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周总理指着天空对毛泽东主席说:"领头的那架大飞机是刘善本开的。"·曾为"美龄"号机长的刘善本是第一个驾机起义反对内战的"领头雁"·毛泽东风趣地作了一首打油诗:"刘善本,性本善,驾着飞机反内战。"1946年6月26日,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极不平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发生了一件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所瞩目的重大事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片面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也就是在这一天,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上尉飞行参谋刘善本,率机组驾驶一驾B-24轰炸机起义,从成都  相似文献   

2.
今年恰逢建党90周年,银幕上一时间满眼都是各类红色影视剧.其中一部以东北老航校创建过程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天阵》,引起了小编的关注.《天阵》的故事内容是,我党为组建自己的空军,向东北派出干部建立人民空军的第一所航空学校.航校的创建者们在团结日军航空队留用人员和国民党空军起义飞行员的基础上,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的踢暗进攻,...  相似文献   

3.
为怀念我们敬爱的老师长刘善本同志遇难25周年而作。 “文革”期间的1968年3月上旬,空军学院原副教育长刘善本同志因给邓颖超同志写信反映原空军司令员吴法宪等人在空军的一些问题,此信被吴法宪截获,即对刘设立专案进行政治迫害,武斗肉刑,残酷迫害致死。我是刘善本同志的老部下,非常敬佩他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勇敢的作出驾驶B-24轰炸机飞向延安。在老航校埋头积极投入教学工作,不为名利,从教学领导干部到当教员,一样努力工作。建国后成立空军航校,又担负第一航校校长,1950年6月成立第一个战斗部队,他又任副部队长兼轰炸团团长。1951年他是我们的师长,他技术高超,当时的苏联顾问都佩服他。  相似文献   

4.
侯书军(1927— )山东文登县人.他于1945年参军并入党.参加革命后曾获得深造,先后毕业于东北航校,苏联红旗空军学院.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历任东北4纵班长、排长、副连长,解放军空4师飞行中队长.他于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空4师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10团副团长、代团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驾机参加空战数十次,击落敌机两架,并首创我空军夜间击落敌机的记录,荣立一等功.本文将介绍他首创夜间击落敌机纪录的英勇事迹.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年轻的人民空军还不具备夜间作战的能力,只能靠地面高射炮部队对付  相似文献   

5.
1949年初冬的一天,在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共空军司令部(北京东郊民巷22号)内,人民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为原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第一处空军副处长、广西壮族飞行员陆光球设宴饯行。同时被欢送(迎)的还有从广州起义、报到的国民党空军数十名空、地勤人员,欢送他们到中共新成立的七所航空学校去上任。 陆光球在人民空军飞行员队伍中算得上“三朝元老”。30年代初,他就在广西空军当飞行员,被新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派往日本深造,因处理空中特殊情况有功,受到日方通令嘉奖;抗日战争中,他是中国空军作战部队的飞行中队长,为民族生存亲率部队升空作战(他带领的中  相似文献   

6.
空军航校是培养飞行员的基地,这里的核心装备就是教练机。中国教练机的发展与我国航空兵的装备发展密切相关,而作为飞行员培养基地的航校又是与空军一起成长的。追根溯源,可以看出我国空军的飞行教室是这样起步和发展的。中国空军航校的发端可追溯到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史  相似文献   

7.
下述的是在1949年和平解放北平的战斗中,在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华北军区)航空处的军事接管工作中发生的两件具体事。那时,我也是人民解放军“东北老航校”一期乙班的飞行员,1948年冬,参加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在沈阳、北平两个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航空口,先后作过军事接管工作。在解放北平的战斗中,我们的任务是负责接管国民党空军和“中国”、“中央”两个航空公司(简称“两航”)的航空设备、器材、营房、仓库以及流散的航空技术人员,我担任“北平市军军事管制委员会航空处”的军事代表组组长,经历了包围北平的外围战斗与和平解放北平的接管工作的整个过程,具体负责接收国民党空军第262供应中队所属的6个航  相似文献   

