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兴国已经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途径.学科集群伴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应运而生,是科技创新的新力军.文章首先介绍了学科集群的内涵和特征,然后分别从学科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讨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科技是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河南省县域的整体科技水平还不高,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县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在加强科技创新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及深化改革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传统工业化的发展,人口问题、失业问题、资源问题与生态危机问题日益突出,并且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伴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基于中国自然资源秉赋特征,发展就业主导型产业与高素质产业成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当然,新型工业化不会自然而然发生,它需要新型文化来引导。毫无疑问,以对社会的善、对自然的善与对人的善为内涵的生态文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文化底蕴。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型工业化是文化转向、技术创新转向、体制转向与产业转型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部地区的战略定位: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部地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是我国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战略中的重要枢纽,将中部地区定位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联系,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交通条件,较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不竭的创新能力,完全可以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相似文献   

5.
航空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航空工业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已初步建立了立足自己的航空科技和工业体系,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它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在世界航空科技和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和集约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的今天,我国航空工业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巨大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应当把航空工业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加以发展;加紧结构调整,实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我国航空工业才能实现跨跃式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刊刊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育中同志的这篇文章,阐述航空科技与工业的发展特点以及技术创新对发展我国工业的作用和意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大部制的改革为我国今后国防工业化发展定下了基调,即国防信息化带动国防工业化。但新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选择?有什么制度支撑?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如何创新?信息技术如何改造和提升国防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7.
论新型工业化战略与循环经济范式的产业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发展循环经济是新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并共同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现实问题。文章从新型工业化战略可以引导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而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也离不开经济发展战略推动这一认识前提出发,分别从循环经济的技术模式决定产业转型的必要性,以及产业转型的要素供给与需求等现实条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进行分析,提出用新型工业化战略引导循环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转型的相关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2018新春寄语     
正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值此2018新春到来之际,本刊编辑部向中国制造业的所有参加者,向航空工业的所有奋斗者,向支持和关心《航空精密制造技术》发展的所有领导、所有审读专家、所有作者和读者,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新春的祝福!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来临,世界先进国家都纷纷采取措施,意图强占其制高点,德国提出工业4.0,以应用赛博-物理系统和互联网作为技术基础,以建立智能工厂为目标。美国推出"再工业化"战略,通过加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等手段,力图重振本土工业,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实现经济复苏。中国也开展了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建国后我国的工业化历程,利用人均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判断我国工业化目前所处的阶段,指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经济存量与增量的矛盾,区域、产业间的非协调发展,比较竞争优势难以转化成持久竞争优势以及产业集聚中存在的负面效应,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现代模具以其高技术、人才密集、高技术背景下的工艺密集型工业的特点,成为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走在前面的产业。模具作为重要的制造装备行业在为各行各业服务的同时,也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模具在制造业产品研发、创新和生产中所具有的独特的重要地位,使得模具制造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也成为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农民收入问题,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方面的原因。因此,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必须制度创新和产业突破并举。在制度上,要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向以工业反哺农业转变,从农村支持城市向城市支持农村转变,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在产业结构上,必须扭转工业结构升级速度过快的趋势,扶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大幅度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降低农村土地负荷,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创造条件,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城市创意产业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主要城市创意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创意产业在机制创新、重点突破、文化依托、因地布局、产业融合、有的放矢引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城市营销等经验,进而针对城市创意产业发展,提出了政府引导、规划推动、平台搭建、人才培养、拓宽融资、营销城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韩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故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但她仅是一座县级城市,一座小城,其经济状况与历史名城极不适应。韩城要发展,重点是要定好位,并给予政策扶持。要以文化产业为先导,振兴旅游业,带动现有的强势工业的改造和升级,发展特色农业,使韩城真正成为一座文化大市,旅游强市,煤炭、电力、钢铁发达,特色农业鲜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4.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文化产业发展成国家的支柱性产业,而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的终端,文化产品品牌的培育则能促进文化产品的发展.文章分析了文化产品品牌培育的必要性以及文化产品品牌的内涵,认为政府的政策制度、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文化产品的创新性是影响当前文化产品品牌培育的因素.基于此得出文化产品品牌培育的对策: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对文化产品品牌进行扶植,培育文化产品消费群体以及推进文化产品内容创新.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誉度高是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微观规制取得较好效果的必要条件,如果政府信誉度低,就会出现规制的失效。体制转轨中的中国,政府信誉低,这在政府规制中表现为:规制的法制环境存在根本性缺陷、政府规制背后的实质是行政垄断、规制部门身份与职能的重叠,等等。这一特性造成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绩效的低下,其相关的规制政策实际上造成市场扭曲和社会福利的损失。我们必须加强政府的法律制约并改善政府质量,才能提高政府信誉和规制绩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福建省旅游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在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出入境旅游日益活跃的同时,福建省对于外语导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鉴于目前存在的供需矛盾突出、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福建省外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亟须调整和改革.为促进福建省外语导游行业发展,提出五点建议:政社合力培养人才、抓好教育培训、巩固传统市场、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开发出入境客源.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中场产业"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它具有受市场波动影响小,经营风险较低;市场选择不明确,有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技术革新活跃,具有国际竞争力;市场容量不断扩大,附加值不断提高等特点和优势.指出"中场产业"在发展中需解决好提高技术革新能力,产品国际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简要论述了中国研制大涵道航空发动机的部分关键技术,以期对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涵道比发动机研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对我国轿车制造业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并没有给中国轿车产业带来实质性的提高,反而通过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牵制合资公司的产品开发,从而导致了中国轿车产业越来越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跨国公司牢牢把持配套采购权,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受到技术与市场的双重排斥。跨国公司在我国轿车市场的扩张所带动的主要不是中国的关联企业,而是外资企业。在中国企业与外方合资过程中,原国有企业研发力量被阉割、肢解、解散。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通过合资引不进轿车开发的核心技术,技术溢出也决不会自动形成产品开发上的技术能力,所以把通过合资生产所带来的技术知识转化成为中国企业在产品开发上的技术能力,更需要中国企业自身的学习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跨国创新系统:中国民航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使东道国有了更便捷的学习机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实现“赶上”或“替代”战略,需要更有效的创新理论与政策工具。民航业自身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的特点。中国民航运输企业需要建立和发展其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能力,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及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