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综合环境应力可靠性试验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万创  梁维斌 《上海航天》1999,(3):13-17,30
导弹系统所承受的环境应力是影响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论述了综合环境试验对防空导弹可靠性增长的作用,试验剖面与环境应力的确定,试验中故障判决方法和试验结束方式等一系列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捷联惯性测量装置的综合环境应力可靠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万创 《上海航天》2004,21(1):58-61
研究了捷联惯性测量装置综合环境应力可靠性试验方法,分析了捷联惯性测量装置的原理和可靠性指标,并给出了试验方案、环境应力、试验剖面和失效判据等内容。对某型战术导弹捷联惯性测量装置进行的可靠性增长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较真实地模拟实际的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3.
舱段结构热振耦合环境下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金明  翟师慧 《上海航天》2020,37(3):126-132
针对武器装备对环境适应性要求不断提高的现状,以某舱段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加速应力筛选试验(HASS)条件,研究了结构在温变-振动耦合环境下的失效机理。首先,结合HASS试验剖面,确定了载荷条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其次,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分析得到结构温度场分布及应力响应,确定了结构危险位置,并对其疲劳寿命进行计算分析,为舱段结构的失效分析及HASS试验剖面的合理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卫星电子组件高加速寿命试验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加速寿命试验(HALT)是一种高效的可靠性试验。通过高加速应力作用,激发产品潜在缺陷变为故障并进行改进,以达到其在使用中几乎不会出现故障的目的。文章阐述了试验的基本原理、试验剖面和失效分析等等,根据航天产品的特点,给出了应力极限确定步骤和温度控制方法,并将该方法在卫星典型电子组件上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地空导弹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的特点,介绍了该领域以往常用的试验方法和评价/评估方法。针对装备在使用后暴露出的诸多环境不适应问题,从思想认识层面、装备论证的指标条件到具体的测试方式、样本数量、极限多应力、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以往环境适应性试验和可靠性鉴定试验中存在的不足;对现阶段无据可依,急需采用国军标规范的内容提出了需求;分析装备鉴定改革后,环境适应性试验融入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中的做法。从加强性能鉴定环境试验的充分性出发,提出建设多种典型环境靶场开展实地化环境试验或建设超大型环境实验室开展动态完整任务剖面试验;为充分利用多源信息,建议环境适应性试验理论研究需重点加强信息融合和参数表征。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机构固体润滑球轴承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给出了加速寿命试验的一般流程,论述了长寿命航天器机构固体润滑球轴承的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包括加速应力类型、加速模型、应力水平、试验环境、试验件数量、试验测试参数、失效判据、试验终止条件、数据处理等要素的确定原则和方法。针对某航天器天线指向机构固体润滑球轴承,给出了具体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案示例。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环境应力筛选应用情况、典型结果和实践经验,并提出了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的注意事项和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确保环境应力筛选试验在保证航天电子产品可靠性上得到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环境应力筛选(ESS)试验的条件和方法,并对筛选应力的确定与我所近十年的有关实践与体会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HALT试验高效率温度剖面图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褚卫华  陈循  王考  袁杰红 《宇航学报》2004,25(2):195-200
HALT是一项崭新的可靠性试验技术,具体实施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以在电子设备可靠性中起重要作用的焊点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有引脚PQFP和无引脚EBGA两类典型器件的焊点在热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点,研究了热循环试验温度剖面参数包括高低温端点温度、高低温保持时间、温变速率对这两种典型焊点的弹性应变范围、塑性应变累积、疲劳寿命和试验效率的影响,归纳了电子设备HALT可靠性试验优化温度剖面图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0.
