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Y—1C卫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及其探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FY-1C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的任务目标、工作原理、创新特色及在轨探测结果。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用于卫星轨道空间的带电粒子辐射监测,为卫星的在轨安全和抗辐射加固设计服务。监测器在世界上实现用1套传感器完成对高能电子、质子、α粒子至铁离子的全成分监测,使我国首次获得了870km高太阳同步轨道全空间的各种重离子分布、质子能谱分布和电子通量分布,捕捉到大量的地磁暴和太阳质子事件,获得了批重要的探测成果。  相似文献   

2.
对中巴地球资源卫星FM1星空间环境监测(SEM)分系统在轨飞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测量的结果与预示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在太阳质子事件发生时测量结果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空间辐射由电子和离子组成,包括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的离子,它们具有一定的注量,其能量范围是0.1~10GeV/核子。来自银河的离子流在进入太阳区域时,受到太阳风的调制,调制幅度与太阳活动周期(10~11年)相对应。太阳粒子事件(SPE)是随机发生的,其质子流能量较低,通常在1 GeV/核子以下,而且总是与太阳  相似文献   

4.
王世金 《上海航天》2004,21(4):23-28
介绍了风云一号(FY-1)C,D极轨气象卫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的任务目标、主要功能和工程指标。以及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给出了空间环境宁静期、地磁扰动事件、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和粒子长期变化等探测结果,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C,D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分别进行的5年和第二次在轨测试结果表明,两星监测器工作正常、性能稳定,探测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5.
谷松岩 《卫星应用》1998,6(1):17-19
风云二号发射成功为我国卫星气象和卫星遥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源。为加快风云二号的应用,需要对其传回地面的图像进行分析,该文分析了风云二号可见光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并与并与日本GMS-5进行了对比,为应用部门了解风云二号的技术水平提供了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曹志宇 《上海航天》1998,15(5):41-43
“风云二号”自旋稳定地球同步气象卫星,以地球脉冲作为姿态控制基准,以太阳脉冲作为图像扫描基准,太阳、地球、卫星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在连续不断地运动变化。为了验证扫描成像原理和在地面测试卫星的成像质量,需对三者的相对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太阳、地球、卫星相关模拟源,成功地用电子信号准确模拟“风云二号”卫星在静止轨道上感受到的不断变化的太阳、地球信号,使卫星的成像测试顺利进行,同时发现了卫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中巴地球资源卫星FM1星空间环境监测(SEM)分系统在轨飞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测量的结果与预示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在太阳质子事件发生时测量结果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计划地球磁场外长期任务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可能存在的大型太阳质子事件(SPE),这类事件会以大注量质子和重离子辐射位于薄屏蔽航天器内的航天员。这将造成乘员敏感器官接受大剂量辐射,从而使任务变得十分危险,还可能威胁生命。不幸的是,由于已经出版的质子注量谱的不确定性仍然未知,所以预估乘员器官剂量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9.
空间辐照防护是辐射防护领域内最具挑战性的学科之一。文章着重介绍空间辐射的主要来源如银河宇宙射线、地球磁场捕获的高能电子和质子形成的地球辐射带,太阳粒子事件;辐照研究的机理,防护技术的观点以及防护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NOAA卫星和GOES卫星的测量数据,对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地球同步轨道(GE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质子辐射情况进行考察。采用Bendel双参数模型对GEO和SSO由质子引起的器件单粒子翻转率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影响翻转率的因素。在器件敏感度一定的情况下,单粒子翻转率与大于能量阈值的质子总通量以及质子能谱硬度呈正相关。SSO与GEO的质子辐射及单粒子翻转预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太阳质子事件引起的SSO质子能谱比GEO的要“软”。太阳质子事件对SSO卫星的影响与对GEO卫星的影响之间存在相关性。两轨道上DRAM型的D424100V器件和SRAM型的HM6516器件的翻转率比值接近,SSO翻转率约为GEO的13%~22%,而双极型93L422器件翻转率比值则在26%~57%之间。通过对比SSO与GEO翻转率的比值和两轨道辐射程度的比值发现,不同的器件对能谱硬度的反应各异,原因是每种器件产生SEU的能量阈值不同。  相似文献   

