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谟 《宇航学报》1997,18(1):40-46
本文从相似理论到风洞实验,用大量的论据和事实、说明了风洞实验数据的精度,并不取决于风洞尺寸的大小,而只取决于实验条件及模型尺寸满足N-S方程的解的近似程度。文中讨论了怎样大小尺寸的风洞,既满足了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展和型号试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性要求这个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最后介绍了NASA给出的一组能较好满足上述两方面要求,且具有某种唯一性条件的不同Mach数范围下的风洞最好尺寸,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谟  马汉东 《宇航学报》2005,26(2):131-136
就风洞尺寸要多大才比较合理以及小风洞的改造和挖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风洞尺寸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在不同速度范围存在着一组相对适中的带某种唯一性的风洞尺寸。这种风洞尺寸,既能满足航天器研制的需要,又具有合理的经费开支。文中推荐了不同速度下一组较合适的且能满足需要的风洞尺寸,供人们参考。同时本文还认为,在一定的风洞条件下,实验数据的精准度与风洞尺寸的大小无关,只要相似模拟的条件正确,就能给出同样精准度的实验数据。就这一观点,列举了在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的FD 02小风洞中做出的几种实验。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图像后处理算法中,性能和复杂度往往难以兼顾。从FPGA硬件实现出发,在原有的基于边缘模型的数字图像后处理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模型匹配的重建模型算法,并且根据边缘的宽度和边缘退化的主要形式建立两个边缘重建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不仅满足工程实时性要求,而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倍压缩后的数字图像中出现的振铃效应和模糊效应,起到了改善图像主观和客观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引言 钝头体0°—180°大攻角风洞实验技术研究,对于载人宇宙飞船、无人驾驶行星再入体等的气动力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当前常用生产性风洞的尺寸较小,加之小尺寸尾支撑内式天平研制的困难,若仍采用国外通常使用的一种较为复杂的模型、天平与支杆组合的尾支撑方法实验,目前的测试水平难以获得可靠的结果,既麻烦又不经济。由于对以分离流为特征的复杂外形的钝头体,至今还无法通过理论计算来获取可靠的大攻角气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Hankel范数空间研究多变量控制系统模型匹配问题,其中包括完全和不完全模型匹配。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获得一个Hankel范数意义下的最优模型匹配控制器。文中提出了一种多变量控制系统完全模型匹配的充要条件。如果这一条件满足,可实现完全模型匹配。如果条件不满足,可以求得一个最优的近似解。文中还给出了设计例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应用力学相似原理,建立球形贮箱内液体晃动的单摆模型以及通过实验确定有关单摆模型参数的方法,对实验曲线进行了多项式拟合。  相似文献   

7.
张学军  姜贵庆 《宇航学报》2009,30(6):2417-2420
高速飞行器的体—翼干扰区热流精确预测对于飞行器生存能力与战术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 意义,是高性能飞行器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体—翼干扰区流场的复杂性,目前尚 无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热环境预测方法,在分析体—翼流场特性的基础上应用文献[1 ]的压力—热流关系式,提出体—翼干扰区的热流预测方法,即压力由N-S数值解给出,热 流应用压力—热流关系式得到,炮风洞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预测方法的可 靠性 。
  相似文献   

8.
在空间原子氧效应数值模拟研究中,确定掏蚀模型各参数是保证计算结果正确性的重要工作。文章对Banks原子氧掏蚀模型的各参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基于掏蚀过程中的相似律分析给出了数值模拟和试验数据相结合以确定该模型参数的方法。文章还提出材料的原子氧理论侵蚀当量的概念,并使用数值模拟方法与试验数据计算了一种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原子氧理论侵蚀当量。应用该特征量可以建立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之间的准确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空间站大型密封舱结构对整体壁板弯曲展开尺寸精度有较高的要求,应用塑性弯曲理论及假设,对带网状筋壁板的塑性弯曲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简化计算确定了壁板弯曲过程中展开中性层与壁板内表面的距离,又根据中性层位置确定了壁板的精确展开长度。经过与弯曲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该简化算法的精度能够满足产品尺寸精度,为相似结构的展开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作者根据航天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联合研究“卫星飞行动力学系统”课题的协议与意大利有关专家共同在微机上完成的自旋稳定地球同步卫星姿态确定的研究工作。文中提出了适用于不同轨道几何条件的六种确定性姿态确定模型。首先用批量最小二乘法统计确定卫星姿态,估计出系统误差,然后从实际量测中消去所估计出的系统误差,最后用修正过的数据按确定性姿态确定方法定出卫星姿态。文中给出了姿态确定方法的微机实现程序。仿真结果证明,本方法与大型机IBM 3081上取得的结果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1.
