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太空是个有趣的地方》是一本有趣的书,它采用文字加漫画的形式,从另一个视角重温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至今人类50年的太空探索和科学发现。早在太空竞赛之前。漫画家们就已经在不断地对地外生命和彗星奇观进行想象和描绘。近年来,月球、火星和其他星球的探索任务(尤其是在任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太空漫画的内容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书中的文字精辟优美,配以丰富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包括漫画(古今各国170位漫画家创作的220余幅漫画)和几十年太空探索留下的影像,其中很多内容带有历史和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2.
能遨游太空的人,除了航天员,就是那些自费去太空的旅游者了。美国企业家格雷戈里·奥尔森是目前的七位自费太空旅游者之一,2005年他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到达国际空间站旅行。后来,他写了一本记述相关详情的书籍:《一切皆有可能——企业家游太空》。本文即是摘录自该书。  相似文献   

3.
“谁能控制空间,谁就能控制地球”。美军的太空作战演习首次将太空作为作战行动的主要场所,标志着美军太空战略正在发生巨大转变。演习的直接目的是检验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的作战指挥系统、航天系统的运行状况以及航天系统与地面系统的配合能力。更深层次的目的,则是 加强美军的太空战威慑能力,凭借其太空系统向美国的敌人发出微妙但却清晰的警告。本文分析了美国太空演习的种种情况,提出了建设航天作战实验室,以研究由空间军事开发而引起的太空作战理论、作战原则与战争形态嬗变性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2012,(1):52-54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那么.当航天员站在地球之上的太空时,对于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又有何思考,能看多远呢?2011年10月19日,第29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迈克·福萨姆(Michael Fossum)在距地球278千米的太空,接受了地面太空网记者维琪的视频采访。以下就是福萨姆关于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一些看法,以及对于我们应当如何激励人们去探索太空的思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远见!  相似文献   

5.
“低碳”是上海世博会一个重要理念,“绿色世博”的概念在太空家园馆里得到了极为精彩的诠释。太空家园馆外面是纤维织物幕墙,这是一种可以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织物本身具有通透性的特点,配合奇幻的灯光效果,可以让太空家园馆在白天和夜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织物幕墙除了有美观的外饰以外,还能起到隔热、防风等作用,同时也能在场馆拆除时,实现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6.
《航天电子对抗》2010,(3):54-54
美国空军正计划竞标采购第二颗“天基太空监视卫星”(SBSS),并于2014年底或2015财年第一季度发射升空。征询书称,这颗卫星必须与第一颗SBSS卫星即SBSS Block 10的地面系统兼容。  相似文献   

7.
天兵 《航天》2011,(6):28-31
据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网站2011年3月14日报道,经过5个多月的在轨试验与评估,美国空军最近已把首颗“天基太空监视”系统卫星的控翩权移交给了位于施里弗空军基地的第50作战大队第1太空作战中队。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美国为提高空间目标和活动监视能力,完全掌握空间战场态势研制的天军武器系统。该卫星投入正式运行后,能按照美国联合太空运行中心的需求与空军的地面太空监视系统(由光学望远镜、雷达组成)整合共同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月宫的大门向你敞开罗开元随着发射指挥员的一声"点火"命令,你乘坐的新型太空飞船将由采用超高能燃料的火箭推动着直上苍穹。以往,你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惊心动魄的场面,而现在你可以亲身体验邀游太空的奇妙滋味。经过大约3天的太空旅程后,姐娥般美丽的...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2,21(2):39-39
据美国安全世界基金会网站2012年2月1日消息,该组织近日发布的太空态势感知(sSA)事实页文献,概述了太空态势感知遥感器类型、全球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等概念,并认为太空态势感知就是对太空环境及其对太空活动影响的表征;太空态势感知包括利用光学望远镜与雷达获取地球轨道内的物体位置和太空气象信息,即太空监视。军事及情报领域的太空态势感知应用,还包括对太空中物体及其能力、  相似文献   

