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性地对渗碳钢件磨削裂纹进行分析,找出渗碳、热处理以及磨削过程中产生裂纹的原因,并提出排除裂纹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真空渗碳新工艺真空渗碳是在低真空和碳氢气氛下进行的非平衡的增压扩散渗碳工艺。其过程依次为:在低真空下进行钢的奥氏体化,在碳氢气氛下渗碳,在低真空下扩散,最后抽淬或气淬。与普通气体渗碳相比,经真空渗碳的零件能获得良好的均匀性和再现性;又由于真空渗碳无晶...  相似文献   

3.
用金相法测定合金钢渗碳层深度时,试样通常为退火状态。18Cr2Ni4WA钢作为一种高淬透性渗碳钢,其试样经退火、正火及普通淬火后均难以测定渗碳层深度,只有经过等温淬火使渗碳层获得淬火马氏体(白色)组织,心部获得回火马氏体(黑色)组织,才能可靠地进行渗碳层深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渗碳及碳氮共渗等金属表面硬化方法 ,传统工艺热处理周期长、耗能多、成本高。本成果创造的“钢件活化催渗气体快速渗碳法”和“碳和其它元素的快速复合渗工艺”专利 ,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大突破 ,具有突出的优点和国内外领先的渗速。气体渗碳与碳氮共渗过程是多相化学反应和扩散过程 ,是复杂多变、互相制约的过程。使控制因子加速 ,并使其它各个过程协调一致加速 ,整个化学处理过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化学热处理过程中最慢的过程不一定是整个化学热处理过程的控制因子 ,而工件的表面状态才是化学热处理过程中的控制因子 ,此乃两项发明依据的…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适于精密零件无氧化、微变形的可控气氛渗碳、碳氮共渗和低温渗氮等化学热处理的现状及发展,介绍了适于这些化学热处理的二项新工艺—微机可控气氛渗碳和低真空脉冲氮化.并简述了稀土元素在化学热处理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涡轴发动机9310钢薄壁空心轴渗碳+淬火复合型热处理技术,通过调整低压真空渗碳加热、冷却方法实现了9310钢薄壁空心轴0.5mm渗碳层加工。采用分级淬火方法、改进装炉方式、半精加工后增加稳定处理等,有效控制了空心轴的微小变形,获得高硬度、高耐磨和尺寸精度高的零件,并通过了涡轴发动机150h持久试车考核,实现了薄壁空心轴渗碳淬火的工程化应用,为小尺寸薄壁轴类零件渗碳及淬火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在甘油体系中等离子体电解渗碳层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油+20%水溶液为电解液,利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技术在AISI304不锈钢表面成功实现了快速渗碳。分析了渗碳层的组织结构,并评估了渗碳层与GCr15钢球对磨时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经过3min/350 V等离子体电解渗处理,渗碳层深度达到85μm,最大显微硬度达到762 HV0.02。干摩擦条件下,渗碳层的磨损率比不锈钢基体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8.
1、范围 a. 本规范规定了合金钢的渗碳和氮化工艺及其在渗碳与氮化前后的热处理。 b. 按本规范完成的渗碳与氮化质量超过了MIL-S-6090的要求。转包厂所采用的设备和工艺必须获得波音公司质量控制部门的书面批准。批准的全部渗碳、氮化或热处理设备应随时接受检查。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预处理渗碳法”的基础上,通过对20Cr、12Cr2Ni4A、18Cr2Ni4WA、20CrMnTi等钢的大量试验,提出多段式渗碳法及缓慢式加热渗碳工艺,可在深渗碳层中获得“多、圆、细、匀”的颗粒状碳化物渗层。试验又证明,具有大量弥散分布碳化物渗层的耐磨性优于无或少碳化物渗层,而断裂韧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
1 滴注式渗碳工艺过程自动控制滴注式气体渗碳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常规热处理方法。气体渗碳是将有机液体滴入炉罐中 ,高温下滴液分解产生富碳气氛 ,被零件表面吸咐、吸收并扩散 ,达到表面增碳的目的。由于渗碳过程中滴入有机液体种类不同 ,滴入量不同 ,炉内碳势变化极大 ,此种变化直接影响渗碳零件表层的碳浓度、浓度梯度、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和金相组织 ,致使性能下降。应用碳势控制已成为提高渗碳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成果以煤油为渗剂 ,以甲醇、空气为稀释剂 ,以CO2 、CH4 红外仪为传感器 ,实现了滴注式渗碳工艺过程的微机控制 ,并对渗碳…  相似文献   