核线约束是构建摄影测量立体模型的重要条件。由于卫星线阵影像的多中心投影特性,难以建立其严格的核线模型。文章从上下视差最小的同名核线特征出发,在仿射变换模型基础上引入核线倾角变化参数,提出一种新的倾斜仿射变换核线模型。通过“无误差”的虚拟同名点仿真试验表明,文章提出的模型受影像范围及地表高差影响较小,在影像区块6 000像元×6 000像元、地表高差1 000m情况下,对于不同形式卫星立体影像的模型误差均小于1个像元。进一步使用实际匹配同名点平差,实验表明:对于SPOT-5、“资源三号”和“高分七号”等卫星影像,文章模型误差相对于匹配观测误差可忽略,实际核线精度在整景影像范围内优于0.8像元,所生成核线影像能够满足后续密集匹配要求。新模型的精确性和普适性相比现有同类模型显著提升,可实际应用于卫星摄影测量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基于粗集的辐射源信号识别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欣  何友  衣晓 《宇航学报》2007,28(3):685-688
粗糙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处理含糊和不确定性问题的数学工具,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前沿的研究领域。在深入研究粗糙集理论的基础上,将其引入辐射源识别问题中,给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的辐射源信号识别模型。同时给出了一种不依赖先验知识确定辐射源识别权值的新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规则。最后,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并与经典的模糊模式识别及统计模式识别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优势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星敏感器是卫星高精度姿态测量系统中的重要器件,根据其测量可以建立不同形式的星敏感器测量模型,准确分析测量模型中测量误差的特性是保证卫星姿态确定精度的重要条件。本文针对广泛采用的星敏感器光轴矢量测量方程,从几何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星敏感器光轴测量的锥面误差模型。在两个锥面参数分别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的条件下,对测量误差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出新的测量误差协方差矩阵。上述研究能够在不增加算法计算量的前提下,从新的角度,更为直观地建立了星敏感器光轴矢量测量模型。最后在仿真实验中,将新的锥面误差测量模型应用于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姿态确定方法中,结果表明了利用该测量模型进行姿态确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木星探测是未来行星探测的重要发展方向,而降落伞是进入木星大气探测必不可少的气动减速装置。文章基于“伽利略号”探测任务,设计了满足未来木星探测需求的降落伞系统简化模型,并针对该降落伞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木星大气和地球风洞实验环境中不同来流马赫数下降落伞系统的复杂流动现象及气动力变化规律。在木星大气环境中,降落伞的阻力系数和横向力系数大小以及横向力系数波动幅度均高于风洞试验环境,阻力系数波动幅度均低于风洞实验环境。此外,还研究了木星大气环境中不同来流攻角下降落伞系统的气动特性。研究表明,木星大气环境中降落伞系统气动特性与风洞实验结果有差异,因此未来在设计用于木星探测的降落伞系统时,应考虑由于木星大气环境对降落伞系统气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陶东  张强  赵良玉 《宇航学报》2021,42(6):766-774
针对自由漂浮空间服务机器人在轨捕获时与服务对象的碰撞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模型不确定情况下的无力传感器阻抗控制方法。通过将不确定模型观测的接触力和神经网络对模型不确定部分辨识得到的接触力,共同作为末端执行器与服务对象抓捕点的估计接触力和阻抗控制器的反馈,使空间机器人在模型不确定和无力传感器的情况下仍能实现与服务对象的柔性接触。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对空间机器人动力学建模精度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递推样条滤波的工程化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也  朱炬波  梁甸农 《宇航学报》2010,31(12):2794-2800
递推样条模型是目标跟踪中的一类高效建模方法,理论研究与仿真实验表明它有很高的精度和稳健性,但鉴于工程应用问题的复杂性,还需根据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改造。以全测速体制下的弹道目标跟踪为背景,在分析实测数据复杂性的基础上,进行了模型工程化应用研究:确定了状态方程和模型更新策略;基于“当前”统计思想,提出了机动适应性更强的“当前”样条模型;引入面向状态的野值检择方法,提高了观测数据质量低时的弹道估计精度;给出了基于不完全预测时间阈值判断滤波发散趋势的方法,和重新初始化的发散应急机制。定性分析和计算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遥测系统作战适用性评估问题,构建了基于组合赋权和云模型的评估架构。采用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改进变异系数法和最小鉴别信息原理确立指标综合权重;运用云模型理论,进行“黄金分割法”标准云设计和相似度匹配,确定指标等级差异,查找了装备作战适用性短板弱项所在,为遥测系统升级革新及新装备(软件定义遥测系统)研制开发提供依据遵循。评估方法可为遥测系统作战效能、体系适应性、在役适应性等类似评估提供参考借鉴,不断提高装备复杂环境下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将μ分析方法应用到飞行控制律的评估中,以再入飞行器纵向模型及为其设计的PID控制器和LQR控制器为研究对象,针对参数不确定性建立线性分式变换(LFT)模型,基于不稳定特征值评估准则使用结构奇异值理论对模型进行分析,使用matlab的μ分析与综合工具箱得到的仿真结果表明,2种控制器均具有较好的鲁棒稳定性,满足鲁棒性能要求,并且得到了最坏情况的不确定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9.
朱孝业  石磊 《航天》2009,(4):51-53
所有通过大气层的飞行器,都要利用风洞实验和理论计算来确定它们的空气动力外形和空气动力特性。实验工作者努力发展从亚跨声速到高超声速范围的风洞实验设备,并利用新的观测、显示、信息处理手段,揭示空气的流动现象,为飞行器设计师提供更多、更精确的气动力数据。理论工作者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和各种理论,努力把实验揭示出的空气流动形态概括成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反射镜质量大、尺寸大且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需求,文章研究了一种机械臂装配系统手眼标定优化方法。有别于传统手眼标定方法仅求解相机与末端执行器相对位姿矩阵的关系,文章将相机成像模型、机械臂运动学模型与eye-to-hand形式的手眼模型进行整体建模,建立了基于装配系统的空间转换模型,采用递推最小二乘参数识别算法对机械臂进行运动学参数标定,研究了机械臂运动学误差分布,完成了手眼标定,提高了机械臂系统的装配精度,绝对定位精度由1.81mm提高至0.29mm,提高了83.98%,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