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介绍一种无需时间或空间扫描的新型成像光谱仪—利用位相光栅作为分束器件的计算层析成像光谱仪 (CTIS)。重点介绍了各个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位相光栅的设计 ,并给出了光栅的设计结果。详细介绍系统矩阵的实验定标方法和过程。叙述了自然光照明条件下真实物体组成的靶标的光谱成像实验 ,对目标实验采样的数据进行重构处理 ,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文中介绍了被动遥感光学仪器的光学设计,主要是星载多谱段相机和成像光谱仪的设计。讨论了过去10年中这类仪器所彩的主要主要设计和未来成像光谱仪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中介绍了被动遥感光学仪器的光学设计,主要是星载多谱段相机和成像光谱仪的设计。讨论了过去10年中这类仪器所采用的主要设计和未来成像光谱仪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董瑛  尤政  郝云彩 《宇航学报》2002,23(4):12-14
基于空间线性可变滤波器的成像光谱仪SVFIS是为纳型卫星设计的高光谱遥感系统,它的最大优点是结构简单,因而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非常高,特别适合在航天环境下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航天高光谱遥感和成像光谱仪,重点介绍SVFIS的系统结构并阐明它的工作原理。SVFIS的数据具有冗余性和延时性的特点,虽然有它不利的一面,但其影响程度依赖于系统设计。由于SVFIS数据中包含着地势起伏、目标运动和平台姿态变化的信息,为研究这些信息,我们对像面进行了特殊的设计,这是SVFIS的另一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5.
由于干涉成像光谱仪具有高通量、高光谱分辨率和光谱多通道等优点,成为超光谱分辨率遥感方面的研究热点,文章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干涉成像光谱仪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时间调制型干涉成像光谱仪和基于变形Sagnac干涉仪、双折射棱镜及Savart板等空间调制型的干涉成像光谱仪的形式、原理和特点,分析了其光学结构和影响光谱分辨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俄国圣彼得堡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的空间光谱测量研究实验室,在用于地球以及大小行星的光学遥感成像光谱仪研究和制造方面,均有实践经验,文中介绍了他们研制的几种紫外,可见光和红外成像光谱仪。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成像链、成像系统和遥感系统的概念;对像质和像质差异的表征和度量、成像系统性能的表征等予以说明;重点探讨航天光学采样成像系统MTF的优化设计与MTFC问题,并给出讨论结果。  相似文献   

8.
文中就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焦平面设计进行了分析,根据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谱段配置,微型组合滤光片研制难度,辐照分痃率,空间分辩率等具体情况,提出了详细的焦平面设想。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飞行员必须应付越来越复杂的情况。在民航方面,最关键的任务是进近着陆和滑行,尤其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飞行人员的工作负荷很大。因此,DLR的飞行导引研究所提出了视景增强系统(EVS)的概念,它能提高飞行员的工作效能,增强安全度、还能给飞行员提供完善的态势感知。在本文之前,Doehler和Bollmeyer曾于1996年在所著的“用于障碍探测和视景增强的成像雷达的模拟”一文中给出了这一概念的几个单元。本文概述了DLR的视景增强概念以及研究方法(包括模拟和实验评估两部分)。首先介绍了用于视景增强研究的驾驶员在环路中模拟环境。采用对成像传感器(成像雷达与红外成像传感器)的实时模拟来补充现有的固定基地飞行模拟器。采用数据融合方法组合的不同等级的信息(如地形模型数据,经过处理的由传感器获取的信息、飞机状态矢量与经数据链传递的信息等)来产生增强的景像显示。本文的第二部分将给出一些实验结果。通过与Damiler Benz航空传感器系统公司合作,将毫米波成像雷达样机安装到试验车和试飞机上。迄今为止,这种复杂的HiVision雷达是性能最好的全天候传感器之一。本文示出了采用这一传感器所获得的图像,以及基于数字地形模型的数据融合处理的结果。最后给出一个短的录相片来结束本文。  相似文献   