11.
这些测验题适用于非热处理专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判断以下题目所述是否正确?正确画○,错误画×: 1.铁中含碳0.03~2.0%为钢,含碳少于0.03%为纯铁,含碳超过2.0%为铸铁。 2.未经热处理的钢件,在常温下的组织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物。 3.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其组织全部变成奥氏体后,如果渐渐冷却,那么首先析出铁素体或渗碳体,等冷却到723℃以下,残余的奥氏体就变成珠光体。 4.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其组织  相似文献   

12.
钢件热处理时的变形是热处理过程最常见的缺陷之一,也是无法避免的一种缺陷。钢件的热处理变形主要是由于组织应力和热应力造成的。当然钢件的结构特点,钢材质量,加工状态以及装炉和操作的不慎均会引起变形,因此变形一直是热处理生产中的关键问题。针对各种零件变形的具体情况,采取各不相同的校正工艺操作也是补救热处理零件变形超差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稀土对钢气体渗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配制不同稀土含量的渗剂对2 0CrMnTi钢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渗碳 ,分析了稀土对渗层组织、渗层深度、表面硬度和显微硬度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加入稀土的渗碳明显增加了渗碳层深度 ,提高了表面渗碳层硬度 ,促使渗碳层的硬度梯度更平缓 ,并且改善了渗碳层的组织。  相似文献   

14.
对航空动力传动系统渗碳齿轮材料的代际发展、组分特征与强化机制进行综述。第一代渗碳齿轮钢为低碳中低合金钢,渗层组织通过Fe3C型碳化物进行表面硬化,因合金化元素含量低,第一代渗碳齿轮钢回火抗力差,普遍服役温区≤200℃。在第一代渗碳齿轮钢中,16Cr3NiWMoVNbE材料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相对较高,通过临界饱和渗碳工艺方法,该材料可进阶为第二代渗碳齿轮钢进行宽温域服役。第二代渗碳齿轮钢为低碳中高合金钢,通过进一步提高合金化程度,适当提升抗回火能力较强的Mo元素含量,基体回火时,可析出部分回火抗力较高的M2C强化相,整体服役温区提升至≤350℃。第三代渗碳齿轮钢为低碳超高合金钢,借助计算材料学,充分发挥出“二次硬化”强化基体效果,能够在500℃以下温区长期服役。现有合金结构钢体系的强化机制,无法避免500℃以上高温长期服役的强度快速衰减问题,下一代渗碳齿轮材料,将以抗氧化性能优异的铁基合金为基础进行研制。  相似文献   

15.
渗碳零件表面碳浓度精确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6种常用渗碳材料在930℃下进行渗碳试验,建立了表面碳浓度控制模型,渗碳时间延长时,表面碳浓度按抛物线规律上升。钢种、碳势不同,表面碳浓度也不同,研究了表面碳浓度与炉气碳势达到的渗碳平衡时间。  相似文献   

16.
1.美国研制出一种低温热机械处理工艺 据美国4744836号专利说明书报道,美国研制成一种低温热机械处理工艺,并获得专利权。 该项专利包括发明了将钢制半成品进行局部加热的设备和选择加热温度的方法。 钢件首先进行局部感应加热,然后将已加热的部分按低温热机械处理方案进行变形。  相似文献   

17.
保加利亚公布了No.39903号专利说明书,批准一项循环热处理工艺获得专利权。 钢件以5~15℃/s的速度预加热到800~900℃,再冷却到300~600℃,反复进行1~3次。最后加热至960~980℃,油淬,随后在300~425℃回火。该工艺可明显提高钢的机械  相似文献   

18.
1 防渗涂层概述钢铁机械零件渗碳前 ,通常要在渗碳部位进行绝缘保护 ,以便在非渗碳部位镀铜 ,形成局部防渗的保护镀层 ,渗碳后再作退铜处理。这一工艺过程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 ,生产成本也比较高。我们用防渗涂层替代防渗的镀铜工艺 ,取得了成功。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隔绝活  相似文献   

19.
低压真空渗碳技术及低压真空渗碳多用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当今国际上先进的低压真空渗碳技术、低压真空渗碳多用炉及相关的工艺,并与传统的渗碳工艺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基于齿廓修形的锥齿轮再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礼顺  李思路  程礼  杨武奎 《航空学报》2018,39(6):421856-421856
锥齿轮是航空发动机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齿面磨损、齿面点蚀、齿面剥落、齿面胶合等故障。文中分析了锥齿轮故障原因及再制造可行性,构建了锥齿轮的再制造判别标准,制订了以齿廓修形技术为核心的锥齿轮再制造工艺方法。通过检测渗碳层深度、硬度,试验验证,齿轮装配检查,台架试车考核表明:再制造的锥齿轮渗碳层深度、显微硬度符合设计要求,齿轮啮合间隙、着色印痕以及试车后齿面金属印痕均符合技术要求,装机试用的锥齿轮传动平稳,啮合性能好,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小。再制造成本仅为新品的11.3%,节能效果为86%,节材78%,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