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为差错管理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为差错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SMS)都是目前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本文从安全管理的发展进程、差错事故致因模型以及两种管理方法的过程和手段三方面论述了人为差错管理与SMS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SMS是建立在人为差错管理的基础上;(2)SMS不仅关注一线人员的表现,而且重点关注整个组织建设和组织管理的有效性;(3)SMS与人为差错管理不是破旧立新的关系,差错管理是SMS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结论对于更好地理解SMS的内涵和建设有效的SMS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在对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进行理论研究和试验运行的基础上,创新并规范了SMS安全信息的分析法,即"根本原因二八分析法",将收集到的SMS安全信息转化成为"SMS安全信息数据库",在安全信息和危险源之间建立一种关联,使SMS管理体系以基于本单位的安全信息为基础,确保SMS管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在生产制造、服务及公共事业单位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主要为改善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目的是达到顾客满意;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在民航业被强制实施,主要为提高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目的是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低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ALOS)或其以下。本文在简要阐述了TQM与SMS的内涵的基础上,主要对TQM与SMS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理解TQM的思想精髓与理念及其与SMS的联系,有助于民航从业人员对SMS的理解更为清晰、深入,对我国民航业推行SMS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另外,本文还对比研究了在民航业TQM与SMS的差异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随着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广及应用,SMS受到了大家普遍的关注。我国也同样在全民航推行实施了SMS,目前我国民航航空营运人SMS审定工作已于2011年1月1日全部完成。而在全国170家民用机场中,97家机场SMS使用手册也已通过局方审查。作为新型的管理模式,SMS的确具备着超越传统管理模式的先进管理理念。与  相似文献   

5.
<正>安全管理体系(SMS)的有效性是民航企业推行SMS和局方审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由于SMS建设对局方和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新生事物,且缺少指导性强的行业SMS建设指南,这既给局方补充运行合格审定工作带来了规范性不强的问题,也给企业推行SMS带来了极大困难,客观上造成了各企业在理解与推行结果上五  相似文献   

6.
保证行业持续安全是民航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从目前看,安全管理体系(SMS)是实现行业持续安全最为有效的方法。在民航局的指导下,中南地区从2005年开展SMS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行业推进SMS积累了经验。但是从试点情况来看,有一些领导和同志对SMS的理解、认识和把握还有一定偏差,SMS建设还有许多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7.
动态     
Ameco成为中国民航首家获得SMS运行批准的维修企业4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颁发了安全管理体系(SMS)运行手册,Ameco成为中国民航首家获得SMS运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民航局关于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SMS)的要求,在概述了安全管理体系的四大基本要素:政策、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促进的基础上,说明了SMS较传统安全管理的优势及航空运营人应重点改进的安全管理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SMS建设与实施工作的切入点,最后强调了提升安全文化是航空运营人SMS建设与实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建立SMS(安全管理体系)是中国民航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可靠保证.在ICAO的Doc9859和相关规章的指导下,各单位已着手建立或试运行SMS,但在探索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困难和困惑,造成当前SMS建设滞后.  相似文献   

10.
民航局虽然提出了建立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要素,但并没给出具体的操作指南、实施规范和审核标准,目前国内也无一成功的民航企业案例可供参照和借鉴。成功实施SMS的关键在于正确的认识、良好的方法和积极的行动。在开展SMS建设时,应根据SMS基本理念,结合中国民航与本企业的实际,在安全管理机制上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不断地创新安全管理方法与手段,扎实推进,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