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小视场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心耕 《航天控制》2004,22(5):85-87
从红外光学系统的视场设计出发 ,分析了浸没透镜的厚度和曲率半径对光学特性的影响 ,介绍了小视场红外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 ,给出了弯月镜和浸没透镜的设计结果 ,试验表明小视场红外光学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丹宁 《中国航天》1998,(5):24-25
大运载将用于部署低轨星座丹宁美国空军在决定发展新型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系列运载火箭时,曾预计系列中运载能力最大的型号只能用于发射少量的大型专用政府卫星。此后,由于大运载的主要用户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也开始转向较小的卫星,所以人们估计大运载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半主动激光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分析四象限探测器输出信号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关系,并对四象限探测器光斑能量分布关系与线性度进行推导;设计单片透镜、双片透镜组、三片透镜组3款不同的光学系统,以光斑能量照度信息为基础,分析特定视场角范围内光学系统的线性度,最后得到在±15°视场角中线性视场可达±8°的光学系统。  相似文献   

4.
针对导航卫星中轨道(MEO)轨道提出一种上面级发射MEO轨道直接入轨设计方案,建立轨道动力学方程和轨道迭代计算模型。为优化轨道设计,将更多有效载荷送入轨道,从分析影响轨道运载能力的因素出发,应用成熟优化算法——自适应遗传算法,建立上面级发射MEO轨道优化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验证设计结果和优化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发射轨道优化设计对运载能力有一定的提升效果,实现了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透射式光学系统进行了热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太阳吸收率、透过率、反射率下各透镜的温度及太阳外热流情况。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参数的给定对高轨透射系统温度仿真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大,需要准确给定;某些谱段的太阳能量被透镜选择性吸收和反射,下层透镜使用全谱段的太阳辐射参数来计算温度将不再准确。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透镜等效太阳辐射参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将太阳光谱能量分布近似为5 800 K黑体辐射能量分布,采用普朗克公式对经过透镜的各部分能量进行计算,进而等效出各太阳辐射参数,有效提高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最后以某空间相机透射系统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欧洲对一种小型运载火箭进行可行性研究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和意大利空间局(ASI)去年宣布要对一种运载能力类似于洛克希德运载器(LLV)的小型火箭进行可行性研究。这项为期6个月的研究于1994年内实施。这种火箭被称作欧洲小型运载火箭(ESL...  相似文献   

7.
肖择 《上海航天》2011,(1):68-68
据报道,目前美国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开展的计划是在广泛的技术和概念领域寻求创新性方法。如态势感知。DARPA的地基光学系统将提供经济可承受的增强型太空态势感知能力。主要通过太空监视望远镜计划(SST)实现。  相似文献   

8.
《火箭推进》2008,34(6):13-13
欧空局可能于2025年部署的下一代运载火箭.在第59届英国格拉斯哥国际太空航行大会上浮出水面。火箭可能具备将5000千克载荷运往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的运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11,(6):48-48
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5月27日称,韩将完全利用本国技术研制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运载火箭,拟在2021年后开始发射。该型火箭称为"韩国航天运载器"(KSLV)2。按"方案设计",这种三级全液体火箭高50米,最大直径3.3米,重200吨,能将1.5吨重的卫星送入低地轨道。  相似文献   

10.
当前微小卫星的星载计算机与运载计算机多分别采用不同结构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导致资源浪费和运载计算机的可靠性较弱。文章提出了一种微小卫星一体化计算机的设计,即采用三机异构备份的设计方案。在发射运载阶段,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的运载计算机作为主机,以高性能FPGA为核心的时变计算机作为备机;在在轨运行阶段,以ERC32处理器为核心的卫星平台计算机作为主机,时变计算机经重构后作为备机。此设计不仅提高了运载计算机的可靠性,而且对卫星平台电子系统在能源、热控、遥测遥控、有效载荷、姿态轨道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也有全面提升,并且还具有灵活的扩展性和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二、一次性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尽管实现可重复使用是航天运载器技术发展的目标,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航天发达国家也在通过一系列计划推动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但由于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难度大,牵涉的关键技术多,所以近期还无法取代一次性运载火箭。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国仍会继续重视发展和改进一次性运载火箭,并以其为主执行各类航天发射任务。与此同时,各种型号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将在提高运载能力和可靠性的同时,着力降低发射成本。(一)航天发达国家的主流一次性运载火箭仍在纷纷更新换代,大直径、少级数和大运载能力是主…  相似文献   

