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运用泊松分布的性质和二元泰勒级数展开方法,研究了初始处于下能级的级联三能级JC模型中的原子与两个初始相干辐射场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原子能级算符、光子数和偶极矩算符的平均值的近似解析解,与前人数值结果相比,更加明确地反映了系统的量子效应。  相似文献   

2.
提出应用SU(1,1)相空间的P表示讨论光场非经典性质的方法。在以SU(1,1)相干态为一组超完备集的一个广义相空间里建立光场密度算符的P表示;由密度算符的Liouville方程推得准概率分布函数P(ζ)满足的Fokker-Planck型方程;应用P(ζ)可以把一个量子系统算符的量子统计平均值表示为在广义相空间中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经典统计平均值,从而用它来讨论光场的压缩、振幅平方压缩以及反聚束效应  相似文献   

3.
应用熵最大原理,研究了腔内二能级混合态系统场振幅的高阶压缩效应,结果表明,在腔场的弱激发下,只有初始布居几率为纯态或紧靠纯度的状态下才可出现压缩,而偏离纯态较大的混合态则不存在压缩。  相似文献   

4.
采用BP神经网络的惯导初始对准系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针对随机系统,提出了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滤波器,并将其用于惯导初始对准中。采用BP网络替代初始对准系统中的闭环卡尔曼滤波器,可以确保系统的误差状态始终为小量,实现了惯导初始对准中的滤波与校正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简化了系统运算的代数结构,提高了系统状态估值运算的实时性,而对准系统的精度又与原来采用滤波器的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5.
研究低温下准一维电子气的两体背向散射的磁效应。计入电子-电子背向散射,采用Coleman玻色化方法实现电荷-自旋分离,得到了自旋波激发谱;安义磁化强度算符,利用线笥响应理论得出磁化率的严格解,讨论两体背向散射对磁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维特性计算作为压气机设计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压气机的初始设计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高度经验化的工程近似计算方法,一维性能计算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撑。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得到的经验关联式的质量,是决定一维计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充分调研欧美以级叠加方法和平均线方法为主的一维性能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回顾了轴流压气机一维特性计算方法的起源,讨论了其发展趋势与研究现状。对一维特性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所使用的经典经验关联式进行了整理总结,指明了压气机一维性能分析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排污权交易的基本理论和市场机制模型,分析了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阐述了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方式及交易方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磁航向和捷形惯性组合系统初始对准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在初始对准过程中用卡尔曼滤波器估计出陀螺仪的随机常值漂移,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对准精度。文中给出了系统的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建立了完全闭环控制的卡尔曼滤波器,最后给出了二组不同条件下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无线通信的城市路灯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种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对城市路灯实现集中监控,监督级、监控级与现场控制级形成三级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监督级与监控级之间通过Intranet/Internet交互;监控级与现场控制级之间采用无线电台、GPRS及SMS等多种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小半径弯管内侧起皱、外侧减薄的成形缺陷,提出了一种弯胀复合成形的方法。通过几何关系解析了初始弯曲半径和初始管坯直径与最终管径和最终弯曲半径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初始弯曲半径的取值范围。采用有限元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不同初始弯曲半径对零件壁厚分布的影响,分析了胀形过程中零件弯曲处及直壁处的变形规律。最终发现:初始弯曲半径越大,零件的最终减薄越小,胀形过程中弯曲处内外侧发生均匀减薄,直壁处内侧减薄明显大于外侧减薄。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在试验获取模态密度时引入Hilbert变换来提高精度的方法,使用两种方法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对一块薄板的模态密度获取进行了试验研究,这两种方法分别是加速度原点频响函数虚部平均值法和引入Hilbert变换平均值法。并将两种方法的获取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实测加速度原点频响函数的实部Hilbert变换求解模态密度时,平均样本数目增加了一倍,比仅用实测加速度原点频响函数的虚部计算的结果更接近于理论和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以JKR接触理论和GW粗糙表面模型为基础,将聚氨酯表面与光滑蓝宝石球的接触作为点接触,与玻片的接触看做是多个凸峰与光滑平面的接触,建立接触力学模型分析粘着力与法向力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聚氨酯与蓝宝石球接触时,粘着力不随法向力变化;聚氨酯与载玻片接触时,粘着力随法向力成对数变化,即在法向力很小时,粗糙峰起关键作用,接触点数和接触总面积随法向力增加而增加,粘着力迅速增大,当法向力继续增大达到一定值时,实际接触点数和接触总面积随法向力增加缓慢,表面间趋于饱和接触,故粘着力亦变化缓慢。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接近,说明模拟方法可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本次制备纳米Cu采用的是化学还原反应生成分散的纳米Cu单质。纳米Cu进行表征分析时 ,主要通过X—衍射仪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 ,反复对比观察 ,找到较佳的表征分析方法。