8.
吴鼎臣,是1936年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第5期毕业的飞行员,从1937年8月14日在浙江杭州笕桥机场上空,高志航大队长首开记录击落第一架日本飞机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他参加了中国空军8年抗日战争的全过程。论战绩他不算显赫:8.14空战,只参战未开枪,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总还击落了两架日机;论职务他不算高:多年在飞行员、飞行教员的岗位上徘徊,但到抗战胜利前夕,总算还提了个飞行中队的副中队长,在正队长指导下管理10多名飞行员;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加了人民空军飞行员的行列,在空军第6航校当飞行教官,但因表现太一般化,昙花一现便被组织处理转业,复员到武汉地方工作。在国民党空军时期他的表现不算突出,在人  相似文献   

9.
岑泽鎏,1912年出生于恩平江洲大安里村,是我国著名王牌飞行员,他青年时代就读于广州广雅中学。是时,日寇强占我国东北,全国反日浪潮高涨。岑泽鎏痛感国难当头,毅然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报考广东航空学校,于1934年毕业,被编入广东空军第一队。 1936年7月2日,岑泽鎏耻于军阀混战,借练习飞行之机,与队友驾机北飞南昌,投效中央政府,被编入空军第十七队。抗日战争开始后,他矢志报国,飞赴前线。他历任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转战南北,英勇善战,战功显赫,荣获二星星序奖章。其主要战绩有:1937年8月15日在南京击落敌军重型轰炸机1架;1938年4月  相似文献   

10.
记邹耀坤     
我和邹耀坤同志相识已经50年了,1949年在“东北老航校”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时,我们同在一个中队工作,他是C-46机组的飞行教官,我是双发高练机组的飞行员;1950年成立空军第一支作战部队——第4混成旅时,我在第12轰炸团1大队当飞行员,他在3大队当中队长.以后相继成立空8师、空10师两个轰炸师,我调到空8师,他留在空10师,但因为都是轰炸机部队,工作交往较多,彼此的情况大家心中都有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都是“古稀”之年的离休老翁,分别住在北京和广州,彼此见面的机会减少了.1997年11月,我参加在广州召开的“中国航空史研究会”理事扩大会议,他是东道主,我们又见面了,老战友相会,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半个世纪前的许多往事又浮现在脑海中.我觉得邹耀坤同志的经历,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平凡,掂量起来又很伟大,所以我产生了撰写邹耀坤的念头.谁料,平凡的人留下的历史资料极少,费了九牛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准备,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大家习惯地称它为“东北老航校”)在解放战争的炮火声中,于一九四六年三月一日,在吉林省的通化市诞生了。到一九四九年七月,人民空军成立前夕它于吉林省的长春市结束时,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共培养一期飞行教员和四期学员。学员中有飞行、领航、工程机务、航空气象、航空仪表、航空通讯、航空场站、陆空联络等八种航空技术骨干560人。此外对八百多名原国民党空军的各种技术人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政治教育。同时,通过工作实践,还造就了一批热爱航空事业、熟悉航空教学的行政管理干部、政工干部、后勤干部和警卫干部。  相似文献   

12.
1997年8月31日,是中国航空活动家,人民航空事业先驱、我党自己最早培养的航空工程机务专家和人民航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原副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国务院重工业部航空工程管理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第三机械工业部顾问王弼同志逝世20周年纪念日。我是“东北老航校”第一期毕业的飞行员,是  相似文献   

13.
张惠长,广东中山市张家边区大环村人(1889—1980)。历任航空队队长、航空处处长、航空学校校长,西南空军总司令,南京政府航空署中将署长、国民党四届中央委员、驻古巴公使、中山县县长、国大代表、立法委员等职。他反对内战,主张抗日,是一个爱国者。他最突出的一次是为实现孙中山“航空救国”的思想,开展中国有史以来首次全国飞行,掀起了全国“航空救国”热。过去尽管有些零星报导,但过于简单,现特作详细撰述,以怀念这位杰出的归国华侨飞行家。  相似文献   

