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孝文 《航天》2013,(11):42-45
据国外媒体报道,2012年美国航天员唐·佩蒂特在美国航宇局的网站上开始了一项与众不同的写作计划。这个名为《太空西葫芦日记》的博客描述了一个真正的西葫芦种在国际空间站上的生长过程。记录条目非常有见地且不乏新奇和浪漫。佩蒂特在现已关闭的这个博客上说:“我在这个世界萌芽、扎根,没有先例可循。我是一种坚韧、充满活力的植物,能在任何恶劣环境下照常生长。我是一棵西葫芦,我正置身太空。”这是以一种非传统方式耗费美国人所纳的税,但是在你偷着乐之前,一定要想一想:这棵小小的植物将会成为我们人类未来的关键。如果像一些末日学家预言的那样,我们最终将会耗尽地球的资源,使它变成一个难以生存的不毛之地,那么太空农业将被证实对我们人类继续幸存下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熊延龄 《中国航天》1994,(12):14-15
世界最大的日本地下微重力实验中心为了使日本航天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使创造性的高科技持续发展,日本的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组织(NEDO)在国家的支持下,由NEDO、北海道上砂川镇、民间三方集资26.5亿日元,于1989年3月1日在北海道上砂川镇...  相似文献   

3.
未央 《航天员》2010,(4):56-58
空间机器人按用途主要分为星球(月球、火星等)探测机器人和空间站应用机器人,可以在太空恶劣的环境下代替人类完成危险和难以完成的任务,如探索火星和水星等行星,搭建空间站,进行太空实验和空间飞行器、卫星、太空望远镜等的维修和维护任务,甚至保卫太空安全等。  相似文献   

4.
民用机载气象雷达(Civil Airborne Weather Radar)属于一种颇为有效的气象探测设备,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随着雷达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气象是飞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恶劣的气象又是飞机失事遇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故研制性能优异的民用机载气象探测设备,愈益倍受世界各国雷达公司的重视,本文将民用机载气象雷达的发展简史与动态,当前的技术水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描述与评论。  相似文献   

5.
王毅亮  郭凯 《遥测遥控》2022,43(5):11-21
针对海洋恶劣环境,研究了一种适用于无人值守的靶载终端结构系统。通过建立靶载终端散热数学模型得到上下插齿式最优散热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度差的双层回旋式密封结构及方法。分析了靶载终端呼吸效应的产生机理及解决措施,研制了抗随机波载及抗冲击能力的缓冲振动平台,并且通过密封及振动冲击试验验证了靶载终端结构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恶劣海洋环境下无人值守的靶载终端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提高我国武器靶载终端作战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瑞江 《航天员》2009,(5):48-49
列昂诺夫的朋友们说,他是一位很让人不解的人,他能够驾驶世界上最复杂的交通工具直上云霄,他敢冒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险去首次出舱行走太空,  相似文献   

7.
雷达,作为军事侦察和预警的一种主要工具,一直被人们誉为战场上的‘千里眼”,世界各军事强国围绕雷达的相关技术的研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将会惊奇地发现,这双陆地上神奇的‘眼睛”竟然长到了天上,它就是将成为现代化军队“万能眼”的太空雷达。一、功能强大.独领风强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搜寻机动目标和装甲技术设备方面,空基和天基雷达是最有前景的侦察系统,尤其是带合成孔径的现代化雷达站更是一个独特的多功能综合体。与侦察战场的光学系统相比,利用合成孔径太空雷达得到的图像,除质量要高于传统的感…  相似文献   

8.
窗外,窗内     
唐倩 《航天员》2010,(4):26-27
在卧床实验过程中,女大学生志愿者体会了许多.领悟了许多.成长了许多……志愿者们都悬20岁左右的大学生,她们由最初的犹豫、忐忑、焦虑,再到后来的坚持与努力,无疑让我们看到了她们年轻的心灵变得愈加坚强、执著和勇敢。  相似文献   

9.
黄琦 《航天》2012,(2):9-10
-31.6℃,不知这是否是我国宇航发射任务经历的最低温,但一定在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史上留下了一个之“最”。 2011年12月22日11点26分,晋西北高原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气温略有回升,在阳光的“目送”下,长四乙火箭像一位坚强的斗士,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起程,昂首腾飞,远赴太空,为中国航天2011年的宇航发射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0.
“番茄环境”是加拿大的一个研究计划,其目的是激发小学生(8岁-14岁)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该计划将小学生的兴趣与太空旅行联系在一起,并规定计划中的绿色植物必须是将来有一天可用于飞船生命保障系统,特别是居住舱。在往年的番茄环境计划中,已将60万西红柿种子暴露到真实或模拟太空飞行的恶劣环境条件中。  相似文献   