润滑试验选用的四冲程发动机油作为基础试验油 ,将制备不同的超微粒子以不同的比例的润滑油 ,磨损实验为进行传统润滑油、纳米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性能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发现 :纳米颗粒不仅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 ,并且一定条件下 ,平均粒径小 10 0nm的纳米Cu颗粒的抗磨减摩效果远优于传统润滑油 ,可能成为新一代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对小型热管在航空直流电源整流模块散热上的应用作了研究,着重介绍了所设计的以甲醇为工质的HT91型热管。文中对该热管散热装置的结构方案,热管的设计计算要点及性能测试结果进行了论述。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该热管满足整流模块的散热要求。此小型热管散热装置具有体积小,攻热效果好,工作安全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电子设备上推广应用的散热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风洞中进行模型气动阻尼特性试验的同时,获取飞行器气动静稳定性数据的基本原理。根据动态试验的频率数据,计算了五种再入外形的俯仰力矩系数的攻角导数,并与五座风洞中得到的大量静态试验数据做了比较。表明由动态法获得的静稳定性数据是可信的;并且易于观察粘性对稳定性的影响;在零攻角(或配平角)附近,动态法比静态法显示出更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复合材料结构开口的应力集中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孔口附近应力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于工程应用的复合材料叠层结构开口附近应力分析的有限元改进算法。由于应力计算精度的改进仅在孔边、拐角等高应力梯度区域局部进行,且改进后的单元能进一步精确描述应力集中区的应力场。因而,使用该方法计算孔边应力,用较少的单元就能得到满意的精度,大大减少了计算费用和时间。 文中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考题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着重研究了带有圆角矩形孔的复合材料层板结构的孔边应力分布,给出应力集中系数随圆角半径的变化规律、孔边加强对应力集中的改善以及±45°纤维铺层比例对孔边应力分布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对工程部件开口设计有用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接触热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温度对接触热阻的影响及所得到的结果。当多晶体固体表面相互接触时,随着接触面温度升高,接触热阻呈下降规律。产生这一现象的机理是由于当接触面温度变化时。接触表面的微观形状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接触热阻的变化。当多晶体固体表面相互接触时,对应同一宏观接触状况其微观接触状况却不尽相同。通过实验获得了接触热阻的变化范围和接触热阻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带。实验中观察到温度使固体表面产生的变形有些能够恢复,有些则不能.本文提出了能否建立温度与变形、时间三者关系的假设,当固体接触表面温度较高时,还提出了一种研究接触热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两个三维四向整体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圆锥壳体临界外压的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三维四向整体编织复合材料壳体临界外压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较好,计算时试验修正系数可取0.8。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在满足空气动力特性和电性能条件下,L波段分流激励倒L型天线的分析计算和L波段天线尺寸对电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机载电视图象传输系统发射天线的设计结果、驻波比和天线方向性图测试曲线,以及在现役轰炸机上飞行试验的传播性能数据。结果表明,用这种型式的发射天线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the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TPS)and dynamic strength of the strain-isolation-pad(SIP),a two degree-of-freedom dynamic theoretical model is presented under the acoustic excitation and base excitation. The tile and SIP are both considered as the elastic body and simplified as a mass point,a linear spring and a damping element.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s are derived,and the reasonability of theoretical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with the numerical results. Finally,the influence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PS by the structural damping coefficient of TPS,elasticity modulus and thickness of SIP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terial with higher damping,and SIP with thicker size and lower elastic modulus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reduce the dynamic responses and intensify the security of TPS. The researches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studying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TPS and the dynamic strength of SIP. Besides,the dynamic theoretical model can be used as a quick analysis tool for analyzing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PS during the initial design ph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