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直升机模型跟踪光传飞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一栋  黄屹  王新华 《航空学报》2004,25(2):162-164
为提高武装直升机贴地飞行操纵品质,开发了自适应显模型跟踪实时飞行控制仿真系统,建立了直升机显模型跟踪贴地飞行电/光传操纵地面物理仿真验证平台。经电/光传特性对比,验证了所开发的2种光传技术的有效性。为直升机光传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技术措施及地面物理仿真验证平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某型直升机为对象,构建了基于显模型跟踪控制的直升机4通道电/光传飞控系统的地面验证系统。通过电/光传贴地实时飞行仿真对比验证表明,本文所开发的数字量之间的串行光传技术及模拟量脉冲编码数字化光传技术是可行的,从而为我国直升机由电传向光传系统发展作必要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3.
基于MFCS直升机协调转弯模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消除直升机的侧滑,在已设计完成的具有优良操纵特性的直升机显模型跟踪控制系统(MFCS)基础上,开发了协调转弯模态;按照直升机协调转弯基本要求,开发了基于 MFCS协调转弯模态控制律,给出了结构配置及系统参数设计方法。经仿真表明,所开发的直升机协调转弯模态具有优良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直升机动力学表现出的高阶,强耦合的特点,本文基于一拍跟踪的原理,设计了显模型跟踪解耦控制系统,开发了控制阵,为提高系统动态和稳态性能,对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数字仿真表明,模型跟踪解耦性能良好,同时可以迅速改变显模型,以达到改变操纵特性的目的,文章最后对如何选取采样周期及显模型带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模型逆的显模型跟踪控制方法,借鉴ADS-33要求设计了舰载无人直升机俯仰姿态控制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较好地解决了舰载无人直升机姿态控制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直升机飞控系统仿真试验用综合显示系统(后简称模拟综显)的研发途径,探讨了直升机综合显示系统(后简称综显)的完善发展方向。该模拟综显在某新型直升机飞控(操纵)系统地面闭环仿真试验(台)及某改进型直升机航电系统试验(台)等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其设计完全满足需求,并可当作便携式虚拟测试设备及各种飞行器综显技术创新的原理样品。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典型液压助力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助力器静动态性能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不可忽视液压刚度、结构刚度、摩擦、泄漏等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建立了基于AMESim的助力器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样例液压助力器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仿真数据和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较好地反映了实际系统的性能。因此仿真结果可以为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液压助力器打样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庶 《航空学报》2023,(S1):77-89
针对直升机飞-发一体化控制和边界保护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算子的新型边界保护控制律设计方法,基于反馈控制概念设计了指令约束器,通过对控制指令进行修正,实现边界保护控制。基于UH-60直升机和T700涡轴发动机的参数,建立了直升机-传动机构-发动机综合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动态逆和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控制理论设计了直升机飞-发一体化控制律,与基于投影算子的边界保护控制模块进行整合形成完整控制律。采用数值仿真检验了控制律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律能够实现直升机和发动机的综合控制,在高度、滚转、俯仰、偏航通道实现显模型跟踪控制性能的同时,实现了高度变化率、姿态角、姿态角速率和发动机动力涡轮转速边界保护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
《直升机技术》2002,(1):21-21
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近几年来发展迅速,装有电传飞行操纵系统的第1架NH90批生产机还没有出厂,欧洲直升机公司德国分部便已开始研制新一代飞行操纵系统——光传飞行操纵系统。2001年1月15日,欧直公司德国分部用一架EC135改装光传飞行操纵系统,并进行了飞行试验。公司的驾驶员埃贝特·格拉塞和空中试飞机械师芒弗里特·奥塞参  相似文献   

10.
基于LADRC的无人直升机轨迹跟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系统是对多输入/多输出强耦合非线性系统进行解耦控制的系统。为解决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效果依赖于直升机物理参数的测量和辨识精度以及外部扰动大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的多回路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系统。首先建立无人直升机X-Cell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引入风切变、大气紊流和突风模型以更加准确模拟真实飞行环境;然后对X-Cell进行配平计算以验证动力学模型和配平算法的准确性,并选取一组配平值作为轨迹控制仿真的初始状态和操纵量;随后根据被控量的动力学方程阶次选取对应的一阶和二阶LADRC基本控制器,并结合时间尺度原理,自内向外依次构建无人直升机的姿态、速度和位置控制回路,将三回路串联从而建立了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系统;而后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特征根计算结果表明轨迹控制系统镇定了X-Cell开环系统不稳定的动态特性;最后将该控制系统应用于各种扰动下直升机轨迹跟踪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系统能很好地实现带爬升率的"8"字形轨迹跟踪,且相比于基于比例积分和微分(PID)控制的轨迹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具有更优的鲁棒性和抗扰性。  相似文献   

