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刊资讯     
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实现总装下线
  7月23日,由中航工业研制的国产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以下简称“AG600”)01架机在珠海实现总装下线,标志着该型机首架机机体结构和机载系统安装工作正式完成,全面进入地面联调联试阶段,也标志着A G600飞机项目工程研制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首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工业动态     
<正>我国三款大飞机研制工作进展顺利据中航工业3月10日透露,中航工业承担的C919机体大部件生产已全部交付,将在年内完成总装;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鲲鹏"将完成系列高难度试验试飞任务,有望在较短时间内交付用户;全球最大的在研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将于年内完成总装,于2016年首飞。  相似文献   

3.
工业动态     
正AG600飞机总装生产线在珠海交付验收近日,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升级改造的AG600总装生产线已在珠海基地完成交付验收,最新一架AG600飞机总装也已在该基地生产线上正式启动。该生产线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通飞华南公司,展陈面积13500平方米,设有专用的空中参观长廊,可近距离观看用于大飞机总装的6个站位,是我国唯一一条可供对外免费参观的特种大飞机生产线。同时,该生产线是以全自动对接调姿测量系统为特征的站位式脉动总装生产线,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后续研制和批产工作。  相似文献   

4.
工业动态     
水陆两栖大飞机AG600今年海上首飞4月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正在进行状态调试和设计优化。随着湖北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试飞、质量、装配、设计、测试改装等团队陆续就位。目前,AG600海上首飞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力保今年AG600海上首飞任务的完成。空客公司暂停部分总装线的A220和A320飞机总装工作4月7日,空客公司表示,将在暂停位于美国莫比尔(MobUe)的飞机总装线的生产工作,停产持续约3周,预计将持续到4月29日。  相似文献   

5.
中航工业通飞始终以发展通用航空为核心,在改革发展、科研生产、国际并购和产业基地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开展了大量基础性、探索性的工作。作为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领军企业,中航工业通飞以市场为基础,以客户为导向,紧抓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有力契机,加快新产品的研制生产。目前国内的产品研发项目主要有蛟龙600大型水陆两栖灭火/综合救援飞机、领航150轻型涡桨公务机、SF50单发轻型喷气式公务  相似文献   

6.
正12月24日上午9点40分,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金湾机场成功首飞。AG600飞机是我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是继运-20、C919之后我国大飞机家族的又一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飞机研制过程中结构密封性验证需求,结合型号研制实际情况,从验证方案、工艺策划和工程实施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指出气密性验证试验和水密性验证试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型号结构密封性验证优化思路,并给出优化后的验证流程,为船身式水陆两栖飞机结构密封性试验验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伟  李楠 《国际航空》2009,(9):42-43
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求,经国务院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今年6月联合批复了中航工业研制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的立项报告。9月5日,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研制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举行。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负责该项目的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的所长陈东升和副所长、总工程师褚林塘。  相似文献   

9.
民航动态     
<正>幸福航空控股购20架赛斯纳208EX水陆两栖飞机近日,中航工业幸福航空控股与德事隆集团旗下的赛斯纳飞机公司签订了20架加长型"大篷车"208EX水陆两栖飞机的订单。根据合同,这些飞机将由中航工业与赛斯纳共同设立的石家庄中航赛斯纳飞机有限公司完成总装,并在  相似文献   

10.
中航动态     
<正>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珠海投入试制由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全球最大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TA600(原称"蛟龙"600)将于2014年底2015年初在珠海进行装配。据悉,TA600已经完成设计工作,年底前结构大部件交付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全面投入试制,计划于2015年完成首飞的TA600是一款单船身四发涡轮螺旋桨式综合救援飞机,最大起飞重量可达53.5吨,最大航程超过5000千米,巡航速度480千米/时,能够抵抗2.0米的水面浪高,正式投用后将一举超越日本的US-2水上飞机,成为世界上  相似文献   

