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旅游业发展地区差异明显。全省旅游资源种类多、品位较高,旅游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平衡。辽宁省入境旅游市场基本形成了三级市场格局,一级市场是日本和韩国,二级市场是台湾和港澳,三级市场由东南亚、俄罗斯、朝鲜、北美和西欧等市场组成。辽宁省国内旅游客源呈现"三多"现象,即本地客源多,邻近省市客源多,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多。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实施“旅游立省”发展战略以来,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该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但是新的时代环境下,旅游产业要进一步地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和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介绍了河南省面临的智能经济时代、高铁时代、高速公路时代、信息时代、休闲时代等新的时代环境,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探讨了整合旅游资源、组合精品线路、提升旅游形象、创新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企业集团、打造旅游品牌和优化旅游核心产业体系等旅游产业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郑汴洛旅游演出市场开发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汴洛三地旅游演出市场发展迅猛,主题各具特色.针对未来旅游演出市场开发创新的新形势,三地应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研究.要创新主题,进行差异化竞争.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创立品牌,积极探索适应旅游演出市场运作的人力资源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特殊,其旅游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城市及所在区域的发展。文章重点分析了知名旅游吸引物匮乏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的类似旅游发展条件与瓶颈,以郑州为例,指出此类城市应借助区域要素来强化其旅游服务中心地位,并通过挖掘自身资源,借助区域文化资源打造城市的旅游品牌,树立其个性化旅游形象,使城市成为区域的旅游产业要素聚集中心和吸引中心。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民用航空运输业对人才的需要,许多院校都开设了空乘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虽然有一定的就业市场,但各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品牌,是我校空乘专业面临的一大问题.通过不同角度,对我校空乘专业的发展思路做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商务旅游市场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旅游业正朝着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迈进。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商务旅游占旅游市场总量的50%左右,眼下中国商务旅游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并且不断增长的市场,商机无限。这个市场引起了国内、国外旅游集团、企业、航空公司的广泛关注。针对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及特点问题,提出了中国商务旅游市场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创新品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应共同携手,在五省区范围内打破区域限制,相互开放市场,携手打造旅游强势品牌和精品线路,增强品牌整体竞争实力,共同打造"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品牌.以丝绸之路品牌旅游区为核心,加强区域联合和区域协作,实现资源整合,提升陕、甘、宁、青、新地区旅游整体形象和影响力,联合打造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旅游品牌和提升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文化商贸区的无形资产资源特点与海河开发主题定位,进行了深入研究.将无形资产资源分成老字号、老品牌和旅游商贸文化两部分,并对现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老字号竞争力、发展旅游品牌、政府营造宏观经济环境三大方面的对策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升民航文化竞争力的着力点不同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社会生活的不同,在于人们的文化模式不同。在竞争从市场发挥作用的方式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扩展成为一种包容广泛的意识形态的今天,文化意味着发展速度、创新能力,文化决定企业和行业对经济、政治、环境和条件变化的认识、理解、反应,进而决定对自身使命、目标和社会责任的定位。文化决定企业和行业不同的管理哲学、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文化决定企业和行业的战略思想、战略模式,决定其行为方式、服务品牌和整体形象。坚持市场创新,实施全局性和竞争性的战略管理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  相似文献   

10.
历经30多年的起草与修订,一部规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终于出台了.旅游法对旅游市场中的乱象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旅行社作为旅游市场的一部分,其发展也将会受到影响.文章通过对旅游法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分析旅行社行业发展存在的内部和外部问题,提出旅行社应实行打造企业品牌,开发自驾游市场,拓宽经营领域,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以及提供合理的薪资保障等发展策略,从而加快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