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锐  魏晨  张鹏  陈宗基 《宇航学报》2005,26(4):431-435
由于导弹飞控系统的高度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如何设计导弹高性能鲁棒控制系统是一项关键技术。利用模糊逻辑很强的知识综合和推理等特点,基于模糊控制和H∞鲁棒控制方法,建立了一种模糊参数化的增益调参飞控系统鲁棒设计方法,并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将鲁棒增益调参控制器设计转化成了相应的LMI凸优化问题,解决了复杂鲁棒控制器的求解问题。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导弹鲁棒控制系统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了该设计方法有效性。模糊逻辑、鲁棒控制以及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设计具有全局稳定性及鲁棒性能要求的高性能导弹飞控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概率和模糊逻辑方法分析了火箭发动机系统的可靠性,发展了用于组合式发动机IME(Integrated Modular Engine)和独立式发动机DS(Discrete Engine Sys-tems)的故障树,并且运用这两种方法来测度可靠性。还为此而研制了IRRAS(可靠性和风险组合分析系统概率方法)和FUZZFTA(模糊故障树分析)计算机系统。两种方法都能对IME和DS发动机进行可靠性评估,但概率方法侧重研究的是由系统中的随机因素产生的不确定性,而模糊逻辑方法侧重研究的是由系统中的模糊因素而产生的不确定性。正因为不确定性中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两种要素,所以,在分析火箭发动机系统可靠性的过程中,这两种方法都是很有用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
飞行器姿态的一种鲁棒自适应模糊解耦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于占东  王庆超 《宇航学报》2003,24(4):368-373
飞行器姿态系统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特点。本文针对飞行器姿态模型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提出鲁棒自适应模糊解耦控制方法,对飞行姿态进行机动控制。首先,设计基于精确反馈线性化的模糊解耦控制环节。针对模糊逼近所带来的误差以及外部干扰项,采用H∞鲁棒补偿控制方法,使误差干扰项对系统的影响最小。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模糊规则,采用非线性可调参数模糊模型。模糊参数的自适应调节律由李雅普诺夫综合法得到。数学仿真表明,该控制方案对于空间飞行器姿态系统中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空间飞行器大角度机动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莹 《宇航学报》2006,27(6):1223-1227
研究了空间飞行器大角度机动控制问题。为避免欧拉角描述姿态运动存在奇异性的问题,由姿态四元数建立姿态运动方程。针对飞行器姿态运动模型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模糊逻辑系统对不确定性函数进行逼近,将获得的模糊函数作为系统不确定性界函数。对模糊逼近所带来的误差以及外部干扰项,采用变结构补偿控制方法,并在线自适应调整参数。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表明此方法具有姿态控制精度高,实时计算量小,便于工程实现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深空航天器高精度定位需求,提出多基线组合求解载波相位模糊方法,获得比群时延更精确的相时延,极大地提高无线电干涉测量精度。首先建立多基线组合求解载波相位模糊的数学模型,推导该方法对长短基线组合的约束条件。然后利用美国甚长基线阵(VLBA)对本文方法进行仿真校验,结果表明航天器定位精度可以达到纳弧度量级。最后结合我国已有干涉测量网,分析在我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中采用多基线组合测量载波相时延的可行性,给出满足方法约束的站址选择建议,可为我国深空导航无线电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深空测控网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具有时变时延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量化控制问题。首先在考虑量化因素的影响下,基于网络传输环境建立了一类包含时延和量化信息的新的网络化控制系统模型;其次运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形矩阵不等式(LMI)方法,给出系统稳定性条件和对数量化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王大轶  乔国栋  李铁寿 《宇航学报》2007,28(5):1149-1155
软着陆过程的制导控制已经成为月球探测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都是处理不确定性(受控对象缺乏精确的数学描述或具有非线性的复杂性)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根据终端着陆条件和性能指标,以由Pontryagin’s极大值原理得出从近月点到月球表面的最优着陆轨迹为基础,给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最优控制策略,使被控系统能够通过模糊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实现某种最优的闭环制导控制。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SDG模型的航天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其江  徐敏强  王日新 《宇航学报》2008,29(6):2073-2077
基于符号有向图(SDG)的故障诊断具有良好的完备性、易于解释性,但是其不足为 分辨 率差,因此,提出了基于模糊SDG模型和模糊推理相结合的半定量故障诊断方法。将节点 变 量变为模糊变量使节点承载了更多的定量信息,节点间的定性关系通过模糊关系矩阵来表达 ,通过模糊推理判断相容支路找出故障源候选集合,通过部件故障概率和传播故障权重对候 选故障源进行故障可能性的排序。最后应用该方法建立了某卫星一次电源系统的诊断模型, 并进行了故障诊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诊断的分辨率,适用于航天器在轨 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9.
