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通过对国外倾转旋翼机的发展历程及具有代表性的V-22"鱼鹰"设计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倾转旋翼类飞机的设计特点及技术难点,并对倾转旋翼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国内此类飞机的研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V-22"鱼鹰"飞机在试验与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重大意外事故,对V-22飞机存在的主要设计缺陷及反复质量问题等进行了剖析,形成对我国倾转旋翼机发展的启示和建议,为我国后续发展倾转旋翼机装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过渡段飞行控制技术是倾转旋翼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本文在倾转旋翼机过渡静力平衡特性和力矩配平特性分析基础上,对倾转旋翼机过渡段基准飞行轨迹及短舱转角规律进行了设计。然后利用推力矢量技术,采用拉力矢量/空气舵组合操纵方法,对倾转旋翼机过渡飞行段控制律进行了设计与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4.
常规直升机的发展已接近它的极限。50~60年代出现的新概念旋翼机现在又兴起了。由于材料、电子装置和推进装置的技术发展,看来许多新概念旋翼机在21世纪将引起旋翼机革命。  相似文献   

5.
直升机旋翼系统的MSG-3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SG-3 Vol.1在民用固定翼飞机维修大纲的运用上已经很成熟。近年来,随着维修理念的不断发展,对旋翼机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运用MSG-3 Vol.2的方法为旋翼机制定维修大纲也越来越受青睐,本文以某型直升机的旋翼系统为例,介绍了MSG-3 Vol.2对系统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倾转旋翼机适合我国民用航空任务场景,是未来民用直升机的重点发展方向,开展应用需求与关键技术分析是推进我国民用倾转旋翼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步。基于宏观发展环境分析,本文针对应急救援、交通运输和通航作业等领域,研究了民用倾转旋翼机的应用需求。结合XV-15、V-22等典型倾转旋翼机的研制经验和溯源分析,从安全与适航出发,开展了民用倾转旋翼机关键技术元素的识别,并重点分析了飞行控制系统、传动系统、故障模式与安全性设计等关键技术。本文研究成果对我国民用倾转旋翼机的工程化研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倾转旋翼机的不同舵面存在冗余操纵,而冗余舵面的分配策略和飞行转换路径对其控制重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建立的小型无人倾转旋翼机全量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在不同飞行模式下的进行配平计算、模型线化后,求出单位操纵面位移所引起的俯仰、滚转和偏航力矩的改变量,即考察倾转旋翼机各操纵面的操纵功效,并对其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以确定倾转旋翼机的冗余舵面控制重构能力;确定各飞行模式下倾转旋翼机的操纵方式,给出舵面分配策略的权重系数矩阵;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种不同的全模式飞行转换路径方案,并分别计算三种方案下倾转旋翼机的飞行速度与前倾角、姿态角及操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方案都能实现对飞行器的合理操纵,表明倾转旋翼机的冗余舵面控制重构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自转旋翼机的历史、特点和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转旋翼机(多称为旋翼机)是旋翼飞行器的一种,用途广泛;三,四十年代曾经大量使用,近几年来又获得新的发展,本文回顾了自转旋翼机的发展历程,从气动和结构特点等方面阐述了自转旋翼机气动效率高,操纵简单,且安全,廉价等优势,说明自转旋翼机既可以作为民用飞行器,也可以作为一种军用装备,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倾转机翼无人倾转旋翼机的稳定性,发展了一种倾转机翼无人倾转旋翼机飞行力学模型,并开展了仿真研究。旋翼气动模型采用动量-叶素理论,机翼、尾翼和机身的气动模型在升力线气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旋翼动量源方法以计入旋翼尾流的气动干扰影响。在全机飞行力学模型配平的基础上开展了动力学稳定性分析,并与常规倾转旋翼机飞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倾转机翼无人倾转旋翼机在悬停状态下,表现出俯仰角衰减迅速的稳定模态;在直升机模式小速度前飞时,改变重心位置及机翼倾转段面积可使机体纵向振荡模态发散速度减缓,系统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倾转机翼无人倾转旋翼机的稳定性,发展了一种倾转机翼无人倾转旋翼机飞行力学模型,并开展了仿真研究。旋翼气动模型采用动量-叶素理论,机翼、尾翼和机身的气动模型在升力线气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旋翼动量源方法以计入旋翼尾流的气动干扰影响。在全机飞行力学模型配平的基础上开展了动力学稳定性分析,并与常规倾转旋翼机飞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倾转机翼无人倾转旋翼机在悬停状态下,表现出俯仰角衰减迅速的稳定模态;在直升机模式小速度前飞时,改变重心位置及机翼倾转段面积可使机体纵向震荡模态发散速度减缓,系统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贝尔直升机公司倾转旋翼机的几次重大事故的经过与情况,并对这些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也介绍了对待这些事故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2.