11.
飞机MIL-STD-1553B总线的测试系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从MIL -STD - 1 5 5 3B总线在综合航电系统的作用入手 ,分析了国内外总线测试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并针对将来飞机航电系统设计及发展的方向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MIL -STD - 1 5 5 3B总线测试系统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2.
MIL-STD-1553B总线具有实时性、确定性和高可靠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坦克等安全、任务关键平台,但其传输率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传输率需求。针对实际1553B总线系统中存在的大量零元素和数据传输前后变化比例较小的情况,提出了基于软件的数据压缩编码以有效提高实际的数据传输率。分析了零跟踪编码、众数跟踪编码、游程编码、改进型游程编码和差分编码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在现有1553B总线上消息传输中的压缩编码应用。  相似文献   

13.
航空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浅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现代航空电子综合化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军用飞机的性能 ,信息综合化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航空电子通信技术。基于MIL -STD— 15 5 3B总线 ,本文分析了航空电子通信系统设计中若干关键性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着重说明了某机载ACT飞控系统 15 5 3B总线通信网络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MIL-STD-1553B总线综合测试系统的组成、功能、用途、软件设计和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机载数据总线作为现代作战飞机的神经中枢,主要用于数据传输,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规定了总线线路传输模式、差分传输、多总线和余度的数学符号表示,分别分析了RS-232、RS-422、RS-485、ARINC429和MIL-STD-1553B总线的拓扑结构,并结合实例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描述.简洁、严谨、无歧义的数学描述有利于对机载数据总线拓扑结构的理解,为进一步的总线拓扑结构可视化和航空电子系统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开放式FADEC系统的数据总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容错数据总线这个从集中式向开放式架构过渡的关键技术.在深入研究确定性、一致性、开放性、拓扑结构、调度策略、容错机制和传输带宽等开放式FADEC(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数据总线关键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总线数据传输的时间不确定性问题.从性能、可靠性和可用性的角度深入研究了TTP/C(time-triggered protocol/automotive class C),ARINC659,TTCAN(time-triggered controller area network)和FlexRay这4种时间触发架构数据总线的关键特征.研究结果表明:TTP/C总线是开放式FADEC的最佳选择,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TTP/C总线的航空发动机模块化DEEC(digital electronic engine controller)硬件架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件的MIL-STD-1553B总线传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新  杨永存 《航空计算技术》2010,40(6):110-112,128
MIL-STD-1553B总线适用于小数据量的周期信号以及极少的非周期性信号的传输。为简化机载环境中任务数据传输的设计,提出了基于1553B总线的文件传输需求。简单介绍了1553B总线字格式和消息格式,提出了基于满帧和余帧的大块数据传输方法,构建了文件信息帧和文件数据帧,分析了文件传输的时序和发送及接收的流程。通过设计新的方式命令字实现BC→RT的文件传输,通过设计向量字实现由RT请求传输文件的异步通信。  相似文献   

18.
航空电子系统MIL-STD-1553通信网络接口验证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IL-STD-1553数据总线为航空电子系统提供了一个系统支撑数据交换网络,它是航空电子系统集成的纽带,其通信完成的质量直接影响航空电子系统设计的成败。本文首先介绍了航空电子系统MIL-STD-1553基于OSI模型的通信终端的基本结构;然后给出了对网络接口执行测试的内容,包括MIL-STD-1553标准协议验证测试、应用网络通信协议验证测试和实时通信验证测试。这三种类型的测试将全面验证MIL-STD-1553通信终端的设计是否满足MIL-STD-1553标准通信协议及航空电子系统通信协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工业设备自动化控制的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络。它依靠具有检测、控制、通信能力的微处理芯片,将数字化仪表(设备)在现场实现彻底分散控制,并以这些测量控制设备单个点作为网络节点,用总线形式连接,形成一个开放、标准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DCS系统相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结构大大简化、成本降低,能满足实际运行中的实时性要求,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给出了基于CAN总线技术的现场数字化仪器设备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利用CAN总线良好的适用性,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电源控制系统;采用集成CAN控制器的C8051F040作为主控芯片,很好地实现了通信和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