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春  云帆 《国际太空》1998,(1):14-16
国外应用卫星在轨故障频繁□□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日益商业化,应用卫星的制造周期在缩短,试验过程流水线化,由此可能导致的卫星故障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各卫星保险商的注意。1997年以来国际上多次发生了卫星故障,或导致部分失效,或导致卫星不能工作。在过去的1...  相似文献   

2.
<正> 本世纪90年代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再翻一番,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依靠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同时,要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要注意开发和应用具有宏观作用的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卫星系统就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宏观作用的先进技术。由于卫星覆盖面大,全国各地都可充分应用卫星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初春 《国际太空》1989,(3):16-19
实用卫星是指投入实际应用的卫星,也称应用卫星。它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以及海洋卫星等。应用卫星要求可靠性高、大型化、高性能、长寿命和研制费低。如果一颗卫星入轨后达不到长寿命,主要归咎于质量差和工艺水平低,或者材料不过关。目前应用卫星造价仍然昂贵,如达不到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确实是浪费。本文介绍日本应用卫星的可靠性和质量管理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日将发射ETS-6技术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是人造卫星中的一大类,专门用于卫星新技术、新材料、新部件等的试验。这些新的项目经过空间飞行考验后,再用于应用卫星。这不仅能提高卫星性能,而且对于保证应用卫星的质量和可靠性,缩短卫星研制周期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日...  相似文献   

5.
应用卫星无论是在国民经济领域还是在军事方面,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巨大的帮助作用,但其技术更为复杂,且价格昂贵。世界第三中国最早研制的应用卫星是返回式卫星。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是从1966年开始的。在攻克了卫星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技术、卫星再入防热技术和卫星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的多极化发展,亚太地区已经成为21世纪的热点。在航天领域,俄罗斯、中国、日本和印度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卫星系统;韩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越南、泰国等国家是新兴的航天国家,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具有一定的卫星应用和服务能力。目前,亚洲多数国家竞相发展航天技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态势。
  20世纪70年代末,越南开始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经济革新探索。1986年,越共“六大”作出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越南经济迅速发展之后,将航天技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年,越南通过国际合作发展了一系列卫星系统,包括对地观测卫星、通信广播卫星、试验型卫星等多种类型。此外,越南还重视自主研发卫星,在卫星研制、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7.
污染引起在轨卫星多种功能下降,性能失效,抑或安全方面的问题国内外均有先例。对应用卫星而言,这种负面效应尤为突出。从某种程度讲,卫星在轨污染防护和控制水平标志着卫星本身设计和研制水平。1 污染成因及防护控制1.1 各类污染成因污染是指卫星敏感表面被它质...  相似文献   

8.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各类应用卫星的序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方红一号这个生机勃发的嫩芽,已长成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34年的空间活动始终以军用为主,很少注意应用卫星的地面应用。2月份俄罗斯空间局成立后,就提出了今后空间活动非政治化、非军事化,转向商业化的方针。美国《空间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叶利钦的科学顾问和俄罗斯通信部长,现将谈话内容译出如下。叶利钦的顾问,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耶维杰尼·维利科霍夫5月2日对《空问新闻》记者说,俄罗斯生态和资源部将管理遥感计划,“它们将分担开支,过去投资很少,很少,今后必须增加许多,许多。”  相似文献   

10.
欧空局自1968年发射第一颗卫星,至1982年底止,总共发射成功18颗卫星,仅次于美、苏、日三国。目前,欧空局在轨工作的卫星有6颗,1983—1987年期间将继续发射一定数量的科学和应用卫星。详细情状如下: 一、在轨工作的卫星科学卫星: 国际日-地探险者-B,可工作到1984年12月; 国际紫外线探险者,可工作到1984年12月; 应用卫星: 轨道试验卫星-2,可工作到1984年6月;  相似文献   

11.
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在轨卫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这些卫星分属于60多个国家或组织,为几乎所有的国家提供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等应用服务。美国依然在卫星技术领域保持领  相似文献   

12.
人造地球卫星分为3类,即科学卫星、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前2种卫星对科学研究和卫星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提高航天技术水平,在太空进行空间物理探测和新技术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实践”卫星肩负着这两重使命。1971年3月3日,中国第2颗人造地球卫星实践一号发射成功。它不仅测量了高空磁场、X射线、宇宙射线和外热流等空间环境参数,还进行了硅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无源热控制系统等长寿命应用卫星的一些关键技术的试验。它在轨运行了8年,大大超过设计寿命,为中国设计和制造长寿命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  相似文献   

13.
<正> 人造卫星从研究试验阶段发展到应用阶段后,各种应用卫星又在向着长寿命的方向发展。这既是空间技术迅速进步的重要标志,又是提高应用卫星效益的重要途径。例如国际通信卫星,第一代为INTELSAT Ⅰ、Ⅱ、Ⅲ、Ⅳ的自旋稳定卫星,寿命为1~7年;第二代为INTELSAT Ⅴ三轴稳定卫星,设计寿命七年以上;第三代是INTELSAT Ⅵ,为宽体自旋稳定卫星,设计寿命希望达到10年以上。科学实验卫星也在向长寿命、多用途、综合  相似文献   

14.
摘要: 卫星编队构型的保持对编队任务实施至关重要,针对高精度卫星编队控制策略复杂不易于实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蝙蝠飞行的仿生智能编队管理策略.首先分析了编队动力学和图论理论,总结自然界中蝙蝠群体的行为规律,给出了蝙蝠飞行数学模型,以此设计了编队虚拟中心用于衡量卫星编队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进而给出了仿生编队管理策略,算法清晰实用.最后,应用卫星编队算法对对卫星编队构型进行控制仿真验证,实现了高精度、低能耗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15.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成立于1969年10月1日,它取代了科学技术厅的前国家宇宙开发中心。按照总理大臣决定的宇宙开发基本计划,NASDA 承担以下任务:应用卫星及其运载火箭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卫星的发射;担任日本卫星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16.
卫星太阳翼展开运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卫星太阳翼是许多应用卫星必不可少的主要部件,太阳翼在轨道上的展开运动分析对卫星设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利用能量守恒的原理,以太阳翼展开角(?)为参数的分析方法。该方法计算简捷,精度高,并且方便判断,特别适用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卫星,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卫星、环境卫星……各种各样的应用卫星,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然而,一种有着天上数据"中转站"功能的卫星,还不怎么为公众所熟知。它就是中继卫星,被誉为  相似文献   

18.
长寿命应用卫星的空间环境模拟试验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长寿命卫星空间环境模拟试验的必要性、有效性,应采用的方法与措施,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1年6月10日,美国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了价值2.78亿美元的"宝瓶座"/科学应用卫星-D,它是美国和阿根廷宝的合作项目,美国称它为"宝瓶座",阿根廷称它为科学应用卫星-D,下面简称"宝瓶座"卫星。它载有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多种科学探测仪  相似文献   

20.
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至今已经整整40周年了。在这40年里,约有4800多颗形形色色的人造卫星升空。在这些卫星中,有的重几吨,有的只有几十千克重,但它们却对地球上的人类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并为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财富。 “顺风耳”——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