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坐标测量机上平面度误差的快速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测点到基准平面的轴向距离作为度量函数来建立平面度误差评定的线性模型,从而快速地评定出空间一般位置被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坐标测量机采用最小条件准则评定平面度误差提供了一个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轮发电机镜板平面度误差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水轮发电机镜板平面误差在位测量的实用方法:采用测点数为4的倍数的正方形布点方案或测点数为偶数的环形布点方案获取数据,通过数据处理消除测量过程的系统误差;用平差法处理数据,以正方形四个角点或环形的两直径上相距较远的四点构成对角线,建立理想平面,通过基面转换,计算各测点的数据,从而获得平面度误差。  相似文献   

3.
任意方位面对面倾斜度误差的测量与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坐标测量机对空间任意方被测零件进行测量,并建立了面对面倾斜度误差最小条件评定的数学模型,运用有效集法快速,简便地求得最优解。把面对面平行度误差和面对面生趣误差作为面对面倾斜度误差的特殊情况考虑,只需令数学模型 被测平面与基准平面的理论正确夹角等0°或者90°。便可用来评定面对面平行度误差和垂直度误差,为坐标测量机上实现最小条件法评定面对面位置误差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键槽对称度     
对于图1工件,在形位公差标准的检测方案中,对它的检测和计算方法有明确规定。例如(图2),工件基准轴线由V形块模拟。被测中心平面由定位块模拟。调整被测件,使定位块上表面沿径向与平板平行。测量定位块上表面至平板的距离,再将被测件旋转180°后重复上述测量。得到该截面上下两对应点的读数差a。则该截面的对称度误差  相似文献   

5.
在以平板为测量基准平面的平台测量技术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形:平板精度不够,或者即使最高级别也不能满足测量要求。就自然的想到这样一种办法,将平板划分为若干区域,用其中的一个误差足够小,区域足够大的位置,作为测量时用来排除被测件基准表面形状误差的理想区域,借以提高测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采用斜光学三角形测量结构和基于虚拟精密测量基准的太阳帆板平面度无接触测量系统.首次提出斜光学三角形测量结构,使得测量系统的测量面积和分辨率大大提高,从而实现了对大面积平面平面度的高精度无接触测量.提出的虚拟精密基准的建模与误差补偿技术,解决了在非精密基准上实现精密测量这一难题,使得所研制的测量系统利用现有平台可实现对太阳帆板平面度的高精度测量.此外,对测量光斑位置估值精度与光斑图像尺寸大小和能量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分析,为激光光斑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对面积为2581mm×1755mm太阳帆板的平面度测量精度达0.02mm(RMS).  相似文献   

7.
直线度误差测定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在直线度误差测量中应注意遵循的几个原则:测量值直接作用原则、测量线与工作线一致原则和两测头联线垂直被测风面原则;建议以最小包容区域计算机精确算法作为今后评定直线度误差的主要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最小包容区域计算机精确算法—“构造封闭凸多边形法”;在采样点测量值直接作用和非直接作用两种情况下,根据其采样点偏差值的分布,给出了相应的直线度误差的测量下确定度评定公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多测头平面度误差分离的几种方法,包括递推逐次两点法、最小二乘逐次两点法、二维频域直线三点法等,并对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说明。最后指出相对于直线度误差分离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而言,平面度误差分离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小节距法测量直线度和平面度时原始数据的不确定性误差 ,采用最小二乘平差理论解决了直线度测量平差的理论问题 ,并对平面度测量平差的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平差方法的有效性。对平直度测量标准的制定以及提高工程检测准确度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结构光视觉的钢轨磨耗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基于结构光视觉的钢轨磨耗测量原理,提出一种钢轨磨耗车载动态测量方法.结构光视觉传感器安装在列车底部,测量钢轨内侧横断面轮廓.以钢轨轨腰轮廓作为测量基准,利用最近点迭代(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确定光平面测量坐标系到设计坐标系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将测量轮廓与设计轮廓对齐,在此基础上计算磨耗值.与已有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基准测量的视觉传感器,采用同一传感器实现了基准测量和磨耗测量,有效降低了系统成本,操作性强,且无需进行多传感器的全局校准,保证了测量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钢轨磨耗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和定义(每题2分,共10分) 1.测量误差: 2.精密度: 3。正确度: 4.准确度: 5.不确定度: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系统误差大,而随机误差小,表示低,高。 2.不随条件变化,而保持恒定的系统误差,称为_。 3.按误差的性质和特点,误差可分为 、___、_____O 4.正态分布的特点是__、 、O 5.某一电压用普通电压表测量,一测量值为99V,用标准电压表测量为100V,则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为_,相对误差为_,修正值为_。 6.正态分布时,随机误差在士3a内的概率是__ 7。在一般测量中,测量次数通常选择为次。 8.在一般侧量中,标准器与被检…  相似文献   