11.
江山 《卫星应用》2005,13(1):37-37
自2005年1月1日起,于2004年lO月19日发射的风云二号C静止气象卫星将开始试验广播展宽云图,为用户提供服务。中央气象台将能利用风云二号C星云图进行天气预报会商与预报;我国及周边地区具备接收能力的用户可以及时收到云图广播数据;广大电视观众将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收看风云二号c星获取的云图。卫星在轨测试完成后,将正式交付中国气象局,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12.
根据风云二号卫星精太阳脉冲信号的传输特点,介绍了用通用频谱分析仪进行精太阳脉冲信号调制的测量。该方法已在卫星地面及在轨运行测试中得到实际应用,实践证明测量方法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Space radiation 5.0软件平台 分析典型GEO空间辐射环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介绍了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低温技术与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从美国引进的空间辐射环境及效应分析软件Space Radiation 5.0的结构功能模块,采用该软件计算分析了典型的GEO(地球同步轨道)空间辐射环境。计算表明:GEO的总剂量效应比较严重,主要是由捕获电子和太阳耀斑质子辐射引起的;GEO的带电粒子主要由质子、α粒子、碳离子、氮离子、氧离子等重核离子组成,此轨道上的单粒子效应主要由太阳宇宙射线中的高能质子和重离子以及银河宇宙射线的重离子引发。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16,(6):109-115
简介了空间辐射环境中的银河宇宙线和太阳质子事件及其对航天员的辐射危害;根据辐射危害防护需求,比较了磁场偏转、电场抵消和等离子体偏转3种防护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对载人火星探测选用的磁场防护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数值仿真。分析表明:偏转200 MeV能量以下的质子,须在航天器上建造半径2.04km,质量2240kg,通过电流1600A的环形线圈。此方法可以使进入航天器舱室的宇宙线粒子总通量降低3个数量级,能显著地降低空间粒子对航天员的危害。分析结果可为载人深空飞行项目的任务规划、载人飞船设计、辐射危害评价防护措施的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空间电子技术》2012,(1):44-44
据报道,1月13日8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07星送入太空。"风云二号"07星定点在东京112°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并命名为风云二号F星。其采取自旋稳定方式,设计工作寿命为4年。风云二号F星是风云二号03批3颗卫星中的首发星。星载两个主要载荷:扫描辐射计和空间环境监测器。扫描辐射计可实现非汛期每小时、汛期每半小时获取覆盖地球表面约1/3的全圆盘图像。空间环境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深空探测任务高能粒子辐射及所致器件失效定量评估问题,利用IMP-8在1973年—2001年的电子探测数据,统计了太阳电子事件通量的特征,证明事件通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假设事件发生概率符合泊松分布,构建了行星际电子通量模型,再结合太阳质子通量模型、探测器轨道、行星际粒子在日球层的传播规律,得到不同置信度下空间粒子通量及其剂量。进一步结合器件累计失效剂量的试验数据,可定量评估器件失效概率。以一种典型的商用数据采集功能模块器件TL084和火星环绕探测任务为例,7个月转移轨道和3年火星轨道的任务期内,1 mm铝屏蔽下TL084的失效概率仅为1.01%。  相似文献   

17.
国内动态     
正风云二号H星发射6月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星。风云二号H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最后一颗,将与在轨的风云二号E、F、G星开展组网观测,对于保证我国两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接续有着重要意义。风云二号H星运行于高度约36000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主要载荷为扫描辐射计和空间环境监测器。(新闻来源:卫星应用微信公众号)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电子与质子综合辐照中电子与质子间的协合效应,在模拟的空间环境下对S781白漆分别进行了10 keV电子辐照、70 keV质子辐照、和10 keV电子与70 keV质子综合辐照试验。研究了辐照后S781白漆光谱反射系数和太阳吸收比的变化,计算了综合辐照效应的相加性系数。结果表明,10 keV电子与70 keV质子在S781白漆中的平均投影射程相近,辐照损伤机理相似,综合辐照存在协合效应,协合效应减弱光学性能退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太阳耀斑预报模型主要通过统计关系建立,直接将从太阳黑子群磁图中提取的特征参量作为模型输入,系统的自主性低,导致图像数据中包含的与太阳耀斑相关的高阶抽象信息难以被充分利用,进而限制模型预报的精度。为解决当前太阳耀斑预报中数据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文章将海量太阳观测数据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综合利用太阳活动区磁场观测图、磁场特征参量和对应的耀斑事件标签,并借助全连接神经网络高精确率以及卷积神经网络高召回率和可有效提取高层语义信息的优点,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太阳耀斑预报模型。实验证明该模型的主要评价指标结果比其他模型至少提高7.8%。  相似文献   

20.
文章叙述了空间环境与卫星长寿命高可靠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影响GEO卫星长寿命高可靠的各种空间环境效应,如:地磁亚暴电子造成的卫星表面带电及诱导的二次放电、辐射带高能电子引起卫星内带电、太阳耀斑质子和银河宇宙射线造成的单粒子效应、空间带电粒子和太阳电磁辐照造成的辐照总剂量效应以及空间环境下敏感表面的污染效应等.文章最后给出GEO卫星空间环境效应的评估、验证和保障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