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舰船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外舰船燃气轮机的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技术途径,结合中国舰用燃气轮机的研制情况,提出了中国舰船燃气轮机的发展策略,即走航空发动机改型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航改燃气轮机总体性能与排气装置的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舰用航改燃气轮机的设计特点,提出了在总体性能设计中采用排气装置一体化设计技术的合理性;对某型舰用燃气轮机排气装置的一体化设计进行的理论分析表明:排气装置达到了一体化的设计目的,燃气轮机整体性能得到了最佳的性能匹配。  相似文献   

3.
李华文  肖磊 《航空发动机》2012,38(2):F0002-F0002,F0003
<正>闻雪友,男,1940年出生,浙江慈溪人,196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〇三研究所工作至今。燃气轮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闻雪友长期从事舰船/工业燃气轮机装置的研究设计工作。曾任中国多型舰用燃气轮机机组的研制负责人,后又曾组织实施多项与燃气轮机相关的大型民用工程,为中国舰船/工业燃气轮机装置的发展和民用化进程做出了重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为国产燃气轮机数控系统的选配提供1种低成本、可靠、易用的解决方案,开发了舰用航改燃气轮机通用控制系统.介绍了该通用控制系统的研制方法、应用以及总体研制方案,列举了各部件的设计原理和结构、设计特点以及技术性能指标.舰用航改燃气轮机通用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思想,EtherCAT实时以太网通讯技术,3余度的设计架构,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设计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在燃气轮机控制领域具有非常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自从60年代英国皇家海军决定水面舰艇动力采用燃气轮机以来,舰用燃气轮机获得了迅速发展。西方国家在发展舰用燃气轮机过程中选择了采用成熟的航空发动机改型的道路。英国的“泰恩”、“埃汶”、“斯贝”、“奥林巴斯”及RB211,美国的LM-2500、LM-500、LM-1600、FT-9等均被广泛用于海军舰艇,其中,通用电气公司的LM-2500是美国当前海军舰艇的主要动力。由于在航空发动机基础上衍生的轻型燃气轮机具有优异的性能,因此,是否采用燃气轮机已经成为海军装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燃气轮机的发展及中国的困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借鉴国外燃气轮机的研制与发展经验,以加速中国燃气轮机的发展,总结和分析了世界燃气轮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和归纳了中国燃气轮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中国燃气轮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棘爪式离合器因无法承受电机产生的过大冲击载荷而失效的问题,对棘爪式离合器的结构进行分析与优化。在接口和外廓尺寸不变的条件下,采用棘爪柱销一体化设计和均载设计等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棘爪式离合器结构,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关键承力部件静力与冲击强度试验和舰用燃气轮机整机考核试验。结果表明:新的棘爪式离合器承载能力至少提高74%,在过大的冲击载荷作用下仍能正常工作,完全满足舰用燃气轮机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8.
倪维斗  路四清 《航空动力学报》1987,2(4):332-335,370
木文结合航机改装的舰用燃气轮机系统,在较详细的高阶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模态分析和灵敏度分析,进而探讨了燃气轮机作为控制对象时反馈变量的选择和高阶模型的简化方法。这方法为这类系统的控制器设计时数学模型的处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排放,1997年,日本的KHI、IHI等5家燃气轮机制造商联合成立了超级舰用燃气轮机(SMGT)技术研究联合体,为舰船工业合作研制下一代燃气轮机。该燃机的额定功率为2590kW,燃气发生器的额定转速为21000r/min,涡轮进口温度达到1200℃。该研究项目旨在利用低NOx排放的燃气轮机代替污染严重的柴油机,并使用回热循环,使SMGT的效率能达到同等条件柴油机的热效率。该项目的目标是:NOx排放低于1g/kW·h(只  相似文献   

10.
闻雪友  任兰学  祁龙  洪青松 《推进技术》2020,41(11):2401-2407
舰船燃气轮机在大中型水面舰艇动力中占主导地位,是海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舰船燃气轮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舰船燃气轮机发展走航改舰用和独立发展道路的状况。分析了典型舰船燃气轮机LM2500系列、MT30和UGT25000的技术特点和性能,从提高功率与热效率、提高可靠性与可维护性、发展产品系列化与谱系化等方面展望了舰船燃气轮机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在材料及制造工艺、金属增材制造、气动设计、低排放、冷却及热障涂层、双燃料、智能化和混合动力等方面需要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