HALT试验高效率振动剖面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瑜  陈循  陶俊勇 《宇航学报》2006,27(3):531-535,561
HALT(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高加速寿命试验)是一项新的可靠性试验技术,具体实施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针对HALT试验中的振动激励应力,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了试件在频谱可控的超高斯振动激励作用下的响应特点,研究了HALT试验振动激励剖面参数(带宽、均方根值、峭度)以及试件本身动力学特性(固有频率、阻尼)对试件响应特性(带宽、均方根值、峭度)的影响,进而给出了理论解释。最后归纳了HALT试验高效率振动剖面的建立方法,并以典型印制电路板为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在考虑测量标准曲线、标准溶液、测量重复性和扩展等不确定度因素的基础上,对空气中偏二甲肼含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定量评定,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气泡作用于充油式挠性摆加速度计摆不同位置时输出变化的机理。讨论并分析了气泡引起的输出减小、故障单向出现、故障输出数据随通电时间增长而趋于正常,以及倒置摆放测试故障消失等特征及其原因。并与其他主要误差源的输出特征进行了比较,据此归纳了快速有效判断气泡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舰空导弹贮存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舰空导弹贮存可靠性在实现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此类导弹的寿命剖面,给出了导弹贮存可靠性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流程,用指数分布的寿命周期模型法计算导弹的贮存可靠性,并给出了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该类导弹贮存可靠性的因素,介绍了导弹贮存可靠性和发射箱可靠性的设计准则,以及通过改善场地、温湿度和通风等环境条件提高贮存可靠性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防空导弹控制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弹体动力学,讨论了防空导弹运动的可控性及其条件。采用以速率陀螺为敏感元件与伺服系统构成的速率反馈回路,以及为适应静不稳定弹体的气动特性引入的具复合反馈的稳定回路,以使弹体的跟踪过程有较佳的动态响应,并分析了两种回路的特性。讨论了导弹非中立稳定、中立稳定等状态的控制,以及控制系统的响应。研究表明:具复合稳定回路控制系统的弹体运动稳定和指令控制的鲁棒性较优。  相似文献   

15.
引入空气龄指标作为载人航天器舱内空气质量新的评价标准。通过空气龄分布研究,能够找出舱内新鲜空气供给较差的位置。建立了载人航天器乘员舱仿真模型,利用FLUENT软件UDS方程求解了舱内空气龄分布。采用示踪气体下降法对仿真结果中空气龄数值较高的位置进行了空气龄试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文章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未来我国空间站乘员舱通风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气阻力实时辨识的Drag-free卫星最优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大气阻力实时辨识的Drag-free卫星最优控制。将Drag-free卫星和其内部的验证质量等效为两颗内、外编队卫星并建立动力学方程,推导了基于卫星和验证质量的相对运动状态观测值反演大气阻力的算法。建立了状态最优调节器模型,采用动态规划求解经典的二次型最优控制。对低轨圆轨道Drag-free卫星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方法的求解精度较高,计算消耗较小。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首次利用成熟的低成本火箭弹平台,开展超声速(马赫数>3)飞行试验的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系统技术研究。针对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系统的求解算法,测量系统和误差影响等关键技术问题,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求解算法和设计飞行试验方案,并完成飞行试验和数据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求解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较高的求解精度。测量结果与雷达测量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算法设计;测量结果相对于雷达测量结果,静压平均相对误差约为5.2%,最大相对误差18.8%;马赫数平均相对误差4.2%,最大相对误差14.9%。攻角和侧滑角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弹道结果变化趋势接近。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飞行试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十五"期间廊坊市五年大气常规监测结果,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空气污染指数法分析评价了该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呈逐年明显改善变化趋势,并对其污染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9.
点阵结构空气舵及内部流体热流固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钛合金TC4材料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工艺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孔轻质空气舵模型,并基于有限差分法(FDM),采用三维流固耦合共轭传热数值计算方法,利用流体体积法(VOF)追踪流体自由液面,研究了典型的点阵夹层结构的空气舵内部冷却液动态换热过程的相互影响过程,考虑了冷却液与钛合金材料蒙皮间的耦合传热及湍流换热。结果表明,空气舵的内部流体压强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流体出口的速度增加。当压强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流体的出口以水柱形式喷出。虽然较大的流体速度可以带走较多的热量,但是影响远小于对压强的影响。综合考虑空气舵的服役要求,获得了合适的冷却水入口速度。  相似文献   

20.
杨超  胡远  孙泉华  黄河激 《宇航学报》2022,43(2):232-240
针对吸气式电推进系统中的气体捕集系统,提出了一种能够准确计算气体捕集率的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气体捕集系统的优化设计.首先,通过分析几类代表性气体捕集系统的捕集特点,提取了影响气体捕集率的关键参数.然后,通过分析进气道内气体分子的微观行为,推导得到了气体捕集率的理论公式,获得了无量纲管长、末端净透射率等关键参数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