先进能力一3)导弹的空射型。2007年.美国导弹防御局(MDA)曾资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PAC-3用于攻击弹道导弹,但是在2008年MDA的预算被削减了近20亿美元.计划被搁置。于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美国空军提出了将PAC-3开发为空射型的“空射命中-杀伤”计划。  相似文献   

7.
图中由“卢伊瓦克”发射的新型空地导弹是由南非的丹尼尔公司设计的Mokopa,其第一次试射在去年9月用盲导弹发射,发射初速度为40节,并完成了稳定的向前飞行。带导引头的导弹试射也将从今年开始。射程为10千米的Mokopa采用激光导引头,但也在考虑红外成像及微波导引头方案。南非试射新型空地导弹  相似文献   

8.
《国际航空》2009,(3):8-8
波音公司作为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MDA)“机载激光”(ABL)项目的总承包商.除了研制以波音747-400F货机为平台的YAL-1A激光攻击机用于拦截助推段的弹道导弹外,还自行投资对该机承担其他潜在任务进行研究.以拓展该机的军事用途.并以此为该项目争取持续的经费支持.因为该项目被认为很可能成为奥巴马政府削减国防预算的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9.
美国防部预研局(DARPA)已决定将这种高超音速导弹的方案返回到波音公司提出的“乘波”外形设计,放弃该公司的双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方案,国防部官员认为前者的技术更为前卫,l而且与后者相比不仅速度快,射程和载荷量也提高很多。它可以在不足10分钟的时间内攻击一个lllo千米以外的目标。该导弹采用2台火箭助推器使这种升力体加速到M数4一5时这时超音速冲压喷气发动机点火工作,在飞行中导弹将燃烧可以转化为氢的重油,一旦开始加热便触发这一转换处理,使气体进人进气道,所释放的氢被送人燃烧室。这种采用GPS制导的…  相似文献   

10.
《航空科学技术》2009,(6):44-44
近日,据美国陆军透露,按照计划进度安排,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生产的“空中勇士”无人机已于11月22日在加州中国湖海军航空武器中心完成了“海尔法”反坦克导弹的实弹发射试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QRC-2)的“空中勇士”无人机每架可携带4枚“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左右机翼下可各挂2枚,但试验时每架无人机只挂载2枚,而且也只进行1枚导弹的实弹发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论述新一代固体战术弹道导弹可选用的先进新材料(新型材料),以及型号研制人员全面掌握国内外新材料技术发展信息,并能在新型号研制中准确地选用新材料对提高导弹的精度、生存能力、突防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防务     
联合空-面火力圈外导弹发射成功这种由GPS制导的空对面火力圈外发射导弹(JASSM)具有全向隐身的特点,同时它可以更换多种战斗部,包括硬目标穿透弹和特种弹头,如大功率微波发生器和专门用来破坏电子设备的碳纤维释放弹等。JASSM的设计航程据称为300千米以上,因而母机完全可以在当前典型的危险作战区(30-170千米)以外安全地发射这种导弹。如果进展顺利,美国将在2001年1月生产这种导弹。(双人)F-22达到交付使用里程碑由于两架F-22的飞行试验小时已达到183个小时,达到了美国国会和国防部要求的无事故累积飞行小时的要求,从而…  相似文献   

13.
印度计划于4月20日至30日之间试射射程达3500km的“阿格尼Ⅲ”战略导弹。“阿格尼Ⅲ”战略导弹是印度最具雄心的战略导弹,可携带1.5t核弹头。这将是“阿格尼Ⅲ”铁路机动型的第3次试射,将在印度东部奥里萨邦沿海的惠勒岛试验场进行。虽然“阿格尼Ⅲ”导弹的第一次试射于2006年7月失败,但2007年4月进行的第二次试射取得了成功。如果这次试射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导弹制导系统正向几个方向发展:GPS正扩展到用于老的和新的导弹系统,自动目标识别正在部署,同时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改进了数据融合和红外传感器的技术水平.目前正由雷神导弹系统公司研制的美国海军的区域防御反弹道导弹系统说明了这些技术面临的挑战.这种拦截导弹是在雷达制导的“标准导弹”2第4批次(即第4A批次)基础上修改的.当它于1997年拦截54000米高度的一枚“标枪”靶弹时,以约M6的速度飞行.红外导引头在导弹的一侧通过一个小头罩锁定目标.M6时的阻滞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导弹防御局2007年12月17日宣布,日本成功完成首次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拦截试验,此次试验从JS Kongo驱逐舰发射一枚导弹在太平洋上空拦截一枚中程弹道导弹。  相似文献   

16.
美国空军的RC-135S“眼镜蛇球”侦察机是美国为了对别国的弹道导弹进行战略侦察而设计制造的,因而一向被一层神秘的浓雾笼罩着.这种飞机经常被派往世界各地去探测别国进行的导弹试验,其上的一套红外和光电传感器经过不断更新已能在418千米之外精确地确定导弹的发射点,导弹发动机的熄火点,并  相似文献   

17.
康文 《国际航空》2008,(11):60-60
今年9月德国国防部装备局(BWB)利用一架“狂风”IDS攻击机完成了“高性能侵彻弹药”(HOPE)的空射试验,并准确地击中了目标,试验确认了这种导弹的射程和精度性能,为德国空军的装备和出口市场打开了未来之门。  相似文献   

18.
五角大楼的研究人员正在将F-117隐身飞机的红外传感器同另一种为低空飞行B-1B轰炸机研制的红外传感器样机结合起来,为大型飞机提供一种能为威胁弹道导弹发射提供远程预警的新型监视组件.此传感器组件提供的预警线索可使美国的终端防御导弹,如陆军的“爱国者”或海军的“标准”的有效作用距离增加一到两倍,在某些场合超过320千米.这一价值1O00万美元、重363千克的传感器组件最初将装在美国空军的具有长续航能力的E-3预警指挥机上.美国空军14架保密的RC-135W“铆钉接头”  相似文献   

19.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7,26(1):41-41
按照美国空军中将、导弹防御局(MDA)局长奥柏林的说法,五角大楼希望在波兰部署的远程导弹拦截装置,不会对俄罗斯核威慑力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20.
《国际航空》2011,(10):8-8
近日,印度空军订购了15架由印度国家航宇实验室(NAL)研制、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的生产的“娑罗什”(Saras)14座双发螺旋桨多用途轻型运输机。该机载重近12吨、最大时速550千米.可持续飞行5小时,单价为800万美元。印度空军首先会将其用于诸如C-17、伊尔-76、安-32等大/中型运输机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