12.
1.在基准标准研究中,在测量和检定工作中,应采用不确定度作为误差数字指标的名称。 2.不确定度的评定应按国际计量局“实验不确定度的规定:建议书INC-1(1980)”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经纬仪水平测角时的误差组成 ,为了更精细地分离各误差成份 ,提出了谱分析法 ,并对引起测角误差的主要分量进行了误差修正。实际测量数据的分析表明 ,该方法与传统的一次水平测角极限误差相比 ,可以获取更详细的误差信息 ,并可大大减小经纬仪使用时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利用标志点构建全局测量控制点的视觉测量三维数据拼接方法.在被测自由曲面上粘贴标志点,并在被测区域放置基线尺,采用1台数码相机在不同视点拍摄标记点和基线尺图像,由此求解数码相机在不同视点的坐标系变换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立体视觉模型确定标志点三维坐标,转换到全局坐标系下,形成全局测量控制点.视觉传感器在不同位置对各局部区域进行三维扫描,获得局部区域内标志点在局部测量坐标系下的坐标,通过至少3个非共线标志点解算局部坐标系到全局坐标系的变换,从而将实现局部三维数据的拼接.该方法操作简便,适合现场使用.实验结果表明, x,y,z 坐标的拼接误差分别为0.03mm,0.02mm,0.07mm.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改善传动链误差测量系统的性能,以谐波减速器为被测对象,通过推导测量系统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方法,找出了测量系统的各个不确定度分量;通过分析系统中A类和B类不确定度,阐述了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对整个测试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减少不确定度的相关措施,为优化传动误差测量系统的测量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直型传感器的导热误差,设计了可同时测量气流温度、支座上部温度和支座下部温度3个测点的传感器,其中测点1和3可根据研究的需要上下移动,并建立了理论模型,推导了导热误差的计算公式.为了避免辐射误差对导热误差的影响,采取根部加热的办法,研究了马赫数、支座温度、长径比对导热误差的影响,得到了可供参考的数据,并将导热误差的计算公式应用到气流流速较低时(Ma=0.1)高温水冷耙某点的导热误差的计算中,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误差小于10%.考虑导热误差对测温的影响时,应综合长径比和支座温度两方面的因素,将长径比是否大于10作为衡量是否考虑导热误差的唯一标准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工业摄影测量基准尺在实际工程中实测值与标定值互差较大、比例缩放不准确等问题,以RRT为研究对象,推导出了基准长度误差模型。从RRT圆度、中心定位稳健性、基准尺长度标定一致性以及标准长度测量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模切覆膜型RRT圆度和中心定位稳健性远高于其它类型的RRT。模切覆膜型RRT基准尺长度标定间的重复性为1μm,优于印刷型RRT基准尺长度标定的重复性。采用模切覆膜型RRT基准尺对标准长度的测量误差较印刷型RRT基准尺小约33%。选择模切覆膜型RRT作为基准尺的基准靶点对于提高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星间观测的自主导航星座存在整体旋转不可测问题,一旦星座发生整体旋转,将导致地面用户定位结果存在偏差.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地面用户定位误差模型,运用定位原理和球坐标系变换,从数学上推导了星座整体旋转偏差和地面用户定位偏差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差分原理的旋转误差校正技术,并给出了系统组成和校正算法.使用Walker 12/3/1星座的仿真表明,导航星座旋转误差将导致地面用户的大地经度出现相同角度的偏差,地面用户使用差分校正技术后可有效校正这一误差,在星座整体旋转误差小于1'(相当于赤道地区31 m的水平误差)的条件下,地面用户经差分校 正后的水平误差小于 1.5 m,高程误差小于0.003 m.  相似文献   

19.
在惯组瞄准过程中,惯组测量单元和光管准直偏差角测量单元是在不同的测量坐标系下完成的,直接进行瞄准角度的合成会带来较大的耦合误差。针对此问题给出了一种惯组瞄准角度的解算方法,通过矩阵方式求得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得到输出基准在地理坐标系中的姿态角度,并通过瞄准解算,获得目标棱镜的方位角度。  相似文献   

20.
平面度误差目标函数凸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证明了平面度误差最小区域评定法的目标函数是二维欧氏空间R2 中的连续、不可微的凸函数 ,从而证明了目标函数的全局极小值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