14.
1949年春 ,香港《文汇报》和《华商报》均刊登了“区之雅”的一篇文章。他号召留港的航空技术人员到解放区 ,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服务。当时 ,我和香港、澳门及广州的十多位 ,原国民党空军 (下称原空军 )的航空技术人员 ,响应了“区之雅”的号召。我们曾在“原空军”担任飞行员 ,领航轰炸员和空勤机械员。都因不愿参加反共 ,反人民的内战 ,不做蒋介石屠杀解放区军民的帮凶 ,脱离“原空军”到港、澳和广州谋生。我们都是通过香港《文汇报》和《华商报》与“区之雅”取得联系。“区之雅”把我们集中起来 ,经过商议 ,决定成立“香港航空小组”(…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0月26日,我前往北京军区空军“劲松干休所”,专程登门访问了段祥录副军长,他是我在《东北老航校》时的同学,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们共同执行过“轰炸大和岛”的战斗任务,是比翼齐飞,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现在,他多年患病,身体虚弱,知我立志要编撰《人民空军之最》的航空历史故事,要将他试飞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的事迹编写成历史故事,以激励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忱,他虽身体不适,仍热情地介绍了当年试飞国产雅克—18的详细情况.连续说了近两个小时,精神饱满,思路清晰,并表示弄不清以后还可以说.他的革命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我,同时也把我的思路带回到建国初期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袖毛主席领导下,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沸腾时代.  相似文献   

16.
张海如同志(1920—1993),陕西省旬邑县人.1933年2月在本县参加工农红军,被编入陕北红26军少年先锋营.1950年9月由陆军选拔到空军六航校学习,1951年7月任空军18师52、53飞行团团长,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8月被推荐到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学习.他刻苦钻研,努力学习飞行技术和指挥知识,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走马上任新中国民航事业是周恩来总理始创的.在周总理亲自领导和党的地下组织具体策划下,于1949年11月 9日出现了震惊中外的“两航”起 义.周总理指出“两航”起义是新中国民航事业的起点,又指出,我国的民用航空事业,将来还要发展到比过去的航空公司要大好多倍呐.在周总理  相似文献   

17.
刘旭:主飞四、六号机。天津人。少校领航主任,正营职。1966年2月出生,1984年6月A伍,1989年了月毕业于空军第七飞行学院,大专文化程度,一级飞行员。曾参加“93.1”军事演习,执行迎宾表演任务33次。先后飞过歼五、歼六、歼七E飞机,总飞行时间1309小时,歼七E飞行时间271小时。三次受嘉奖,1989年7月被空军评为优秀飞行员。 Wll旭属于那种在天上和可可’f地L都不算老实的人。在航校时,因为飞得好,他在初教团第一个放单飞。他们航校有个规矩,升高教团时,最好的学员由院长亲自带飞考试。他就是由院长带飞考试的。毕业后,初教团…  相似文献   

18.
1933年我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时年24岁,获得航空工程学士及硕士学位,由于当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我东北三省9.18事件之后,鉴于“国破家何在”,弱肉强食,内心震撼,毅然放弃任何优越待遇,返回祖国。 1935年中国唯一的航空事业之一是中央航空学校,规模相当,全按美国模式,有美军顾问30多位,中央航校是专门培养空军飞行人员的基地,有鉴于飞机的事故预防,维护保养及克服事故后种种设施,在航校下设览桥机场,厂长为王承献上校(1982年我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他,1985年病逝)我则受航空学校校长周至柔任命赴机场任修理技士,时年25岁。王承献厂长晚年来美后,工书法,善美术、念念不忘祖国,曾为老年桥居国外,不曾为祖国效劳引为遗憾。  相似文献   

19.
全国第三届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民航、空军、海航、陆航、国家体委及航空工业总公司的飞行员、飞行管理专家们,就 CRM 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根据国内外统计、飞行事故中人为因素占6C—81%。“CRM 正是在航空技术现代化的基础匕针对人为因素上升为制约飞行安全主要矛盾这一新情况,对各种飞行安全要素进行重新分析组合而提出的新的训练思路”,专家们呼吁,开发中国  相似文献   

20.
姜长英教授,1904年出生,192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矿科.同年去美国改学航空.回国后,当了半年时间的“待业青年”,辗转就业于张学良的东北空军、杭州航空署、笕桥航空学校等.1936年到上海交大执教于航空门,原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徐昌裕曾是那里的学员.1942年,潜赴苏北新四军办的江淮大学。百日之后,该大学停办,他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