10.
谢红云 《航天员》2013,(6):66-66
一些科幻电影告诉我们,在太空,我们是听不见声音的。“在外太空,没有人能听到你的峙.声尖叫”就是电影《外星人》里面最时髦的—句话;电视剧《萤火虫》在表现外太空射击的时候,也没有使用任伺声音效果。但是。在《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等电影中。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太空对抗发展态势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志澄 《卫星应用》2006,14(3):7-14
介绍了美军发展太空对抗的转型,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太空对抗的发展态势进行了评估,重点分析了美军最近几年在太空对抗策略和政策方面所经历的新变化。指出美国太空威慑战略正在从太空对抗转向太空对地打击;不再提太空支配权,而更强调太空知情权和发展防御性太空对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到1969年NASA已努力完成了将人送上月球再使他们返回地面的目标,目的是想看看人是否能作为太空移民者。此时,载人航天探险技术发展神速,既可靠又能适应任务的需要,人又会是怎样的呢?NASA因而决定发射一种比“双子星”和“阿波罗”飞船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大得多的“太空居住设施”(后被称为“天空实验室”),使航天员能在那里常驻并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3.
美国研制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巨大的红外线天文观察仪)将于2014年登台亮相,到时它能探测宇宙中出现的第一代恒星。以下便是关于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6个有趣事实。"太空轨道折纸"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简称JWST)体积巨大无比,它的多层遮  相似文献   

14.
钱航 《航天员》2014,(4):62-64
航天员在太空种植植物,目前已成为他们在密闭的空间站内,调节身心的有效方式。不过随着未来太空技术的发展,太空种植将成为太空中的一种潮流产业,而那时如果还让身兼科研重任的航天员米负责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前哨 《航天》2009,(11):35-37
神奇的太空飞绳 未来人们乘坐太空电梯到太空旅游,最多只能将你送到36000千米的对地静止轨道高度,如果你要到月球去旅游,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平均为384400千米,中间还相差348400千米的路程,这段路程太空旅客将使用什么样的运输工具,7答案是“太空绳索”。  相似文献   

16.
米广 《中国航天》1996,(1):9-9,13
危害日益严重的太空垃圾一份由美国航宇局出资、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撰写的报告指出,空间轨道上的人造垃圾虽然目前对卫星的威胁还不大,但却正在变得日益严重,应弓愧全世界的关注。该委员会一位负责人指出,各航天国家应在太空垃圾问题还能控制之时,携手合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钱航 《航天员》2013,(4):49-51
我国第一场太空课完美呈现在国内8万所中小学和6000多万学生以及无数观众面前。不过在享受太空课堂的精彩的同时,我们是否了解这神奇的太空课堂是怎样炼成的吗?实际上这堂太空课,不仅太空课题经由全国很多专家的论证,太空实验也是全国范围的实验海选的结果。更有教具的选择,航天员艰苦的训练,以及地面支持系统和航天各系统的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刘一 《航天员》2013,(3):36-39
人类探索太空的目的之一,便是找到除地球之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甚至更希望能找到除了人类以外其他的宇宙生命。是的,居住在地球上,人类其实“不甘寂寞”。我们作为太空中微不足道的一份子,对未知的茫茫宇宙充满了无尽期待。航天界的每一个发现,哪怕极其细微。都会弓I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那些能与地外生命扯上关系的探索成果,就更会在从事或爱好航天探索l搴韭的群体当中泛起波澜。  相似文献   

19.
美国Highlift系统公司不久前宣布,它将实施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工程项目——建造通向太空的“电梯”,太空电梯这种垂直升降装置最终将取代不太安全的火箭,从而开创人类征服太空的新纪元。如果此项目真能实现,人类未来可以利用“电梯”来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探测器,运送太空站设备,也可以乘坐“电梯”直上云霄,邀游天际……  相似文献   

20.
载人航天中人的可靠性问题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前祥 《中国航天》2000,(12):34-38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进行首次太空飞行以后,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太空。人在航天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大多数情况下,能承担各种类型的工作,处理意外事故。因而考虑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的作用,可以发挥整个系统的最大效能。当系统的硬件部分出现故障时,航天员能进行修理,使之恢复正常工作;当自动控制失灵时,他又能用人工控制的方法将载人航天器返回地面;航天员能独立自主地接受各类仪表显示的信息,对系统状态进行判断和决策,并做出快速反应;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科学实验、观察及生产加工。因此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