旋翼机自转旋翼气动特性及跳飞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设计具有跳跃式起飞功能的旋翼机,本文用叶素理论分析了自转旋翼桨叶的气动特性,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及引入动态入流理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自转旋翼气动计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旋翼机稳定自转和跳飞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旋翼机实现跳飞所需要的旋翼设计参数和操纵量的要求.算例给出了跳飞过程的性能曲线,并与国外文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理论方法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自转旋翼机与同类直升机相比,具有其独特优势,现已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给自转旋翼机的无人化飞行控制提供理论参考,分析其特点、优势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该类飞行器的特点,在旋翼可变转速、螺旋桨、机体气动力基础上,建立自转旋翼机的飞行动力学模型;以整体倾斜桨盘式ELA-07AGRO为样例,对该自转旋翼机进行配平和稳定性计算;对其在巡航飞行时(120km/h)的操纵量、姿态角和模态进行提取,并与计算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飞行速度范围内,样例自转旋翼机的桨盘纵向操纵单调向前压杆,横向操纵单调向左压杆(幅值很小),方向舵逐渐向右偏转,油门先减小后增大;稳定性方面,螺旋和荷兰滚模态的发散非常缓慢,而长/短周期、旋翼转速和滚转收敛模态都是稳定的,即样例自转旋翼机具有良好的飞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倾转旋翼机飞行动力学方程与厚翼型机翼的空气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对倾转旋翼机过渡阶段复杂的旋翼流场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发动机短舱转角的变化和机翼失速拓展特性对副翼操纵性能的影响。以V-22倾转旋翼机为算例,建立了机翼有/无前掠角的实体模型,由等功率过渡段速度特性公式和迎角特性公式求出飞机在等功率过渡模式相应发动机短舱转角下的相关飞行参数,对不同发动机短舱转角下不同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倾转旋翼机机翼前掠角有改善副翼在大迎角下的操纵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自转旋翼机的纵向稳定性,首先应用配平分析法求出各个飞行状态的旋翼转速,求出转速后用列文伯格-马夸尔特算法对旋翼机的姿态和操纵进行配平,得到各个飞行状态的姿态角和操纵量。运用五点中心差分法求纵向稳定导数,从而得到状态矩阵以及纵向运动模态,然后建立旋翼机纵向稳定性分析模型,利用所求得的一些模态分析旋翼机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旋翼转速随前飞速度的变化不明显,旋翼机的操纵主要是纵向的,旋翼转速主要取决于桨盘的倒角;在速度范围内,除了旋翼转速模态,旋翼机的其他纵向模态是稳定的,旋翼自由度与旋翼机机体存在耦合,重心相对推力线的垂直位置对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重心位于推力线上方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旋翼机总体设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自转旋翼特性及旋翼机设计的独特性,在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修改并建立了计算模型,解决了旋翼机气动布局、总体参数及旋翼设计等方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倾转旋翼机的发展与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倾转旋翼机是一种新构型的飞行器,它一方面可免去跑道垂直起降,另一方面还可以相当于固定翼飞机作高速远程飞行,增大飞行包线。它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特长于一身,是当今世界飞行器技术前沿性、突破性和跨越性发展的结晶。本文对倾转旋翼机国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单回顾,并对研制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倾转旋翼机气动弹性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从分析模型入手,对倾转旋翼/动力舱回转颤振及旋翼/动力舱/机翼气弹稳定性分析进行了概述,包括飞行参数及设计参数对气弹稳定性的影响等,并对气弹稳定性的风洞试验及飞行试验进行了介绍,对于开展倾转旋翼机气弹稳定性研究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转旋翼机飞行性能理论建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超  李建波  韩东 《航空学报》2014,35(12):3244-3253
为研究自转旋翼机的飞行性能理论建模技术,基于基本分析法和配平分析法,对自转旋翼机整机需用功率的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自转旋翼机的桨盘迎角特性、升阻特性以及自转旋翼桨叶剖面迎角分布特性等。研究表明:建立的基本分析法和配平分析法计算模型均可以准确计算自转旋翼机的整机需用功率和自转旋翼桨盘迎角,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自转旋翼机飞行性能的分析;小速度时整机需用功率主要来自于自转旋翼功率,大速度时机身废阻功率成为整机需用功率的主要来源;适当增加总距可以提高自转旋翼和整机的升阻比;在自转旋翼设计时可以对桨叶剖面翼型的展向分布进行优化,在桨根处优先采用相对不易失速的翼型以推迟失速对最大飞行速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以自行设计的倾转旋翼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悬停模式下纵向动力学模型。通过悬停实验,对倾转旋翼机的分系统——舵机模型、旋翼气动力模型和悬停纵向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反映倾转旋翼机悬停模式的基本特性,可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