11.
本刊资讯     
<正>"领世"300完成极限载荷静力试验近日,我国首款全复合材料飞机、5座单发涡桨轻型公务机——"领世"AG300增压座舱极限载荷试验在中航工业特飞所顺利完成,标志着该型机静力试验全面结束。"领世"AG300是由中航工业特飞所/中航通飞研究院研发的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复合材料飞机。自2013年11月份以  相似文献   

12.
工业动态     
AG600飞机浮筒获适航许可近日,AG600001架机左右浮筒和002架机左浮筒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批准标签暨批准放行证书,标志着AG600浮筒研制成功并获得适航许可,可以进入批生产状态。在获得适航许可后,中航工业哈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将AG600001架机左右浮筒和002架机左浮筒交付于中航工业通飞华南公司。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适航取证等各个专业技术领域对标准的需求,探讨了建立水陆两栖飞机标准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提出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标准体系的建设方案,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提供了标准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也为今后改型和其它同类型号的研制奠定标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中航工业通飞透露,全复合材料单发轻型涡桨公务机——"领航"150(TP150)飞机目前正在进行首飞前各项地面试验工作,预计今年上半年进行首飞,2015年将有望完成适航取证并投放市场。"领航"150公务机是中航工业通飞  相似文献   

15.
起落装置直接关系到飞行器的起飞与着陆安全,是其重要部件和系统之一。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起落架设计需在空气动力学与水动力学领域得到协调,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动力学问题,同时也是当前大型飞机研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与LMS Virtual.Lab仿真环境,建立某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地面滑跑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其地面对称滑跑等情况的仿真计算,着重对滑跑过程中的航向稳定性进行分析,实现水陆两栖飞机对称滑跑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相似文献   

16.
T型尾翼由于布局形式的特殊性,颤振行为往往较常规布局复杂。根据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需求,建立了T型尾翼颤振分析的理论模型,并开展了T型尾翼缩比模型颤振风洞试验,研究了T型尾翼的颤振特性及来流迎角、部件连接刚度、操纵面连接刚度等因素对颤振特性的影响。理论和试验结果均表明,大型水陆两栖飞机T型尾翼的颤振临界型态为垂尾扭转型颤振,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来流迎角;在给定的范围内,部件连接刚度、操纵面连接刚度均对垂尾扭转型颤振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工业动态     
<正>首款国产涡桨公务机首飞成功7月5日,由中航工业通飞研发的首款国产全复合材料涡桨公务机"领世"AG300首飞成功。该型机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速度快等特点,最高飞行时速可达600公里,最大航程可达2500公里。"领世"AG300于2010年启动研制,预计于2015年完成适航取证并投放市场,目前已经获得了启动用户订单。上飞交付第3000架份波音737NG水平安定面6月18日,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向波音公司其交付了第3000架份737NG水平安定面,同时还获得了自2015年起合作生产737 MAX水平安定  相似文献   

18.
中航工业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又称中航工业六O五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从事水面飞行器(水上飞机、地效飞机、水陆两栖飞机)和浮空飞行器(遥控飞艇、载人飞艇、系留气球、对流层飞艇平台、平流层飞艇平台)等特种飞行器研究开发的主机研究所。1961年在南京组建,1971年搬迁至湖北荆门,现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建所以来,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完成了多项航空型号的研制任务,创造了国内航空型号研制的多个第一,填补了我国航空高科技和基础研究领域的多  相似文献   

19.
<正> 位于珠海的通用飞机产业基地是中航工业重组之后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的第一个产业化生产基地。在集团提出的2020年"万亿"目标中,通用飞机产业预计将占其中约10%的比重。这对于中航工业通飞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相似文献   

20.
现代飞机设计过程中,要考虑飞机遭遇突风时不同部位的动态突风载荷特性.根据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设计要求,制订离散突风和连续紊流的分析流程,研究离散突风和连续紊流响应特性的程序化设计方法,并计算飞机各部位的单值载荷包线和组合载荷包线.程序化设计结果表明,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遭遇突风或紊流时,机体动态载荷量级与静载荷相当,且设计效率大大提高.研究结果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突风载荷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