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身技术已经成为战斗机划代的重要指标。目前,美国的隐身飞机发展最为成熟。通过在飞机外形上的独特设计和喷涂具有吸波功能的隐身涂料,使得F-117、B-2、F-22A 和最新的 F-35等隐身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大大减小。不过,美国人以外形隐身为主的方法无疑要损失飞机的机动性能,可以说是一种被动的隐身。和美国不同,俄罗斯将隐身技术的突破重点放在了等离子隐身上。近年来,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当前飞机的雷达波隐身和红外隐身技术,分别从低RCS外形设计特点、低RCS材料技术的应用、红外辐射技术的应用以及电子对抗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对F-22飞机的隐身技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隐身是21世纪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突出特征之一,其军事优势和威慑力从美国的F-22上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与隐身技术相伴而生的反隐身技术也受到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以雷达反隐身技术的现状和未来为主线,特别对未来反隐身技术所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了一一描述。  相似文献   

4.
军航扫描     
<正>TT-50装备新式电子战系统日前,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俄罗斯雷达电子技术公司交付了第一批为″未来前线航空系统″(PAK FA)T-50研制的新式″喜马拉雅″电子战系统。该公司总经理尼古拉·科列索夫向记者介绍,该系统的应用不仅可改善飞机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力,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抵消了敌方飞机的隐身技术。据介绍,该系统已装配于T-50原型机  相似文献   

5.
隐身技术是当今各国重点发展的国防高科技技术,其中,雷达吸波涂层是实现隐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论述了航母舰载机对雷达吸波涂层的迫切需求,综述了国内外雷达吸波涂层的研究状况及应用状况,最后指出了我国未来在舰载机用雷达吸波涂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几种隐身无人机在无人机上采用隐身技术并不是近几年的事,美国特莱达因·瑞安航空公司早在60年代初就在147A侦察型无人机上采用了一些隐身技术,主要有:机身两侧贴敷雷达吸波材料覆盖层;机头用不导电的油漆涂覆;用金属丝网罩住涡轮喷气发动机进气道,以抑制前苏联长波长雷达的探测。据说,在1962年进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杂波频谱密度与等多普勒线对应角度的关系,推导了目标信号落在旁瓣杂波频谱不同位置时临界散射截面的算法.在无需知道PD雷达脉冲积累数的情况下,得到了PD雷达载机与目标飞机以任意姿态遭遇时、对应于任何发现概率的临界散射截面的计算方法.经分析算例表明,如果战斗机或攻击机既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又采用了隐身技术,将对敌方的下视警戒系统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8.
从二次世界大战到海湾战争的隐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进作战生存能力,近代美国军用飞机应用隐身技术以缩小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本文从结构设计和雷达吸波材料研制两方面对隐身技术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
<正>当美式隐身技术发展到F-22、B-2的阶段后,已能兼顾隐身外形与气动效率,仿佛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俄罗斯却在1999年公开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隐身技术:由Keldysh(凯尔迪什研究院)研发的等离子隐身技术,据称能在不修改外形的情况下将RCS降至原有的1/100。不过由于等离子隐身技术并非主流、加上多年来并未服役,使其备受保守军事媒体的非议。同时也由于等离子的性质并不广为人知,使得绝大多数抨击等离子隐身的文章的论据本身已有错误,而读者也无从判断,从而最终形成一种对等离子隐身的普遍质疑。  相似文献   

10.
隐身飞机的出现,是世界上武器装备发展的一块里程碑。迄今为止,各种对天对空对海对地的雷达,是侦察和识别敌方各种目标的最重要手段。隐身飞机的成功应用及隐身技术在其它武器装备(如导弹、军舰、坦克和装甲车辆)上的推广,使雷达的探测范围大为减小,严重影响作战指挥和火力控制。在战略上,将使攻防战略产生重大变化;在战术上也将更新若干观念,寻求新的对策。 近年来,国外有关的会议和刊物所探讨的雷达反隐身措施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采用较长的波段;采用收发分置的双基地和多基地雷达;采用超宽频带雷达;提高雷达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巡航导弹采取隐身技术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着重指出巡航导弹隐身技术中的反雷达技术,总结了针对反巡航导弹隐身方法中运用到的雷达技术.  相似文献   