11.
Sadj.  F 罗先志 《空载雷达》1999,(3):8-20,85
描述了一种用于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辅助飞机着陆的视景合成系统(SVS),该系统由一个扫描毫米波雷达,平显和实时信号处理硬件组成,采用一套快速处理算法来增强和显示图像。该系统已在实际的恶劣天气情况进行了大量的高塔与飞行演示验证。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验证了系统的整体概念和信号处理算法的新颖性。  相似文献   

12.
’98珠海航展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在静态展示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矗立在展厅外广场上的长三乙和长二捆火箭。它们分别用于执行发射高轨道和中低地轨道有效载荷任务,代表了我国航天工业的先进水平,也是我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重要标志。生产这两种火箭的中国运...  相似文献   

13.
肖择 《上海航天》2005,22(2):54-54
美导弹防御局希望发射两颗小卫星,作为其他军事发射的辅助性有效载荷。这两次发射任务用于校准轨道目标项目和微卫星推进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至少将一颗小卫星留轨1年,以评估太空辐射和失重对固体燃料发动机硬件(如O型和平衡环)的影响。有观点认为,实验将展示一种能发射小型射弹的卫星。导弹防御局希望证实恶劣的太空环境不会导致推进系统损坏,从而妨碍其快速启动及运行。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积极研究空间机器人,以使未来的空间开发活动更加可靠和有效。在空间和月球上,或在其它行星上所进行的活动同地球上相比,在重力、温度和辐射条件等方面十分不同。在这些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使用空间机器人可以在无人飞行中准确地完成其预定的任务,或者在载人飞行中代替宇航员完成部分艰苦的工作。日本宇宙开发署正在开发两种不同的机器人。一种是“日本实验舱遥控手(JEMRMS)”,它将由空间站中日本实验舱的宇航员操纵。另外一种是固连在工程试验卫星7号上的机器人臂,它可由地面上遥控。考虑到未来空间活动所要求的各种机器人功能,日本宇宙开发署正在研究下一代空间机器人所使用的元件和系统技术。这些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 (1)在轨修理机器人  相似文献   

15.
杨孝文 《航天》2012,(5):22-25
地外世界没有平坦的道路,环境十分恶劣,因此,科学家首先会派遣无人驾驶的漫游车打前站,而后才考虑载人登陆,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向我们的近邻——月球和火星发射了多部这样的漫游车,还有多部将在未来几年相继发射,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10辆。  相似文献   

16.
单纯热化学烧蚀环境下EPDM绝热材料炭化层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计了一种低燃气流速(0.48 m/s)的烧蚀试验装置,在含铝1%的复合推进剂燃气环境中,对一种EPDM绝热材料进行了烧蚀试验,试验具有单纯热化学烧蚀的特点。对试验得到的炭化层表面、背面及断面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此试验环境下的炭化层表面均布颗粒状附着物;背面呈网状孔隙结构;断面具有上密下疏、分界清晰的特点。文中还对比了3种不同烧蚀环境下的炭化层结构,在恶劣的烧蚀环境下,炭化层上部致密层变薄。试验结果对EPDM绝热材料烧蚀机理研究及烧蚀建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加一重大空间项目建成我国和加拿大太空署的空间合作项目——加拿大雷达卫星和法国斯波特卫星数据接收技术与预处理系统,9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建成。有关专家指出,它标志着中国的科学家们从此能够接收、处理和分发这两种世界上最先进的遥感卫星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振动是由发动机、机械运动件、飞行时外界压力变化和噪音等引起的,它通过各种构件的响应传到电子仪器上是一种有很宽的各种频率及振幅组成的随机振动.随着飞行器的发展,振动、冲击条件更加恶劣,因此对减振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飞行器中的仪器都要进行三个方向宽频带(10~2000赫芝)扫描振动试验,特别在较大的振幅和加速度下是很难通  相似文献   

19.
高露 《中国航天》2006,(11):39-39
每年8月份前后,美国的《航天新闻》都要对上一年度大部分国际知名宇航公司的航天业务销售额进行比较和排序,评出当年的世界航天企业50强。尽管世界航天企业50强排行榜只反映上一年度的航天业务基本数据,但纵观其发展历程,却从中不难发现世界宇航企业发展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20.
卫星电缆网内部充电效应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电缆结构作为最常见的卫星上的介质-金属结构,只受到卫星蒙皮的保护,其内部充电效应须引起重视。针对卫星上常见的电缆网结构进行了分析,使用内部充电三维仿真软件计算分析了GEO卫星上几种不同型号电缆对应不同蒙皮厚度下的充电效应,并对弯曲电缆、蒙皮孔洞处的电缆、电缆固定件等结构的简化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在GEO恶劣电子环境下,单一卫星电缆会因为内部充电效应带上一定的负电位,在绝缘皮较厚或电缆处于蒙皮孔洞处等情况下,充电负电位会升高;电缆固定件介质块的充电电位与介质材料的尺寸有关,会带来较高的放电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