10.
金涛  王宇 《宇航学报》2001,22(1):59-64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条型码来测量电荷耦合器件(CCD)在成像系统装置的调制传递函数的测量方法。同时分析了减少误差的方法,并给出了理论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由于干涉成像光谱仪具有高通量、高光谱分辨率和光谱多通道等优点 ,成为超光谱分辨率遥感方面的研究热点 ,文章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干涉成像光谱仪的应用前景 ,主要介绍时间调制型干涉成像光谱仪和基于变形Sagnac干涉仪、双折射棱镜及Savart板等空间调制型的干涉成像光谱仪的形式、原理和特点 ,分析了其光学结构和影响光谱分辨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大幅宽成像的遥感应用需求,提出了高分辨率超大幅宽星载成像光谱仪技术方案,分析确定了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指标,设计了空间成像光学系统和光谱成像光学系统。空间成像光学系统采用自由曲面离轴三反设计方案,实现了大视场、大相对孔径像方远心设计,系统相对畸变小于0.02%;光谱成像光学系统的狭缝长度超过90mm,采用新型离轴透镜补偿型Offner设计方案,实现了长狭缝高保真光谱成像设计,谱线弯曲和色畸变均小于1/10像元尺寸。设计结果表明,高分辨率超大幅宽星载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简单紧凑,成像品质接近系统衍射极限,满足星载高光谱对地成像的数据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星载成像光谱仪光谱数据保真度,抑制地面场景不均匀性造成的光谱失真,文章设计一种狭缝均质器型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包括特定像散的前置望远系统、狭缝均质器和分光系统。通过狭缝均质器的引入,将实现匀化星载成像光谱仪中沿轨方向的景物光线,提高狭缝宽度方向照明均匀性,抑制光谱响应函数失真。设计结果显示:成像光谱仪通过四倍过采样采集光谱信息,弧矢方向MTF接近衍射极限;仿真成像光谱仪探测沿轨方向非均匀目标,其光谱响应函数失真值从传统成像光谱仪的42.8%降低至9.1%。该光学系统可有效抑制因观测场景不均匀造成的光谱失真现象,有利于成像光谱仪高保真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航天光学采样成像系统MTF的优化设计与MTFC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成像链、成像系统和遥感系统的概念;对像质和像质差异的表征和度量、成像系统性能的表征等予以说明;重点探讨航天光学采样成像系统MTF的优化设计与MTFC问题,并给出讨论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王永成 《宇航学报》2014,35(8):977-984
为了确保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的温度水平和温度梯度满足指标要求,分析了其所处空间环境并结合其光机电的特点,设计了整机的主动热控方案和被动热控方案。首先,总结了成像光谱仪热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了主动热控方案和被动热控方案。接着,利用最坏情况分析法分析了主动热控系统测温电路的测温精度。然后,根据主动热控方案的要求,对主动热控系统的硬件和热控策略进行了设计和实现。最后,规划了主动热控系统的验证试验,并对主动热控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主动热控系统的测温精度满足≤±0.5℃的指标要求,主动热控系统能够保证紫外临边光谱仪13℃~18℃以及紫外环形成像仪8℃~18℃的温度水平要求,主动热控方案合理、可行,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成像光谱仪在未来的一系列行星无人探测活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光谱成像技术的科学目的在于,通过测量行星表面物质反射和发射的可见光与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的强度与分布来弄清行星的结构组成情况。作为美国国家航宇局主持制定的“行星探测仪器确定与开发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目前正研制一种适于多种行星探测任务的标准成像光谱仪。在“伽利略号”探测木星时使用过的近红外成像光谱仪(NIMS)的基础上,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又研制出了Ⅰ型可见光—红外成像光谱仪(VIMS)。这台仪器已为美国航宇局初步选中,用于最近批准将要实施的“火星观察者号”航天器的探测任务中。  相似文献   

17.
成光谱仪在获得景物图像的同时,获得了其连续的光谱特性具有图谱合一的特点,光谱分光是成像光谱仪关键技术之一。文章讨论了棱镜成像光谱仪的色散特性,以单棱镜为例研究了棱镜色散的非线性缺陷和系统像面弯曲的规律,分析了色散元件前的光学系统成像质量对系统色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俄国圣彼得堡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的空间光谱测量研究实验室。在用于地球以及大小行星的光学遥感成像光谱仪研究和制造方面,均有实践经验,文中介绍了他们研制的几种紫外、可见光和红外成像光谱仪。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介绍了CMOS探测器件相对于CCD器件的优点,讨论了CMOS焦平面的的设计方案,最后给出了CMOS相机的实验室成像结果和外景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20.
简要描述了风云二号转发器系统工作状态,介绍了该系统在部件级验收测试及系统联机过程中所遇到的电磁不兼容问题,给出了电磁兼容实验结果及初步理论分析,力图找准问题根源并寻求解决办法,最后对系统EMC设计提出几点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