12.
美国航宇局用于试验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的第一架X-43A试验飞行器将在7月份交付。这架飞行器长3.6米,重1吨,是美国航宇局高超X技术计划的核心,旨在验证可提高未来高超音速飞机(5马赫以上)和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的运载能力的吸气式发动机技术。X-43A...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取更高的分辨率,空间望远镜系统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大,以至于这些光学仪器无法装入现存运载器的内包络。采用可展开结构或分瓣式光学元件是克服内包络限制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国际上许多航天型号任务正积极采用这样的设计方案。与传统光学系统不同的是,可展开光学系统将依赖于展开机构的重复性和可靠性,以及多光学元件的主动共相来满足光学系统的成像需求。可展开次镜支撑桁架是可展开光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展开精度直接影响光学系统的性能。为了了解该类展开机构的发展现状,文章对可展开望远镜系统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分析,从结构形式、展开机构、驱动方式等角度讨论了几种典型的可展开次镜支撑桁架的特点,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如铰链的非线性特性抑制技术、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在轨展开锁定技术及地面重力卸载技术等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最后归纳了可展开次镜支撑桁架的一些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波音将做EELV试验波音公司将用这座试车台开展渐进一次性运载器方面的试验美波音公司准备在今年对使用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的一个推进系统进行一次空投与水上回收试验,以验证在美国空军的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系列运载火箭上使用可回收组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全景环带光学系统凭借周视范围实时成像的特点已在超大视场光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全景环带光学系统将折射、反射面集成在一片块状透镜中,光线在其内部进行多次折、反射导致头部单元体积较大,同时红外透镜材料密度大、折射率温度稳定性差等特点也与光学遥感器轻量化、可靠性高的应用需求相矛盾。文章基于像差理论,讨论了全景环带两反射镜红外光学系统头部单元初始结构设计方法,将Q型(Q-Type多项式)非球面引入全景头部单元增加优化变量,用偏离因子因子kRMS数值表征非球面加工难度,设计了以两反射镜为头部单元的全景环带红外光学系统。该系统在奈奎斯特频率(20线对/mm)处调制传递函数优于0.5;全视场像元(25μm×25μm区域内)能量集中度优于65%,像质评价结果表明其成像品质良好。该设计在缩小系统体积、提高光学设计优化效率方面有很大的改进,满足超大视场实时成像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6.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介绍:长征三号系列(一)陈国华表1长征三号系列总体参数型号名称级数全长(米)直径①(米)起飞质量(吨)起飞推力(千牛)运载能力②(公斤)长征三号344.863.35204.882961.61600长征三号A352.523.35241....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当今航天运载器的技术水平和运载能力,并以此作为研究发展趋势的起点。本文还叙述了下一世纪的运载器可能采用的各种方案,计算了一次性使用和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执行低地轨道运载任务时的单位运输费用。计算表明,用大推力火箭(HLLV)运载10万吨载荷的平均费用约为每公斤500美元。可以断定,用于低地轨道客运的第二代航天飞机和用于向各种目的站运输货物的大型航天货机都是需要的,都将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巴西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失利巴西去年11月2日进行了用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首次尝试,但以失败而告终。如获成功,巴西将成为世界上第9个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这次发射所使用的卫星运载器(VLS)运载火箭造价650万美元,高19米,重50吨,是一种全...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构型与任务条件下的运载能力快速计算问题,提出了基于高斯函数和组合神经网络的速度损失计算方法,并基于此对运载能力进行了快速分析。首先,基于状态量解析解计算分析,采用高斯函数对核心的重力速度损失项进行拟合计算;同时,为提高多构型与多任务样本的采样密度、简化数据建模过程并增强方法适应性,采用径向基网络(RBF)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组合形式进行状态量的提取与回归分析;然后将任务约束转化为需要速度增量,通过数值迭代得到运载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此运载能力分析方法精度偏差约为0.35%,计算耗时小于2 s,可为运载火箭总体参数快速论证与任务规划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14,(3):50-50
按照新加坡科技电子公司2月6日宣布的一份合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下设的商业分支机构安得利公司将在2015年底采用“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火箭发射由新科电子制造的新加坡首颗国产商业卫星,即“铁洛斯”(TeLEOS)1对地观测卫星。重400公斤的这颗卫星将被送入高550公里的近赤道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