12.
攻击防空雷达出现新招美国国防预研计划局(DARPA)和美国空军不久将启动一个为期3年的计划,来验证一种能迅速和精确测定敌方空防雷达地理位置的新技术,这样即使敌方雷达停止辐射电波,也能用精确制导武器对它们实施攻击。这个项目称为先进战术瞄准技术(AT’)。AT’计划的目标是要达到足够高的定位精度,精确到精确制导武器的杀伤包线之内,而且还要在很短时间内确定,以免机动空防设施移动到杀伤包线之外。确定敌方雷达位置的传统方法是用装备电子支援措施(ESM)系统的一架飞机从几个不同方位对雷达进行方位角测量,这一般需要30…  相似文献   

13.
翼剖面介质构形的隐身缩比模型数值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秦  田薇 《航空学报》2008,29(3):670-675
 结构型吸波材料以全角度、多方位的有效性和不改变飞行器原有形状设计的特点,在隐身技术领域占有重要的技术地位,开展全尺度结构的隐身效能与其技术参数影响作用的研究需要较大的测试空间与经费支持,由此限制了试验技术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结合试验技术与参数研究的应用需求,探讨缩比介质体电磁散射规律可提供于大型结构隐身技术的计算与试验应用研究参考。采用复杂介质体的二维电磁散射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介质体机翼剖面的缩比模型电磁散射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发现若介质体阻抗比大于0.5,则缩比模型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试验结论不能按照导体修正原理还原,必须修正才能作为原构形介质体的电磁散射特性,这对于大型结构体小型化隐身技术测试具有实用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时杰 《国际航空》2008,(11):85-87
战斗机既要能探测到敌方目标,又不为敌方所探测,除提高其隐身性能外,还可通过控制雷达的电磁辐射,使雷达具有低截获概率(LPI),或采用不发射电磁辐射的无源传感器来避免被敌方所探测。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的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隐身技术1射频隐身技术的内涵隐身是目标相对探测系统而言的.目标未被探测系统发现或者识别,认为目标实现了隐身;目标已被探测系统发现或识别,认为目标未能隐身.雷达隐身、红外隐身是指目标与雷达及红外探测系统间的对抗概念.射频隐身是指目标与无源探测系统间的对抗概念.无源探测系统可以根据武器平台上电子设备(系统)辐射的电磁波确定武器的位置(角度和距离)信息.  相似文献   

16.
<正>读完本期专题,相信读者一定对T-50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认知。其既不是"苏-27的深度隐身改进版",也不是抄袭F-22的"猛禽斯基"。T-50不是一款简单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战斗机,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两而性":T-50似乎不那么先进。从外形来看,T-50不具备F-22那样的全向隐身设计;从航电系统来说,目前俄罗斯尚未有一种AESA雷达正式服役,所以T-50预计搭载的AFAR-X主动相控阵雷达性能如何尚未可知;从动力方面来讲,能够确保T-50实现超声速巡航的第四代发动机依然在研制之中……尽管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7.
1航空专用工艺设备研制背景在未来战争中,谁赢得了制空权,谁就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因而航空强国在飞机的隐身技术上不惜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研制出了各式各样的复合材料,目的就是一个,让飞机在执行任务时,不易被对方的雷达发现。这些复合材料,有的可吸收雷达波,有的可反射雷  相似文献   

18.
隐身技术已经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并日臻成熟。与此同时,与其针锋相对的反隐身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隐身技术目前还远未达到无懈可击的水平,新型和特种雷达、雷达组网、红外/声学探测技术等都可以成为打破“隐身”神话的利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提出雷达吸波材料在物体表面涂敷位置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电磁波的干涉原理和材料的吸波性能,通过设计吸波材料在飞行器表面的涂敷位置,研究局部涂敷吸波材料所能获得的隐身效果。以某飞行器模型为例开展吸波材料隐身技术研究,实现了雷达散射截面减缩与材料增重之间的优化与折衷。  相似文献   

20.
自50年代起,美国就把一些隐身技术用于军用飞机,1977年在50年代以来所发展和积累的飞机隐身技术的基础上制订了综合应用这些技术研制隐身飞机的计划。整个研制过程一直处于严格保密状态,直至1988年11月才相继公布F-117A隐身战斗机和B-2隐身轰炸机的部分信息。 F-117A的全面研制始于1978年12月,1981年6月首次飞行,198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