竞争学习模糊神经网络及在导弹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昌华  王青  陈新海 《宇航学报》1999,20(4):99-103
尽管基于解析冗余的故障诊断方法有许多突出的优点而越来越多地得到的研究和应用,但它依赖于系统的模型,当系统存在非线性或不确定性时,存在难以建模的困难,模糊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学习建立系统的模型,且模型参数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初始参数易于选择,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优选途径,作者通过把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转化为竞争聚类和线性优化问题,基于竞争聚类和最小二乘原理,提出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并在某伺服机构上进行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新的模糊鲁棒跟踪控制方法,并应用于研究空天飞行器(ASV)再入段姿态角的跟踪问题。基于ASV再入段存在外界干扰的不确定姿态动态系统的T-S模糊模型,考查姿态角跟踪误差,引入模糊前馈,得出跟踪误差指数稳定的约束条件,并在镇定控制是前馈控制的先决条件的前提下,研究了模糊前馈跟踪控制器和具有η衰减率的模糊镇定控制器的设计问题,基于Matlab的LMI(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和FLC(fuzzy logic control)工具可实现此问题的求解。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刘云峰  缪栋 《上海航天》2006,23(3):7-10,64
为减小导弹电液伺服机构滑模变结构跟踪控制中的抖振,研究了一种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FS-MVSC)方法。给出了模糊滑模控制器的构成,以及模糊化、模糊规则与推理、反模糊化处理的方法。在保持系统对参数变化和外干扰不确定强鲁棒性的同时,可使系统具有较优的动态响应和稳态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12.
多目标非脆弱鲁棒控制器在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飞行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多种不确定性,提出了飞行控制系统的多目标非脆弱鲁棒控制器的控制方法。由系统的H2性能、H∞性能、区域极点配置和保性能控制四种控制目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法导出多目标鲁棒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存在条件,同时考虑了飞行控制系统中控制器增益的加性摄动,设计的控制器实现了系统的四种性能指标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给出控制系统的最新发展一网络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结构,分析了网络控制系统相对集散控制系统的诸多优点;探讨了航天器底层控制系统采用集散控制系统的现状,并根据现代航天器智能性和自主性的发展要求,指出网络控制系统是未来航天器底层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分析了CAN总线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明确了网络控制系统已成功应用到航天领域这一事实;最后通过对网络控制系统及其在航天应用研究现状的分析,得出航天领域迫切需要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共性问题和航天应用的专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贾杰 《上海航天》2006,23(2):15-18
根据三轴气浮台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一种基于解耦的模糊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器不仅避免了一般变结构控制中的抖振,而且具有实现简单、工程化容易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变结构控制法对模型的不确定性和外来干扰有较佳的跟踪性能,其鲁棒性较优。  相似文献   

15.
为消除传统方法在样本数较少时确定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贝叶斯准则下将可逆跳MCMC法用于AR模型的阶次估计,以抽样的方法解决AR模型对时间序列拟合时的阶数不确定问题。给出了阶次估计算法的公式和步骤。仿真试验和某陀螺漂移模型估计的结果表明,该法预测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但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还需研究平稳性和初始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的是二维系统一般模型的正实控制。本文的目的是针对该模型,设计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并且闭环传递函数是延展严格正实的,所得到的解是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给出,通过解决该线性矩阵不等式可获得期待的状态反馈控制器。最后,我们提供了一个数值算例来验证提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Xi Liu  K.D. Kumar 《Acta Astronautica》2011,68(11-12):1847-185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ormation keeping problem for multiple spacecraft in the framework of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NCSs). A continuous-time representation of the NCS is considered for the tracking control of relative translational motion between two spacecraft in a leader–follower form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munication constraints and system uncertainties. Model-based control schemes are presented, which employ state feedback (when the relative position and velocity vectors are directly measurable) and output feedback (when velocity measurements are not available), respectively, to guarantee input-to-state stability (ISS) of the system.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on network transfer intervals are derived as simple eigenvalue tests of a well-structured test matrix. The results are then extended to include network communication dela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scheme ensuring high formation keeping precision and robustness to nonlinearities and system uncertainties. The proposed controllers are robust not only to structured uncertainties such as system parameter perturbations but also to unstructured uncertainties such as external disturbances and measurement noises.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四元数设计变结构控制(VSC)的滑动平面,通过适当选择滑动平面的参数矩阵实现控制系统的解耦。在变结构控制系统中引入模糊控制,以切换函数的绝对值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设计合适的模糊规则,通过模糊推理和解模糊得到符号函数的参数矩阵,消除了变结构系统中的抖振现象,并能保持系统的鲁棒性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模糊控制器运算量小,仿真实例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董朝阳  刘晨  王青  刘雨昂 《宇航学报》2019,40(2):174-181
针对一类可变后掠角的近空间飞行器(NSV)指令跟踪问题,考虑其受到外界扰动及参数不确定的影响,同时考虑系统的跟踪性能约束及姿态角速度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系统的切换控制器设计方法,确保系统在扰动影响以及给定约束下能够对给定信号进行稳定跟踪。建立了包含未知扰动及不确定项的近空间飞行器非线性切换模型;通过设计模糊系统对系统所受的总干扰进行实时估计,并基于反步法进行了切换控制器设计,在控制器中对干扰进行补偿;通过公共Barrier Lyapunov方法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数值仿真算例校验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将在线变动模糊划分的模糊控制应用在挠性结构卫星单轴气浮台全物理仿真实验中,实现挠性结构的大角度机动控制,获得了机动性能好、稳态精度高的结果。在模糊控制中,模糊集合的划分在控制过程中在线变动,自动确定模糊集合隶属函数的参数,需人工设置的控制器参数很少,只需调整一个控制能量分配参数,易于应用到实际控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