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K8飞机研制”获科技进步一等奖,五项成果获二等奖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主持了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航空金奖获得者、K8飞机总设计师石屏与其他获奖代表一起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K8飞机是我国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首次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研制成功的新一代喷气教练机。投产三年来,已销售51架,形成一定的批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刊资讯     
<正>2018年航空工业两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148项;授予5名外籍专家中华  相似文献   

3.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玉明 《宇航材料工艺》2007,37(6):I0004-I0004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五十年来,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形成了以复合材料及工艺技术为龙头,非金属材料及工艺技术、表面工程技术、金属材料及工艺技术、检测分析技术为重要组成的航天材料及工艺技术体系;建立了与航天型号研制生产相配套,以复合材料结构件和非金属、特种金属制品为主的制造体系,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32项,1979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3项,部级科技进步奖近400项,是载人航天工程和远程固体战略核导弹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主要获奖单位。  相似文献   

4.
本刊资讯     
正航空工业中国航发多项成果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在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航空工业两项成果分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两个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分别为航空工业沈阳  相似文献   

5.
1987年3月15日,SB-100攻击型工程模拟器在航空工业部试飞所建成并进行模拟飞行表演。4月,“霹雳”-7号空空导弹通过技术鉴定,同年12月批准设计定型并投入生产。5月9日,歼-8(白天型、全天候)、强-5及其改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歼-7(Ⅱ、M)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月11日,在法国巴黎国际航展上,强-5C、歼教-7、运-12和“飞龙”-2号海防导弹首次在国外展出。6月,水轰-5飞机进行改装森林防火、灭火机的工作,翌年2月投入试验获得成功。当年水轰-5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月31…  相似文献   

6.
<正>1957年成立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中国航天领域材料及工艺技术的研究中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余项,国防科学技术奖及部级科技进步奖400多项,获得载人航天工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主要从事航天及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生产,拥有金属材料专业、复合材料专业、非金属材料专业以及表面工程专业等多个生产和研发事业部,以新颖而独到的材料工艺  相似文献   

7.
《红旗技术》2006,(1):36-36
“十五”期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7人;国家自然科学奖8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8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69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22人。  相似文献   

8.
江苏金陵机械制造总厂技术中心是"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20多项奖项;形成了卫星导航用户终端研制所有核心关键技术,以北斗为主的多星系兼容导航系列产品已同时具备军民领域的产品研发和生产资  相似文献   

9.
《红旗技术》2007,(1):34-34
以“歼十飞机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专项的研制成功和交付使用是中国一航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功的重要标志。围绕这些重大专项,在研制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使中国一航拥有了大批自主知识产权,有力地带动了中国一航整个产业的升级,成为中国一航自主创新的发展基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初评工作已经结束,共有237项推荐项目通过初评,其中由我院许春生教授主持的民航发动机使用可靠性科研项目(20010215)初评获得通过。该项目由中国民航学院、北方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北方航空公司维修基地、中国民航安全技术中心四家单位承担。参与该项目的还有我院机电工程学院的李书明、马乾绰等。我院许春生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通过2001年度国家科技奖初评  相似文献   

11.
我院在1988年度又有一批科研成果获奖。“普通彩色电视立体成象技术”于1988年12月荣获中国民航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荣获中国民航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的项目有6项。其中:与103厂、西安管理局联合研制的“安-24机翼油箱含裂纹上壁板寿命分析”获一等奖,“B-737-200ADV 起飞性能计算研究”获二等奖;“非线性电路和系统故障诊断研究”“民航劳动工资统计应用软  相似文献   

12.
1991年我院科研项目获奖数达14项,创建院以来的最高纪录。 1.杜洪增等与民航103厂、西安管理局合作的“安-24飞机机翼上壁板含裂纹剩余寿命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梁家昌等“溶液配位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研究”获国家教委“表彰在促进科学进步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二等奖。 3.机械系和经管系分别研究的“飞机选型——飞机评估”和“飞机选型——经济评估”2项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三0四研究所研制的“随机振动校准装置及其技术研究”和“轴向加荷疲劳试验机受力同轴度检定装置”同获1993年度航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这2项成果技术难度高,工作量大。经查新和专家委员会认定: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它们的研制成功将对我国振动传感器和疲劳试验机的同轴度校准与检定技术的发展起很大的推动作用。3O4所2项科研成果同获航空科学技术进步奖@梁云珠$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一飞院高旭、潘志雄、丁兴志参与申报的《新概念飞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及肖立华、张立国、李素琴参与申报的《先进减振降噪隔热纤维复合材料研制与应用》分别荣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面向科研院所开放后,一飞院第一批参与并获奖的项目。  相似文献   

15.
HB5520-80《飞机座舱红光照明基本技术要求》、HB5521-80《飞机座舱红光照明检查测试方法》(以下简称“两项标准”),自发布以来,已有运七飞机首先采用红光体制,并于1982年全面通过了国家鉴定。近年来几个新机也都依据“两项标准”研制、检测和评价其座舱的照明质量。“两项标准”不仅填补了我国飞机红光照明技术标准的空白,并为我国航空照明工程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起了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航空照明理  相似文献   

16.
《国际航空》2007,(3):1
今年2月27日,国产歼10战斗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重大工程项目。当这种凝聚着几代航空人20年心血的战斗机终于沐浴在国家赋予的荣誉光环下时,不仅歼10项目的参与者难抑激动之情,也使全体中国航空人为之振奋。荣誉令人欣慰,成功更是可喜可贺。毕竟歼1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战斗机,代表了中国航空工  相似文献   

17.
飞行力学专业组研究课题组组长会议于1988年1月6日至10日在北京北苑招待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601所、603所、611所、630所、640所、320厂、北航、南航、西工大、部局领导、成果办等单位共49人。会议检查各课题组1987年合同完成情况;草签1988年各课题技术经济合同;专题讨论天地往返系统应预先开展研究的飞行力学问题,并起草论证报告:会上由专家鉴定组对“飞机飞行性能计算手册研究”和“大扰动下飞机飞行品质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专家鉴定组同意申报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相似文献   

18.
马援 《国际航空》2007,(3):10-11
2月27日,中国一航的"歼10飞机工程"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项殊荣表明,歼10飞机项目为提升我国航空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曾担任歼10飞机研制工程行政副总指挥、研制现场副总指挥、试飞现场副总指挥、项目办主任的晏翔。她从方案论证开始,全程参与歼10飞机的研制工作,为提高型号研制管理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今年我部各企、事业单位申报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经过部成果管理办公室和成果专利处初审,组织专家实质性审查后,又根据国家评审委员会有关规定,按专业归口的原则,分别报送民口各专业行业组进行评审,获奖项目除已由国家评审委员会公布见报的外,这次由航空行业评审组负责归口评审的项目共108项,经过航空行业评审组认真评审,并报经国防科工委严格复审,已获国家评审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企业动态     
1999年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化科研年”,该校意欲主动适应国家纵向科研运作模式的新变化,抓住机遇,努力保持并增强学校科技工作的良好发展势头。 去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台的科研管理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科研的发展,全年科技到款额首次突破7000万元,科技成果也创出了新水平。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5项,是近年来获得最多的一年;获航空工业公司科技进步奖37项,连续三年位居航空系统企事业单位之首。学校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